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筆記本市場,產品幾乎被價格分類,而價格則又由 CPU決定——提起 4-5K價位的輕薄本,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 i5;而如果把售價上升到 5-7K,大部分人又會很自然地說出 i7。剩下的,硬盤容量不是 256G就是 512G;運行內存要么 8G,要么 16G。至于產品的具體價格,則隨著幾個關鍵硬件配置的不同排列組合而上下浮動。
如果你告訴身邊自詡“數(shù)碼專家”的同事朋友,你花了萬把塊買了一臺 i5/i7內核的筆記本,對方大多先是驚呼,然后再是嘲諷。其口中的說辭,無非就是諸如“智商稅”、“人傻錢多”之類的詞匯,“情到濃時”,還不忘打開手機,搜出一堆硬件配置接近但是價格差異巨大的產品展示給你,大有“你不說后悔,他就不罷休”的架勢。
也正是由于大量此類用戶的存在,因此市面上冒出一堆以性價比著稱的產品。
對于消費者來說,在這種追求“極致性價”和“極致輕薄”的雙重浪潮下,市面上的中低端產品之間幾乎沒有了配置上的差異,如果換個品牌 LOGO,你甚至分不清手里的產品究竟出自哪一家。
而對于品牌方來說,自家的產品與競爭對手之間毫無差異可言,那么也就沒有了任何值得宣傳的亮點。于是,價格戰(zhàn)進一步打響,品牌之間的競爭陷入了缺乏創(chuàng)新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樓主自然是希望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但是看著筆記本市場上不同品牌之間大同小異的產品,樓主確實失去了選購的欲望,陷入了選購的困境。
機器入手至今將近一個月,本文樓主要跟各位分享一下這款產品的使用體驗。
此次入手的機器顏色為金櫚棕,屬于特別版;配置為 i7-8565U+16G+512G。盡管是低電壓版 CPU,但是 i7-8565U的內核對于這種小型筆記本來說,完全夠用。
這臺 VAIO SX12的 A面采用 UD碳纖維材質,正中間一個經典的 VAIO品牌 LOGO,周圍一圈并不完全對稱的線條,增加了 A面的層次感。機器整機重量為897g。
很多人沒有體驗過在寒冷的冬季拿起一臺全金屬機身的設備時穿透指尖的寒意,也就無法理解樓主在選擇機器的時候為什么這么在意機身材質。不得不說,一臺手感溫潤的產品,可以在一瞬間便俘獲用戶的好感。
此外,令樓主感到比較驚喜的一點是,眼前的這臺 SX12,通過細膩度表面處理工藝,讓碳纖維材質擁有了接近金屬的視覺質感。這一點也是樓主在拿到實機之前沒有預想到的。
仔細觀察上面這張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這臺 VAIO SX12的下方,墊著一本雜質。也就是說,其尺寸與一本時尚雜志相當,接近但略小于一張 A4紙的大小。
最大仰角
機器轉軸阻尼感較強,因此筆記本屏幕與鍵盤幾乎可以在任意角度下長時間懸停。
上面第二張圖展示的,是這款 VAIO SX12顯示器的最大張開角度。從機器 A面與桌面之間的夾角粗略估算,此時顯示器仰角約在 135°左右,可以滿足大部分的使用場景 ▲
目前市面上不少產品為了讓機器邊框看起來盡可能窄,將攝像頭移到了顯示器下巴的位置。但實際上,這樣做并不合理:下置的攝像頭在拍攝用戶的時候,會因視角過低而將用戶丑化。因此,如果經常需要用到視頻功能,這顆攝像頭一定要位于顯示器上部。
作為輕薄本,不得不承認的是,這臺機器的鍵程較短,但是回彈干脆,連續(xù)輸入手感不錯,整體頗為順暢。唯一值得吐槽的是,方向鍵的上下鍵之間過于緊密,對于男性來說,操作起來有些蹩腳。
但是同時樓主也看到網上有不少人吐槽機器的開機鍵和指紋模塊沒有集成到一個按鍵上。關于這一點,樓主想說,即便是將兩者集成到一起,用戶在開機的時候也必須在完成開機后再次觸摸指紋模塊完成解鎖,且機器依舊會有指示燈存在。既然如此,開關與指示燈集成到一起或者與指紋模塊集成到一起,這兩種方案在使用中有任何區(qū)別么?當然,也許噴子們根本不需要理由
下面, 樓主就用動圖分別演示一下以上所有功能
雙指敲擊、三指敲擊以及四指敲擊 ▲
雙指接觸上下滑動替代鼠標滾輪 ▲
雙指縮放畫面 ▲
三指上下滑動 ▲
三指側滑 ▲
樓主認為將以上快捷操作集成到這塊小小的觸摸屏上,極大程度地地提高了機器操作的便捷性,也在沒有鼠標輔助的情況下,大幅提高了辦公效率。而這也正是這塊機器最吸引樓主的地方之一。
下面這個測試有些冒險,原本樓主是不打算做的。不過樓主在入手機器之前在網上翻閱了大量的參考資料,發(fā)現(xiàn)不少博主都有過這樣的測試。這樣大大增加了樓主對于這臺機器鍵盤防水性的信心 ▼
可以看到,因為在自然放置狀態(tài)下,鍵盤本身就存在一個小小的傾角,又得益于 C面主體部分的金屬材質設計,所以在茶水潑灑到鍵盤的一瞬間,大量的水其實是順著斜面直接流了下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鍵盤被大量水浸泡的風險。而剩下的大約不到 1/3的茶水,則只是殘留在了鍵盤表面,并不會直接滲入主板。
在放潑濺功能上,這款 SX12的素質稱得上優(yōu)秀。
當然,筆記本的鍵盤并非用來防水的,上圖測試的極端情況,在現(xiàn)實中意義不大,但是話說回來,這個功能確確實實可以在意外發(fā)生的時候,保全我們存在機器上的珍貴資料。
樓主認為,這個功能的作用,見仁見智。
但是這臺機器真正的精髓設計卻在于豐富的接口,這也是直擊樓主需求痛點的地方。
機器左側的接口平淡無奇,自上至下分別為電源輸入口、鎖孔、兩個 Type-A和一個音頻接口 ▲
將機器翻轉到右側,僅憑第一眼,我們實在很難相信這是一臺輕薄本所配置的接口:GVA、RJ-45、HDMI、Type-C、Type-A甚至 SD卡槽一應俱全 ▲
作為一臺 2019年售賣的機器, C口的存在屬于意料之中——并且樓主還有個小小的遺憾,這個 C口并不支持雷電協(xié)議。不過話說回來,普通 C口的傳送速度已經可以滿足幾乎一切的數(shù)據交換需求。當然,這是后話,有誰不希望自己的機器硬件更強一些呢
除去C口之外,樓主認為這臺機器作為輕薄本,其右側接口中 VGA以及 RJ-45接口的保留,是真正從用戶實際需求出發(fā)而做出的選擇。
然而爭議也恰恰出現(xiàn)在這里。
很多固執(zhí)地認為,在不遠的未來,無線網絡的普及會全面取代 RJ-45;而 HDMI甚至 DP接口的蓬勃態(tài)勢,則會全面淘汰笨重的 VGA。確實,單純從技術以及硬件的更新上來說,樓主對這個觀點深以為然。但是,在很多相對傳統(tǒng)的公司,尤其是國企和部分事業(yè)單位,其會議室中使用的依舊是部分人口中“早該丟進垃圾箱”的 VGA接口;而如果要連接網絡,會議廳能夠提供給你的,僅僅是一條 RJ-45接口的網線。
上面兩張圖,展示的是樓主單位里面兩個會議室使用的 VGA接口以及 RJ-45接口的網線。單位屬于央企,本身效益不錯,并不缺錢。使用 VGA,應該只是傳統(tǒng)和習慣;而采用 RJ-45,則是出于保密需求 ▲
但是樓主忍不住要反問:筆記本廠商費盡心思閹割接口,將機器盡量做到輕薄,難道是為了讓用戶在后期使用中自備拓展塢嗎?如果可以接受每次使用時掏出一個拓展塢連接,那么輕薄本的意義又在哪里?
這臺 VAOI SX12機身最薄處 15.1mm,最厚處 18.0mm,單從厚度來看,在同類產品中并非佼佼者。但是考慮到機器搭載了極為粗笨,幾乎所有輕薄本都想要,并且實際也閹割掉的 VGA接口,樓主認為這臺 SX12在厚度上完全對得起消費者的信賴。
客觀說, 35Wh的電池容量,即便是對于輕薄本來說,也并不算大。并且樓主認為,這應該是這款筆記本的最大槽點所在。不過所幸,機器支持快充,可在 1小時內恢復 80%電量;并且機器支持用 5V充電器/充電寶通過 C口對其進行充電,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機器因電池容量短板而給用戶帶來的焦慮感。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理解這樣一款產品呢?
樓主認為,這是一款沒有向浮躁的市場妥協(xié)的產品。面對大量消費者對于機器犧牲厚度保留傳統(tǒng)接口,追求質感而降不下成本的指責,VAIO SX12非常艱難地堅持了品牌對于用戶實際需求的理解,這一點著實難得。而機器真正打動樓主的,也正是該品牌特立獨行的理念和對于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
最后,樓主對這款產品做一個簡單的總結:
※ 配置上,全系中規(guī)中矩,不以堆料競爭,但也不落人后;
※ 設計上,鍵盤傾角非常適合長期輸入;
※ 做工上,轉軸阻尼感較強,翻轉定位比較靈活,細節(jié)處如開機鍵堪稱精致;
※ 材質上,無論是碳纖維還是金屬部分,表面處理工藝極致細膩,長期使用不留指紋這一點讓樓主尤為滿意;
※ 接口上,極為豐富,在輕薄本中獨此一家;
※ 續(xù)航上, 35Wh的電池容量有些捉襟見肘,快充以及 5V輸入技術稍微緩緩解了這個短板;
※ 重量上,897g,同類產品中穩(wěn)居第一梯隊;
※ 售價上,略微偏高,并不親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