前段時間,因為看《奇葩說》這檔節(jié)目的緣故,我非常喜歡蔡康永老師,特別喜歡他身上那股平靜而又溫和的力量。等后來他出了新書《蔡康永的情商課》,我屁顛屁顛啊趕緊就買回來閱讀。以這本書為入門,我開始更注重探索自己是誰,如何辨認自己的情緒,如何接納自己,釋放更真實的自己。那么,還有什么書能幫助我們解答“我是誰”這個問題呢? 看完以下推薦,相信你會有不錯的答案。
推薦一:《蔡康永的情商課》 作者:蔡康永
部分精選:
最震撼和值得刻骨銘心的往往就是悲劇,因為“失去”會帶來啟發(fā)與成長,而“得到”不會。因為當悲傷出現(xiàn)時,他會逼迫我們脫身,會逼迫我們不由自主的考慮“為什么”“怎么辦”,所以當我們漸漸學會面對悲傷,在不安和震撼中漸漸恢復知覺,摸索出接下去的方向,這就是生存。
讀后小感:
小時候喜歡看港劇,一旦追到最后發(fā)現(xiàn)不是大團圓結(jié)局,就會很不爽,覺得白追了這么久,開開心心結(jié)束不就好了嘛==差評差評。長大后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生活就是這樣的結(jié)局啊,只是我們不愿意面對悲傷罷了。喜劇能讓你哈哈大笑,情緒愉悅,但卻缺乏深層的力量與啟發(fā)。所以,可以嘗試看一些悲劇,也許思考會讓你更了解自己。
推薦二:《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部分精選:
生命為何要結(jié)束呢?這是多么不公平呀!蘇菲站在石子路上想著。她努力思考活著的意義,好讓自己忘掉她不會永遠活著這件事。然而,這實在不太可能?,F(xiàn)在,只要她一專心思索活著這件事,腦海中便會馬上浮現(xiàn)死亡的念頭。反過來說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這兩件事就像錢幣的正反兩面,被她不斷翻來轉(zhuǎn)去,當一面變得更大、更清晰時,另外一面也隨之變得大而清晰。生與死正是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
讀后小感:
突然想起豆瓣之前發(fā)起的討論,大家普遍認為國內(nèi)缺乏死亡教育。黑暗與光明、死亡與生存乃至白與黑,從來都沒有好壞之分。死亡一定是壞的?沒有死亡的存在,恐怕我們不會思慮該如何活著吧,也不會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想追尋愛的人和事物。我們可能會想,這部電影留在1000年后看也可以的吧?
推薦三:《愛的藝術》 作者:弗洛姆
部分精選: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讀后小感:
還是挺認同的。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全部人格前提是,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接納自己,最后愛自己。只有當你愛自己的時候,才會更好地去愛別人。如果不能接納自己,不愛自己,只會向?qū)Ψ剿髑蟾嗟膼廴プC明自己,但這就像個洞,填不滿。所以,我覺得不知哪本書上寫的一句話,深以為然。成熟的愛是: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而不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推薦四:《非暴力溝通》 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部分精選:
下列詞語可用來表達我們的需要得到滿足時的感受: 興奮 喜悅 欣喜 甜蜜 精力充沛 興高采烈 感激 感動 樂觀 自信 振作 振奮 開心 高興 快樂 愉快 幸福 陶醉 滿足 欣慰 心曠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靜 自在 舒適 放松 踏實 安全 溫暖 放心 無憂無慮
讀后小感:
我挺喜歡這個詞匯表的,但不是因為它幫助我更好與跟別人表達感受(實際我還沒學會,也還不太懂)。而是,它幫助我更好地對我自己的情緒做出準確的描述,讓我更了解自己身上流淌著的每種情緒。這有助于跟自己更舒服地相處。
推薦五:《殺死一只知更鳥》 作者:哈珀·李
部分精選:
勇敢就是,在你還沒開始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注定會輸,但依然義無反顧地去做,并且不管發(fā)生什么都堅持到底。一個人很少能贏,但也總會有贏的時候。杜博斯太太贏了,全憑她那九十八磅重的身軀。用她的話來說,她死得無牽無掛,不虧欠任何人,也不依賴任何東西。她是我見過的最勇敢的人。
讀后小感:
這有點雞湯==但是,心里有信仰有值得努力的東西,哪怕只有個過程,你也會去做。而且是輸是贏,又怎么能簡單評判呢?贏或者輸是人生?去經(jīng)歷、去體驗以及去感受才是人生~
以上是本次的書單推薦。可能會有聚友疑惑,這些書都是如何與他人與事物產(chǎn)生聯(lián)系的,并未有什么方法教我們?nèi)绾瘟私庾约貉?。但我覺得探索自己是一生的課程,除了自省之外,觀察自己是如何與別人相處的,如何看待各樣事物的,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