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我是西方七星陣,一個信奉“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人,今天要談的,是作為一個小白的戶外裝備挑選思路。多年前,我和同學完成了家鄉(xiāng)名山武功山的初次登山之旅,并被那夜的璀璨星空給深深震撼,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2016年起,我每年至少會去一次武功山,期間多數時候會在山上過夜。武功山有一大特色是帳篷露營,我自然也沒落下。今天,就以武功山露營為例,談談我的戶外裝備挑選思路吧。
武功山位于中國江西省中西部,居羅霄山脈北支,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地跨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蘆溪縣、吉安市安??h、宜春市袁州區(qū),主脈綿延120余千米,總面積約970平方千米。武功山歷史上曾與衡山、廬山并稱江南三大名山,被冠以“衡首廬尾武功中”。2009年,武功山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山腰及山頂均有帳篷營地及賓館可供住宿。2008年起,武功山每年均舉辦了聲勢浩大的帳篷節(jié)活動,在戶外愛好者人群中知名度極高。我前后七上武功山,五次在山上過夜,其中二次在帳篷營地露營,最近的一次是今年5月中旬,下面便講一下我的裝備挑選思路及清單。
武功山主峰金頂海拔1918.3米,登山步道從山下到山頂超過1萬級臺階,按我的速度一般需要4-5小時登頂。山上的水、飲料及食物價格不低,(1瓶飲用水5元,1瓶飲料8-10元,一頓午餐及晚餐一般30元以上),所以一般我會帶水壺(可在山下商店及登山中途熱水機處補充飲水)及食物(自熱米飯為主)。山上海拔較高,山頂溫度通常較低,哪怕夏天也要帶一些厚衣物保暖用,我通常會選擇抓絨速干衣褲及沖鋒衣。山上有大規(guī)模的帳篷營地,而我并非深度戶外愛好者,山上租帳篷過夜是個更方便的選擇,但是租的帳篷一般只會提供一個防潮墊、一個水袋和一床被子,考慮到隔臟需求,我會再帶一個輕薄型的睡袋。選擇帳篷露營的話,只能自帶充電寶給手機、相機續(xù)航,所以 充電寶不僅要帶,容量還必須盡量大一點,建議10000mah起步。露營時如果天好,可以找個地方靜靜欣賞星空,此時手電或者頭燈就是個重要裝備了,最好也帶著。登山步道個別路段較陡,比如好漢坡段,隨身攜帶一根登山杖是個穩(wěn)妥的選擇。登山步道地形多變,有水泥臺階、木頭棧道、高山草甸等,最好還是選擇抓地防滑的戶外鞋。山上天氣多變,太陽紫外線較強,所以雨傘、雨衣、皮膚風衣、防曬袖套這些最好也備著。中途怕遇到個頭疼腦熱的,風油精、青草膏之類的藥品也最好帶一點。除此以外,最重要的當然還是一個合適的戶外背包了。所以我的裝備清單如下:背包、水壺、衣物、睡袋、雨具、防曬用品、小藥品、戶外照明裝備、登山杖、戶外鞋。
下面就以我今年5月份的武功山之旅為例,介紹一下我的裝備清單吧。
當時我攜帶的背包是多特福特拉26L雙肩背包。這個背包有以下幾點非常符合我的需求:
當時自帶的水壺是膳魔師JNL-501,這個水壺的優(yōu)點主要有這么幾個:
缺點是容量略小,我在爬山中途曾因天熱消耗大,不得不在中途購買了一次飲用水才撐到下一個熱水補給點。另外,其實多特這個包放一個水袋可能比水壺更合適,反正它帶一個水管出口,這樣喝水更方便。
當時在微信上詢問景區(qū)工作人員山上過夜需要多少衣物,工作人員回復說一般的輕薄款羽絨服也夠用,于是只帶了一條伯希的抓絨褲,一件迪卡儂的長袖T恤和和地球科學家的沖鋒衣,后來山上過夜時都有用到。沖鋒衣防風保暖,還能抵御一定程度的雨雪,個人認為比羽絨服實用,強烈推薦。
這次帶的睡袋只為隔臟用,所以是迪卡儂最輕薄的那個睡袋,優(yōu)點就是足夠輕薄和便宜,另外足夠便攜。也可帶其他輕質睡袋,比如信封式抓絨睡袋。
我?guī)У氖莍walk的口袋寶,主要優(yōu)點是自帶typeC充電線,且體積非常小巧,容量10000mah也非常堅挺。缺點是沒有常規(guī)的USB接口,如果手里有其他非typeC接口的設備的話建議換個接口豐富一些的充電寶。比如京造的饅頭款。
這次我?guī)У挠暌率巧较沦u的那種一次性旅游雨衣,最后也并沒用排上用場,略過不提。雨傘我覺得只要夠結實夠大就行,同樣略過。
雖然是個糙漢子,但作為全家皮膚最黑的被父母日常打趣,我也不想爬個山回來又被打趣變黑,所以防曬用品也還是有些需要的。這次戴的是空頂帽,回來后反思了一下其實不如這頂帽子。
另外迪卡儂的魔術頭巾和早年某寶買的不知名品牌涼感毛巾也同樣有用到,一個替脖子遮陽,一個擦汗。
皮膚風衣在被我汗?jié)衩撓轮耙彩遣豢苫蛉?,在脫下之后被防曬袖套取代?/span>
這次只帶了臥佛的青草膏,上山之前有頭暈,不知是暈車還是中暑前兆,靠它緩解了不少。也可以再帶點風油精或者仁丹、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之類,夏天防中暑,其他季節(jié)防感冒。
這次攜帶的是XTAR WK18手電筒和凱瑞茲HR1頭燈,我在山上過夜的那晚,一顆星星也沒出來,而我爬山開始時間較晚,直到晚上8點半左右才到帳篷營地,靠這倆在黑夜中完成了最后2000+級臺階。
登山杖我沒有太多研究,早年在入手了一根拐杖,本來打算送給奶奶,但她老人家有根用慣了的拐杖婉拒了,看這根善行者的拐杖也能客串登山杖就拿來用了。優(yōu)點是輕便,可調節(jié)長度,可分段折疊收納。下山回去的路上,的士司機小哥對這根登山杖還非常感興趣的樣子,問了不少諸如哪里買的多少錢好不好用之類的問題……
本身我也沒有專門的戶外鞋,畢竟一年也就爬1-2次山,之前有位朋友送了我一雙凱樂石的Fuga Pro NASA聯(lián)名版,這雙鞋比較輕便,透氣性好,鞋頭也比較寬,最重要是的鞋底抓地很好,通吃各種路面,于是就穿它出門了。確實也表現不錯,一路上沒有打腳起泡,也沒有覺得捂腳。
最后附上幾張武功山實景,歡迎全國的朋友來武功山游玩,也祝來玩的朋友都能欣賞到武功山最美的一面。
好了,這篇不成熟的很小白的戶外露營裝備思路與清單就到此為止,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