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獲得一個安靜的個人空間,我通常會佩戴耳機,為了在長時間的使用中獲得更自在的體驗,同時享受更悅耳的音質,我對耳機的選擇總在「舒適」和「音質」之間反復橫跳。最近我在用的一款HAKII LINK,原本只打算當作運動備用機,沒想到它逐漸滲透進我的通勤、辦公甚至睡前時光。
以前我也用過幾款HAKII的耳機,其設計確實很有特點,精致有型,細節(jié)出色。這款HAKII LINK采用的綠色充電倉,搭配半透明的腰線,看起來很有科技感,表面磨砂紋理像撫摸初春結霜的松針。取出耳機的瞬間,液態(tài)硅膠接觸指尖的觸感讓人聯(lián)想到貓咪的肉墊,親膚表現(xiàn)非常明顯,長時間使用后依然會特別舒適。
作為一款耳夾式耳機,相比于同類耳機常見的單圈環(huán)結構,HAKII LINK采用了雙環(huán)臂設計,這種結構看起來就像藤蔓的卷須,實際佩戴時還能夠感受到鎳鈦合金的彈性像量耳定制的彈簧,既不會壓迫耳骨,又能隨著頭部晃動自動調節(jié)松緊。日常的走路、跑步都不會讓耳機掉落,我感覺即便倒立,這款耳機也依舊安穩(wěn)如常。
近幾年開放式結構的耳機越來越多,我也很喜歡這種設計,它帶來了一種新穎的使用方式。相比于以往的入耳式耳機,它實現(xiàn)了空間感的重構。戴上HAKII LINK,無論是辦公還是學習,耳機里流淌著的音樂,都能夠與鍵盤敲擊聲、筆尖滑動紙張聲互不干擾、相得益彰;騎車經過林蔭道時,風掠過樹葉的沙沙聲與耳機中的旋律形成天然混響。這種環(huán)境音與音樂的共生,讓聽覺體驗多了份流動的詩意。
當然了,因為是開放式耳機,所以預期中覺得HAKII LINK的音質可能會差強人意,但實際聽歌之后才感覺到,耳機中海浪聲的層次感和琴鍵敲擊的顆粒感有著不輸于入耳式耳機的空間感和層次感。12mm鈦金屬單元在演繹各種音樂類型時,HAKII LINK都可以游刃有余,人聲像被放大鏡聚焦般清晰,低頻雖不及頭戴式耳機渾厚,卻有種獨特的空氣震顫感。運動時切換到APP的運動音效模式,鼓點節(jié)奏與跑步步頻自動對齊的體驗,像是給雙腳安裝了隱形節(jié)拍器。
當然了,如果在過于嘈雜的環(huán)境中使用,沸騰的人聲與機器的轟鳴難免會蓋過耳機的獨奏。但轉念想,這種不完美或許正是開放式耳機的哲學,它從不想替代你的世界,只是溫柔地添一筆背景樂。
因為支持語音助手,也有便捷的觸控按鍵,所以平時調整音量、切換曲目,都會非常方便。充電倉背面的隱藏按鍵是很實用,周末爬山時用它遙控手機拍集體照,避免了為找自拍桿而打斷徒步節(jié)奏的尷尬。
用這款耳機,它的續(xù)航表現(xiàn)超出預期。上周出去玩忘記帶充電倉,單耳6小時的續(xù)航撐過了高鐵全程,搭配充電倉使用可達24小時。藍牙5.4的穩(wěn)定性在復雜環(huán)境中尤為可靠,有時候把手機忘在辦公室,隔著兩道混凝土墻仍能穩(wěn)定播放下一首歌曲,直到電梯下行才發(fā)現(xiàn)沒拿手機。
最近用過一段時間之后,HAKII LINK已成為我日常的主力耳機了,通勤路上用音樂過濾地鐵轟鳴,工作時切放放播客和廣播劇營造偽陪伴感,同時還能夠邊聽播客邊與同事對話的,實時顯擺自己新學會的冷知識。科技產品最理想的狀態(tài)或許正是如此,不喧賓奪主,卻讓人能夠隨時獲得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