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兩年,手機廠商和傳統(tǒng)音頻品牌,都明顯加大了對TWS(真無線耳機)的投入。
同樣,HIFI品牌也在不斷進取,試圖以更高音質(zhì)吸引音樂愛好者。
然而,隨著我對TWS耳機的接觸越來越多(已觀察了40款),發(fā)現(xiàn)這類產(chǎn)品的音質(zhì)也在逐漸增強。
雖說目前最貴的TWS,音質(zhì)和音色水準也就是200元左右的國際品牌有線入耳式水平。
但!
不排除再過一兩年,TWS革命性的音質(zhì)進步。
所以,有線HIFI耳機廠商面對這種局面,還是要做好足夠的準備。
話說回來,當我看到低價位(50到300元)HIFI品牌仍能沉住氣,研發(fā)更好的高音質(zhì)耳機(如余音GY-10),我又覺得,若是動態(tài)考量,有線耳機如果持續(xù)精進,那它們的整體音質(zhì)水平只會甩開TWS更遠。
好了,進主題:
這次要談的是一款2020年低價位的“黑洞級”耳機——hzsound心鏡。
之所以說是“黑洞”,因為它的音色、音質(zhì)都達到了這個價位段的恐怖級水平,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如果說達音科的玥是用純鈹振膜實現(xiàn)了對“聲音”的“像素級”刻畫,那“心鏡”便是用“碳納米管振膜”實現(xiàn)了對“大自然聲音”的超現(xiàn)實再現(xiàn)。
作為官方以原價1000元(音質(zhì)+設計)企劃的制品,它目前是以299元銷售!
這近乎于“腰斬”的“腰斬價”,也讓我覺得它不得不“火”。
包裝、配件啥的這次不放圖了。我們把全部焦點都對準它的外形和音質(zhì)上。
鋅合金電鍍的外殼,高透鏡面。心型輪廓。
因為是鏡面,所以耳機頭的顏色也就隨著光線和周圍事物而變了。簡單拍了些圖。
中后段會進入音質(zhì)、音色的對比(得罪人)環(huán)節(jié)。
內(nèi)側(cè)。
耳套還有好幾對,除了上圖白色硅膠套,還有索尼哥套,以及起“被動降噪”作用的海綿套。
掛耳式設計,我原本擔心可能有的不夠舒適問題,一點都不存在,
入耳的舒適感和耳掛的自然服帖,它都近乎完美。
對比IER-Z1R,“心鏡”個頭更小,佩戴更好,但個頭更大的,某些素質(zhì)也會更強。
兩者都是鏡面處理,這也是21世紀的這幾年,HIFI有線類耳機的特色之一。
從InTime sora碧到FINAL E系列\(zhòng)MAKE\B系列,再到水月雨詠嘆調(diào)、KPE、SIVGA M100,金屬鏡面耳機的陣容近幾年在慢慢壯大。
而hzsound心鏡是此類型耳機中,個頭相對最大,價格卻相對最低的那個。
尤其是考慮到FINAL E系列,“心鏡”的體積簡直就是巨無霸了。
暗光下,放在黑色物體上,它就變成了“黑水晶”。
我本人很喜歡它的線,銀白、凝練、手感堅實但并不是真的硬,相比之下,千元級IBASSO IT01S的線是凝練到過“硬”了。
略尷尬的是,外形與水月雨KPE(800元級)類似。
區(qū)別在于KPE外輪廓非平滑,而是輕微凹出三個“棱”,繼而顯現(xiàn)出別樣的高級。
肉眼觀察,兩者都非常精美,男人估計會沒有抵抗力,女人也可能會有心動。
線材質(zhì)感方面,論視覺呈現(xiàn)的自然和清爽感,“心鏡”一如其名,更干凈亮麗
此外,“心鏡”耳掛的弧度和插頭造型也與腔體搭配的更和諧。
(KXXS暫時沒機會測評)
音質(zhì)對比:“心鏡”較明顯的超越KPE,簡單的說,就是聲場更大,中高頻和高頻的聽感更自然、明亮,整體的解析(分離度\層次感)更進步。
聽感上,“心鏡”的“顱內(nèi)”感不明顯,它在大幅消除了“入耳式”耳機常有的“悶”和“暗”。
同時,結合更高的信息量和控制力,讓它的明亮度、透明度和自然度得以兼具。
音色上,“心鏡”一耳朵是廣闊的聲場和自然微甜的音色,它有一種帶著厚度感的,非常松弛和舒展的線條,而高頻的唯美延伸更可謂是“點睛之筆”,而這一切也讓它變得“極端雜食”和“極富表現(xiàn)力”。
對比MDR-EX800ST(1300元,需日本代購)
昨天寫了二者的音質(zhì)對比,這次再簡單總結下,首先,純比“硬素質(zhì)”,全頻的密度,索尼更勝!
當然,這也不是一耳朵能聽出,我是切換了三個播放設備,從蘋果手機XR直推,到索尼ZX505(3000元級)的3.5mm口,最后到山靈M6PRO(5000元級)才察覺到EX800ST的雄渾氣勢和拳頭般的擲地有聲(山靈大法好)
中低頻到中高頻區(qū),這倆一耳朵大體風格近似,都很飽滿,都有著“直抒胸臆”的大氣自然,但潤澤感和甜味,“心鏡”明顯勝出EX800ST!
畢竟一個定位監(jiān)聽,一個是“音樂欣賞”,論人聲美感,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后者會有勝算。
高頻段,在M6PRO下,除了密度感稍遜,“心鏡”的信息量、延伸、亮度,定位感,都讓我感到碳納米管振膜的強大,綜合解析和聽感,高頻區(qū)的“心鏡”勝出EX800ST
至于低頻,兩者量感差別不是太明顯,但純粹以素質(zhì)論,EX800ST更勝。
綜合聽感、解析(分離度、定位)、瞬態(tài),兩者“互有勝負”。
純pk聽感,“心鏡”勝。
純pk信息量的呈現(xiàn)素質(zhì),諸如密度、動態(tài),MDR-EX800ST勝。
期間也對比了IE40PRO(懶得拍圖了)
我沒想到的是,像瞬態(tài)、分離度,這原本IE40PRO的絕技,卻沒有完勝主打自然解析的“心鏡”??陀^的說,只是在低頻段略勝,其他部分雙方近乎持平。
在遇到“心鏡”之前,即便是SIVGA M009,包括TFZ KING系列,甚至索尼EX1000,也不太容易能在IE40PRO的“純粹拆分”式音色下占到便宜。
“心鏡”的這個沒被“碾壓”的“分離度”水平,著實驚了我。
而更強的是,“心鏡”在全頻厚度、密度、自然度、潤澤度、高頻信息量的呈現(xiàn)美感上,都較大幅度的勝出IE40PRO
通常,像HIFI類音樂欣賞型耳機,是沒有多大必要去PK監(jiān)聽耳機。
但此次對比,讓我看到了低價位HIFI耳機的進化,它們也是有能力做出更強解析,同時還有更自然樂感聲音的。
自此,千元內(nèi)低于IE40RPO售價,卻在聽感和素質(zhì)上綜合勝出“IE40PRO”的耳機出現(xiàn)了。
此外,它也勝出了Beoplay h3,源自舒展的線條,更大且更規(guī)整的聲場,以及充沛的中頻和高頻能量(密度和厚度)。
對比達音科的玥,全頻的飽滿度,高頻泛音、松弛感、自然度勝,密度、瞬態(tài)、聲場、透明度輸。
尤其是密度和瞬態(tài),純鈹振膜的動圈耳機有著更極致的響應,會有比較迅猛、極真切的臨場感體現(xiàn)。
音質(zhì)部分就是這些。下面簡單放些搭配方案。
因為銀色系的設計,心鏡和索尼ZX505比較有CP感。
哦對了,心鏡和“鈸”一樣,有“三鍵線控”,線控外形設計一般,但聊勝于無。
日常打游戲,接打電話,看個片兒,調(diào)個音量啥的,還是很有用。
搭配華為手機MATE 30(趁爸爸睡覺,聽了五六首歌)有些驚喜,我以為會挺失望的,不過,基本的素質(zhì)都可以呈現(xiàn)出來,比如較優(yōu)秀的解析、較華麗的高頻,非常柔和的、均衡的樂感。
所以,如果沒有高端播放器,暫時以手機驅(qū)動它,也是會有自然、舒適聲音的。
這也源自“心鏡”的聲底不薄,且高頻亮而不刺的高控制力。
搭配M6PRO,毒死個人
IPHONE XR接駁IKKO ITM05(背夾式解碼耳放),也是非常動人的,力量感、細膩感、自然感都略超索尼ZX505的3.5mm口。
總之,hzsound心鏡是個可以從激烈躁動的電音直接切換到大動態(tài)、高復雜性交響樂而沒有不適感的耳機。
它的舒展、耐聽和精準的分析力都超越了價格,如果是國際品牌,以這個造型,標1000到1500元也是OK的,當然,它不是國際品牌,只是國人做的一款高級感外觀和高級感調(diào)音的作者化耳機。
由于越級太明顯,綜合水平極高。它也是我的又一款年度級強烈推薦。
最后,需注意“心鏡”是鏡面設計,劃痕是遲早會有,“完美型”發(fā)燒友入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要把它當藝術品供著,日常使用就當欣賞音樂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