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6年9月8日iPhone7取消耳機孔并發(fā)布AirPods,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取消了耳機孔,TWS(True Wireless Stereo)可以說是風靡全球.不過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大部分藍牙耳機由于傳輸協(xié)議和編碼解碼的限制延遲普遍比較高(>100ms),對于游戲來說100ms意味著至少6幀(以60Hz為例,16.6ms一幀)的延時,對于FPS類游戲來說這種程度的延遲非常影響體驗.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最近入手的一款低延遲無線耳機——SteelSeries Arctis寒冰1無線版,雖然同為無線耳機寒冰1采用的是2.4G傳輸,相比藍牙傳輸帶寬更大(無損傳輸理論上音質(zhì)更好)延遲更低.作為賽睿的游戲耳機Arctis1還適配PC,PS4和Switch,尤其是老任固執(zhí)的不支持藍牙耳機的情況下,可能是目前少有的完美適配NS的無線游戲耳機了.
實話這還是第一次入手SteelSeries的耳機(很早前入手過KinzuV3),到手后發(fā)現(xiàn)包裝盒還是蠻大的,外包裝上四色印刷了PC,SWITCH,PS4以及Android,說明這款耳機可以比較完美的支持這四個平臺.
PC GAMER好像之前給過賽睿最佳無線游戲耳機制造商的評價?
▼打開包裝后就能看到耳機本體了,線材,麥克風和發(fā)射器固定在正面,說明書在盒子背面翻過來才能看到隱藏的有些深.
▼耳罩整體尺寸比較大,采用的織物耳罩也比較透氣.
▼可能為了避免單調(diào)耳罩內(nèi)部還印刷了抽象的多邊形圖案.
▼耳罩內(nèi)部特寫,整體尺寸比較大對我這種怕夾耳朵的人來說非常友好.
▼耳罩支持接近90度的旋轉(zhuǎn)
▼支持長度調(diào)整
▼主要的按鍵和接口全部在L側(cè),下圖自左至右分別是麥克風孔,MicroUSB接口(充電,更新固件),3.5mm耳機孔,音量旋鈕,麥克風靜音開關.
▼R側(cè)就簡單多了,一個電源鍵和電源指示燈,長按2/3s電源鍵就可以開/關機.
▼頂部皮革質(zhì)地也比較柔軟.
▼附件全家福
▼ClearCast可拆卸麥克風
▼無線發(fā)射器,接口為USB-C.
▼標配三根線材,Micro-USB to USB-A*1,3.5mm耳機線*1,USB-C母頭 to USB-A 延長線*1.
由于最近國行Switch即將上市了,購入Arctis1主要是想盤活我落灰的日版Switch,使用上確實很方便,直接將USB-C發(fā)射器插入Switch即可.
確實如宣傳所言完美適配,按住Home直接可以看到音頻以及切換到USB模式了.
最近其實閑暇時間都在寶可夢劍里消耗了,咸魚玩家也沒抓什么閃光,所以就不放游戲圖片了,總結(jié)下來就是即插即用非常的方便.
除了Switch之外Arctis1也支持連接Android手機,同樣即插即用.
由于自己的堅果Pro3并沒有雙揚聲器,之前吃雞的時候一直很難靠槍聲辨別方向,換上新耳機一下子聽覺準確度上提高了不少,后手回擊速度提高了不少.使用中也基本感覺不到延遲,碰巧那天組隊遇上了一位大佬小姐姐開麥教學,四人隊完美吃雞一次.
耳機的大部分設定需要通過PC的SteelSeries Engine3來完成,支持多種預設EQ以及自定義調(diào)整,麥克風測音以及音量,自動關機時間也都可以在應用程序里進行設定.
最后放個福利——請領導親自上陣試戴.
在市場千篇一律TWS的今天,游戲玩家對低延遲的追求好像早都被很多廠商徹底遺忘了,這次入手的Arctis寒冰1算是難得的為游戲玩家精心設計的無線耳機.低延遲+使用方便比較好的滿足了Android手機玩家以及Switch玩家對無線耳機的需求,通過附帶的3.5mm耳機線或者USB-C延長線也可以連接XBOX或者PC作為無線耳機使用.總的來說Arctis寒冰1是一款非常方便使用,并且支持多平臺的低延遲游戲耳機,對于多平臺游戲玩家來說是比較值得考慮的無線耳機解決方案.
說完了優(yōu)點再來談談缺點吧,充電接口部分Arctis寒冰1采用了MicroUSB,其實個人覺得是可以替換成USB-C的,畢竟已經(jīng)9102年家中MicroUSB的設備越來越少了.另外一點就是USB-C母頭轉(zhuǎn)USB-A如果能改成底座線會更好,畢竟很多主板和機箱還沒有USB-C接口,使用延長線當作底座會更加方便.
最后謝謝大家的觀看,喜歡關注數(shù)碼產(chǎn)品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下次K搞機系列繼續(xù)給大家?guī)碜钚鲁钡臄?shù)碼生活體驗給大家,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并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看法,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