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現(xiàn)在無線耳機非?;穑袥]有想過為何有線耳機依舊以小而美的姿態(tài)好好活著?核心原因還是公版方案讓耳機可以變得如此低價,以至于原本不關(guān)注耳機的用戶會因為方便而入了坑。
和明星的飯圈文化一樣,每個人關(guān)注不同,覺得別人應該也會喜歡的錯覺。在音頻圈里,依舊有大量愛好欣賞歌曲或硬件黨的加入,讓HiFi圈朝著專精化的路線去發(fā)展。
作為十多年的老燒友,在設(shè)備上確實沒少花錢,也走過不少彎路?,F(xiàn)在HiFi發(fā)展方向慢慢清晰起來,我歸納為四種流派:“便攜黨”講究直推,主攻多單元入耳塞、小體積解碼耳放等;“精品黨”重視高碼流,主攻臺式解碼、高端國磚等;“豪華黨”對于售價更不敏感,盡可能怎么高端怎么來;最后還有一個“品牌擁護黨”,注重大品牌,有個logo即便是多媒體音響也是香。
看開的人自然不受設(shè)備至上的原則,怎么好聽怎么來。我應該與不少用戶相同,介于便攜和精品之間,應該也是目前市面上熱衷“淺燒”用戶的主流群體。
國磚用過不少,考慮到聆聽的本源就應該是在一個安靜環(huán)境下去享受。這時候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臺機既能滿足各路音源的接入,而且售價可能還不如動輒上萬國磚的五分之一。很明顯臺機有局限性,但找對了使用場景,就是被嚴重忽視的好選擇了。
之前時間沒對上,錯過了國磚吧的巡回體驗,這次直接入了當時的主角TOPPING拓品DX5。拓品專供桌面級音頻設(shè)備,價格控制到位,沒有特別貴的型號。眾所周知,品牌內(nèi)選擇就找中堅力量,這正是DX5的定位所在。
桌搭既要講究顏值,也要考慮擺放等占地因素,臺機功能越豐富越好。拓品DX5就是一款集平衡、解碼、耳放于一身的一體機,看似定位入門級但已夠到這個級別的天花板,售價兩千多還算有誠意。
拓品DX5秉承了小巧輕便的設(shè)計,金屬外圈包裹給予質(zhì)感上的加分。4針XLR接口和旋鈕的弧度正好結(jié)合側(cè)面圓潤機身,整機設(shè)計美觀大方,不失桌搭美感也顯得專業(yè)感十足。蓋板上的無線小金標和MQA認證,迎合了時下無線高碼流音頻的剛需趨勢。
正面配有OLED顯示屏,雖不是彩屏但顯示風格很極客,很符合直男審美。正面雙音頻接口(XLR+6.35mm)滿足個人桌面的有線音頻化使用是完全夠夠的。模式切換隱藏(按壓)在右側(cè)音量旋鈕中,可快速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USB、藍牙、同軸、光纖四條通道。
背面將小巧的體積直接堆滿,雙輸出(XLR、RCA)三輸入(USB-B口、OPTICAL光纖、COAX同軸)的配置足夠喂飽各種高端的耳機或音箱。藍牙增益天線體積小巧,承擔著無線音頻傳輸?shù)闹匾氊煟藏撠熈瞬糠诸佒担?
硬件方面,DX5內(nèi)置兩顆ESS次旗艦芯片ES9068AS,NFCA耳放模塊,高通QCC5125藍牙芯片,XMOS XU216界面,支持MQA格式的物理解碼。簡而言之實現(xiàn)了簡單易用、提升明顯、即插即用、多面兼容、推力足夠的綜合能力表現(xiàn)。
或許為了產(chǎn)品加分,DX5額外配備了遙控器,增益和濾波僅在遙控器中調(diào)節(jié)。一般來說單機使用也是足夠,我是桌搭日用為主,基本也就調(diào)調(diào)音量和模式了。如果外接電視放在客廳里,作為音頻中轉(zhuǎn)站的話,那遙控器就必不可少了。
俗話說得好,好馬配好鞍。如果在同等預算下,耳機的優(yōu)先度肯定要由于播放器,所以我又入手了一個新頭戴。作為國產(chǎn)大耳頭牌,HIFIMAN一定當仁不讓,ANANDA終于迎來旗艦型號的技術(shù)下放(隱形磁體結(jié)構(gòu)+超納米振膜),加上就是平替舊款所以價格比較穩(wěn)定,并沒有什么浮動。
可以看到HIFIMAN近兩年不再“吝嗇”高端技術(shù)壁壘,逐步下探主流消費市場,才有一些非常親民的產(chǎn)品。要知道早年ANANDA確實有點高不可攀,當然沒有旗艦身份成本必然要得到控制。這回算是見識到如何在簡約玩出不簡單,ANANDA收納泡膜做了簡單分割設(shè)計,耳機支架就這樣誕生了。這樣的環(huán)保腦洞還是值得大廠們?nèi)W習的。
比一般都要大的包耳式耳機,ANANDA僅440克重量,主要重量來源于頭梁的金屬材質(zhì)。當然你可以理解為忠于原味,作為經(jīng)典型號ANANDA所有的設(shè)計元素均得到保留,包括極具品牌特色的百葉窗格柵。
其實HIFIMAN這次隱形磁體技術(shù)的全系升級還挺徹底的,被升級的型號直接平替掉原版,價格基本保持一致,這就非常良心了。對于用戶來說自然是“加量不加價”了,并且我試過別的款,物理結(jié)構(gòu)和振膜的更新都對嚴苛聲音的提升有直接的幫助。
我計劃最近這一年,將用這套組合來作為日常桌搭主力軍,看重的就是DX5的多面性和ANANDA易推型。
首先是DX5相比電腦板載聲卡有一個質(zhì)的提升,不論是聲音密度還是穩(wěn)定強大的推力都保持這幾倍售價國磚的威力。音色總體中正干練,我聽起來并沒有明顯的暖聲,但也沒有監(jiān)聽那種過于干巴巴的感覺。無線模式下應該是我用過第一梯隊的藍牙傳輸效果,特別是在底噪方面控制得當。在不特定的音源下,仔細聆聽也很難區(qū)別于有線單端的效果了。
6.35mm單端更多滿足市面上大多數(shù)3.5mm轉(zhuǎn)接使用,ANANDA其實也可以轉(zhuǎn)平衡口,不過不知道HIFIMAN想強化直推屬性,原線就配了3.5mm音頻線。反正在額外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這兩者的搭配還是值得各位去借鑒的。
總有人說我試聽的曲風跨度不夠大,這次就來點不一樣的。以下均為DX5+ANANDA,藍牙LDAC,不開增益的實測。
先來《Heroes (we could be)》,我聽電音特別喜歡北歐振奮,積極向上的曲風。女聲托芙·羅獨特的嗓音在曲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從一開始就有很好的空靈感。ANANDA不定位為女毒,卻有勝過女毒的表現(xiàn),還是得益于高超的解析度,以及對于人聲修飾的還原,加上開放式耳機結(jié)構(gòu),空間聲場嗓音一切都有了。
《もう少しだけ(只要多一點)》極賦日系元氣歌風格,平凡而又溫馨的歌曲不強調(diào)解析度,更注重情感上的表達。都說YOASOBI最大特色就是“將小說音樂化”,在此DX5只要控制好音量(推力),歌曲可以迎來分離度和融合度之間的平衡點。主唱ikura有嗲略帶鼻音的特殊聲線越聽越耐聽,我不太喜歡過于修飾解析度的耳機,而帶著ANANDA就給我這種久聽不膩的感覺,可以給好評。
《Scarborough Fair》是我夜晚睡前經(jīng)常用心聆聽的鋼琴曲,對于這種純音樂,我比較介意音染的部分。DX5在聲音上清新通透,音染確實不重,樂器絲滑柔潤,重音低沉有力,高音脆而不噪,整體素質(zhì)很高。ANANDA此時保持就非常“冷靜”,確切說是有點“冷艷”了。鋼琴延音和跳鍵被直白純粹地表現(xiàn)了出來,聽著聽著心中突然涌現(xiàn)出影片《畢業(yè)生》中的熟悉場景,這個確實不是普通流媒體耳機可以帶來的。
我目前這么搭配,其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多去找一些高品質(zhì)音源,擴大DX5的無線音頻傳輸能力,但也不丟手機直連的便攜。單端推力已經(jīng)很強了,平衡口可以更多服務高阻抗耳機,不過現(xiàn)在拜雅都開始走低阻路線了,輕量化勢在必行啊。
搭配上DX5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無非就是與旗艦在硬件上的些許差別,如果只是當做即開即用的音頻中轉(zhuǎn)站,妥妥的可以入手。
搭配大耳確實臺機好用,反正我對比同級別就是如此。ANANDA隱形磁體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拿優(yōu)秀硬件本地,弱化其他旗艦的附加分,那其就是妥妥的平民大耳能摸到的天花板了。就算不與DX5搭配,ANANDA還可以升級個平衡線,在低推力的音源中依舊秀出高動態(tài)和通透的聲場表現(xiàn)。除了外觀唬人,出街不如流媒體耳機,真正熱愛音樂享受音樂的花四千入ANANDA著實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