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等待,真的只改了一個標嗎?
心心念念的XM4終于上手了,“降噪三劍客”中打頭陣的頭戴式耳機WH-1000XM4肯定是要扛起“地球上最強降噪耳機の稱號”,這可是多維度比拼,其中包含佩戴、音質(zhì)、技術,甚至是續(xù)航。目前來看主動降噪的“前輩”BOSE現(xiàn)在才開始布局真無線耳機產(chǎn)品,速度已經(jīng)遠遠落后。如果先說結論的話,就目前而言, WH-1000XM4無疑“地表最強”。
作為一個音頻愛好者,也會被近兩年的各種高顏設計所吸引,特別是令人矚目的頭戴式耳機更是需要在工業(yè)設計美學方面有所建樹才行。WH-1000XM3自身就擁有不俗的外形設計和輕便結構,對于這時隔兩年后才更新的WH-1000XM4來說,幾乎相近的外形讓似曾相識之中,又有著些許驚喜。而內(nèi)置更強的降噪算法和智能化體驗,依然深得大法匠心精髓。
外觀上的延續(xù),使得WH-1000XM4在配色上也保留了黑金及鉑銀兩款?;谏弦淮軜嬤M行優(yōu)化調(diào)整,且外觀整體采用啞光一體設計的WH-1000XM4,無論是在佩戴舒適度還是在時尚感上都有著不一樣的提升。
先簡述一下WH-1000XM4的功能亮點:
核心部分——新升級的 HD 降噪處理器 QN1(優(yōu)化算法)
通訊部分——升級至藍牙5.0
傳感器部分——新增紅外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
新增功能以及其他細微的改動:
硬件部分——改良銜接結構,增大耳罩接觸面積,隱藏耳罩縫紉線,改進啞光涂層
算法部分——更多環(huán)境音/降噪方案,通話效果有所提升,智能免摘對話,多點連接功能可以同時連接兩個設備(播放其中一臺設備)。最牛的就是通過AI系統(tǒng)可以檢測用戶的常用活動地點,并自動切換到預設降噪方案。
以上都是基于2.0.6版本,不排除后續(xù)新功能的更迭。
看了這么多功能的升級,還說4代“劃水”,那顯然是不存在的。并且有許多新增功能并不是為了簡單增加溢價而自找麻煩的算法升級,而是實實在在的可以在日常使用過程中體會到的便利。當設備均已連接之時,使用播放暫停即可直接進行設備上的切換,體驗上與AirPods Pro那種不同,WH-1000XM4的多點連接是直接同時連接兩臺(需在APP中開啟這項功能即可實現(xiàn))。那么為什么需要兩臺藍牙設備相連呢?很顯然這就是為了不同定位的移動終端有著不同的使用場景需求所致的,手機可以接聽撥打電話或暢聽流媒體音樂,暫停播放后轉身拿起平板就可以開始刷劇或播放本地電影。極限狀態(tài)下設備1暫停,設備2立馬播放,兩者之間的切換延遲在4-6秒之間,如果是日常使用環(huán)境可以說是幾乎察覺不到那種“延遲”的。正因為有了這樣的雙設備多點連線功能,也成就了WH-1000XM4擁有第三方耳機最具人性化的神奇體驗。
賣點之一的智能免摘對話模式也一樣神奇,開啟功能前耳機會記錄下主人聲音、分貝、方位等相關信息,使用時捕捉到任何從佩戴者發(fā)出的語音即可自動開啟對話模式。這對于辦公室內(nèi)幾十分鐘的交流,甚至是飛機候飛時,戴著耳機情況下,無需摘下便可與工作人員的幾句溝通都非常實用,所以放到場景內(nèi)來對話功能并不稀奇。而智能化帶來的免摘效果才是這代的亮點所在——為了更加人性化的場景化工作,APP還有靈敏度調(diào)節(jié)、關注語音、時長調(diào)節(jié)三個選項。其中關注語音的體驗與環(huán)境音模式模式不太一樣,通俗的來說就是:人聲部分算法正向加成的同時,還帶有一定的降噪效果,這顯然就是工程師對于頻響調(diào)優(yōu)的算法升級,一個很有意思的功能值得一試。
最后需要提一句的是WH-1000XM4為了“智能調(diào)節(jié)”做了太多的升級,在APP中甚至還能學習用戶經(jīng)常訪問位置信息,強化用戶在不同使用場景(運動狀態(tài))、環(huán)境(噪音情況)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主動優(yōu)化,從而實現(xiàn)任意時候的更佳聽音效果,通過專屬App,還可以定制多達20種環(huán)境聲級別,實現(xiàn)真正的定制化環(huán)境降噪。如果常用于通勤兩點一線的使用場景,AI學習的效率勢必大大加快,效果應該也會比較明顯。
看了不少媒體對于WH-1000XM4評價為WH-1000XM3的完善升級版,我認為應該是更進一步——終極版。HD降噪處理器QN1的內(nèi)在功力仍有潛力可挖,不容小覷。這次QN1是通過算法升級,并搭配上結合用戶日常使用環(huán)境進行針對化的降噪算法處理。與此同時此次升級了全新的藍牙音頻系統(tǒng),通過與芯片的硬件整合,具備了每秒700次的降噪計算能力。這對于本身被動降噪就很強的WH-1000XM4來說,肯定是如虎添翼。提升的方面不單單是一味的提升降噪能力,而是更加“聰明”的實現(xiàn)與用戶的“互動”,也就是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另外大家都很關心的麥克風性能也得到了相應的改進,在多達五個麥克風的加持下,確實做得比之前好很多了。
WH-1000XM4在降噪能力方面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降噪范圍加強、二是通話效果提升,這兩個均是在WH-1000XM3的優(yōu)秀基礎上再下一城。大家都知道主動降噪耳機的反向聲波對于中低頻是效果最佳的,在日常乘坐飛機、地鐵等高噪音環(huán)境,直觀提升10%還是有的,那么聽歌的音量還可以減小,變相保護了聽力。那看似一小幅度的提升,都是在WH-1000XM4硬件升級和軟件算法優(yōu)化得到的加成效果。也正是軟硬件的提升,WH-1000XM4也成為了頭戴式耳機中通話最清晰的一個。另外,我還察覺到頭戴式耳機容易出現(xiàn)的耳壓不適感,這一代也得到了一定的優(yōu)化,耳膜的疲勞感大大減弱,這需要好評。
而作為耳機本身的重中之重,WH-1000XM4的音質(zhì)自然也需要提一下。相比智能化的提升感知明顯,音質(zhì)個人覺得也有著小小提升。低頻和中高頻的分離度還是上一代的那么優(yōu)秀,中高頻層次感略有改進。另外底噪控制我覺得是同樣有所提升的,再加上會自動調(diào)節(jié)的降噪效果,其實聽音的悅耳程度自然是要略勝上一代。
講到音質(zhì)的提升,首先就是DSEE HX(數(shù)字增強引擎-高范圍補償)升級到DSEE Extreme,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補償頻率特性,盡可能高精度還原原始音源的高頻聲場,這對于沒有LDAC用戶(果粉)來說就再適合不過了。
主觀聽感還是可以比較明顯感覺三頻中的低頻有進一步的飽和感,Vanished的《Fade Away》中低頻非常緊湊,并且與高頻的交織中,回彈依然明確緊實。即便是這首不太強調(diào)人聲的電音,分離度也控制得恰當好處;來個難度高的交響曲,選聽了Escala的《Requiem For A Tower》,首先更加寬廣的聲場我可以給這代YES了,比上一代有了更出色的臨場感,橫向聲場拉開的不錯。不同樂器之間高頻的切換運用自如,并且又有著不錯的方位感;中頻實測我選取了Olly Murs的《That Girl》,呼吸音清晰還原,些許齒音不太強拿捏到位,這首歌明顯比第一首的人聲分離度要更好。
關于有網(wǎng)友反映的這代偏中下盤的感覺,我實測是要切換到“歡快”或“激昂”兩種預設EQ模式,基本就可以“中和”到一個不錯的均衡水平。
這么一比下來,等了兩年的WH-1000XM4雖然在外形上沒有大改動,整體這份成績單算是完成得不錯。WH-1000XM4眾多的更新很多都正中我下懷,為了更多功能上的補足,體驗更加無感化、智能化,新款必然是首選。要知道這真的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同時具備頂級環(huán)境降噪+頂級通話降噪+可折疊三點兼具的無線旗艦降噪耳機,最后那30小時超長續(xù)航,且支持充電10分鐘播放5小時的快速充電功能,也成為我剁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非要下個定性評論的話,我認為那就是買吧,絕對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