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的成熟,行業(yè)規(guī)模的壯大,做頭戴耳機的國貨品牌也逐年增多起來。
比如近期興戈就推出了自家的此類產品,而且是一下子就發(fā)布了兩款,分別是支持LDAC的主動降噪藍牙頭戴EH500和有線HIFI的EP5。兩款耳機售價都不算高,實際成交在350到400元之間,明顯是沖著“好賣”的大眾市場去的。
去年深圳國際音頻展上,我聽過他們的幾臺EP5樣機感覺不錯,但沒想到同期上市的EH500也有很高的水平。
對比我前年測評的一款同價位的國產降噪藍牙頭戴耳機,興戈EH500的柔和感與解析力都有著明顯優(yōu)勢,也顛覆了以往我對“碳納米管振膜”的認知,不愧對“飽和式研發(fā)”的宣傳。
當然它也有缺點,需要適應的那種,這個在下文描述中會提及。
考慮到價格也就索尼入門級無ANC藍牙貼耳式耳機的水平,但音質、外觀、功能、續(xù)航卻都近乎碾壓之,所以性價比出眾,故“推薦”前置。
包裝盒。
側面的一些主打賣點說明。
撕開這些塑料外衣,就是本體以及配件了。配件做工中規(guī)中矩,沒什么檔次可言,但耳機本體卻比較驚艷。
事實上,這幾年的國產藍牙頭戴耳機,在外觀設計上,已經普遍發(fā)展的有模有樣了。如今看到興戈的這款產品,感覺細節(jié)設計和整體質感又有所精進。如果不告訴我這東西的價位,我甚至會以為是1000元的,因為樣子實在是很國際大牌。
耳墊,除了內側拼接了別的材料,其余可見部位都是一體成型。
摸著軟度很好,厚度適中,回彈速度適中,比常見的慢回彈材料還是快些。
重量方面,我簡單稱了下,大概是250g到280g之間,屬于比較輕的。只比一些超輕的“貼耳式”藍牙耳機重個幾十克。
實際佩戴舒適度和穩(wěn)定性都算的上優(yōu)秀。我是戴眼鏡的,戴著它幾乎可以一小時不摘。也試過戴更久,約倆小時,中途只偶爾把它摘下一兩次,以微調角度緩解太陽穴(眼鏡腿)位置的壓力。
唯一的不足,是戴在頭上時,左右兩手無法挪動各自一側的滑軌,只能摘下耳機去調。
非索尼旗艦藍牙頭戴WH-1000X系列那種“觸控”,EH500因定位中端,采用的是同級產品中最常見的“按鈕操控”。
但初上手時,并不容易很快摸到想按的那個鈕。好的是,底部負責切換“通透/降噪/正?!钡哪J桨粹o由于被獨立了出去,左手大拇指順勢下滑即可摸到。
問題是它上方的三個按鈕被嵌在一個凹槽里,這增添了指腹在按鈕辨別時的困難,可能需要一些人適應。
我的經驗是,在增減音量或切歌之前,先摸到頂部那個“開關機\播放\暫停按鈕”。
我想了下,興戈把這些按鈕都集中在左側,對電單車騎行族來說,還挺貼心的。畢竟這種車的驅動控制都在右車把,若用戶在騎行時想操控耳機,左手離開車把直接操控就行。嗯,邏輯很合理。
EH500的左右耳罩底部各有一個3.5mm耳機孔。左側可安裝耳機線變身“有線耳機”,官方附贈有3.5轉3.5的普通耳機線(該口也支持4.4mm的平衡輸入)。右側可安裝專用麥克風,可更從容的享受游戲等場景的優(yōu)質通話。
側面。
可能是定位不高的緣故,logo被設計的非常小,左側還有仨英文單詞,翻譯過來就是“藝術和科學”,額,也是非常小。我覺得無語,不知為何小到這么夸張的地步。
整個耳機的觸感還是非常不錯的,絲毫不掉價。佩戴的樣子也不錯,比我預期的好。比較大氣,也略顯商務。但距離滿分的那種“與頭部的完全和諧”,它還稍微差了點,具體是側面看去,耳罩底部的厚度似乎略大。
目前這種折疊的頭戴耳機設計已經普及了,是好事。實際使用時,只有在掰動耳罩時,會有較大的吧嗒聲,其余動作環(huán)節(jié),沒有真正擾人的“異響”,整體制造標準很高。
如果有通勤外出的話可以選購有收納包的SKU選項,這會方便很多。
經電鍍處理過的合金熔鑄金屬轉軸,在扭轉擺動時,有著很不錯的穩(wěn)定性,給我感覺不錯。
你可以在興戈音頻產品的某個APP里添加這個耳機,然后就會在其界面上看到電量、音效、各類功能的設置,與定位高端的ANC藍牙頭戴不同,EH500的這個界面更簡單,也更好理解。
主動降噪被興戈劃分出“三個檔次”,分別是深度、中度、輕度(沒有印度),另外官方宣傳降噪可達45db。
實際感受:
首先三種模式下,都沒有不舒適的“氣壓壓迫感”,而且背景非常干凈,無任何雜音。這個特征讓我想起WH-1000XM5,有“高級感”。
然后,“深度”降噪模式對低頻和中高頻的能量削減還挺明顯的,可在較大程度上讓人感受到原本猛烈的低、高頻噪聲被壓制住了。外界的人聲此時也會有響度輕微降低,結像柔和也變悶的情況,挺好。
至于中度、輕度的降噪威力就是逐級遞減,它們的存在意義,我覺得不算很大,好處可能是可以間接的省些電。
話說EH500的續(xù)航確實牛,我瘋狂聽了兩天,以蘋果手機為前端,80%音量下,各種折騰和操控,總計七八個小時后,還有60%的電。源自電量的安全感比只有六小時左右的ANC TWS要強個八九倍,愛了愛了。
下面是官方給的數(shù)據(jù):
音質和音色:
官方表示EH500的調音參考了哈曼2018OE目標曲線,并附上了藍牙模式(ANC開啟與關閉)下的頻響圖??梢妰蓷l線在中頻部分的貼合度很高,但在150Hz以下的低頻以及3kHz往后的高頻區(qū)域,因興戈給這款耳機設計了四種不同音效,故差異也是各有千秋。不過總體來說,仍延續(xù)了興戈小耳機的那種“科學性”,體現(xiàn)了他們多年來對音質的專注度。
實際聽感,最初的感受就是“柔和”,很耐聽,隨著切換不同的音效以及聆聽時間的延長,會越發(fā)感嘆它細膩的高音和很不錯的縱深型大聲場,素質著實可觀。
簡單總結,就是有感情,不干澀,輕微中性,耐聽且溫暖,很雜食。在它這個價位,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無線頭戴耳機的標桿級。另外,如果從科學HIFI的角度去看,它的音色還原度和頻響曲線,說超越索尼全系藍牙頭戴產品也是沒啥問題的。
四種音效下,默認的“均衡”給的低音稍多,尤其是在深度降噪模式下,會更為明顯,此時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哈曼2019的入耳式耳機。如若關閉降噪或是切換為“透傳”,那這個低音的沖擊感則會被適度削弱,且全頻的味道也會略微變淡。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市面上某些數(shù)碼耳機降噪前后聲音的明顯落差感,興戈這款的聲音一致性算是處理的非常不錯的??偟脕碚f,“均衡”下的EH500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好聽的,同時也是幾種音效中,最適合流行音樂的那個。
“流金歲月”音效:低音量感明顯多,適合重低音愛好者,也可能會讓2000年左右的索尼隨身聽粉絲倍感動容,它的音色非常溫暖、柔和,但又不會真正的糊,控制力仍舊不錯。
“經典Hi-Fi”音效:是我最喜歡的,也確實經典。此時的低頻更貼合哈曼2018OE,下潛不錯,量感合理,全頻清晰度是幾種音效中最高的,有著豐富的細節(jié),泛音也很迷人,難覓瑕疵。
“FPS游戲音效”:興戈針對此類游戲,輕微提升了低頻量感,并特意衰減了5k到7k之間的高頻增益,以此降低槍聲的刺激和中頻區(qū)間的各種聲音的亮度,由于全頻的曲線走勢仍趨近哈曼2018OE,所以它對作戰(zhàn)場景中敵方的腳步方位,仍能明確揭示。
上面扯了這么多,其實真正能體現(xiàn)EH500聲音硬素質的,還得是“有線模式”,不論開機狀態(tài)的有線連接,還是關機狀態(tài)的有線連接,都會有同樣高水平的音樂性和音響性。
最初被驚艷到的是,將它和索尼ZX706結合。我沒想到它的密度、清晰度、高頻細膩感、分離度都很好,同記憶中的索尼WH-1000XM5(碳纖維膜片)在有線模式下的“硬素質”也不相上下。唯一的缺憾是這套組合下的中低頻稍顯單薄,且整體有些過于中性,相對更適合展現(xiàn)樂器的中高頻魅力。不如藍牙模式下那么“豐潤飽滿”。
后來又試著連接推力更大的一款手機小尾巴,分別用筆記本電腦和蘋果手機做前端,發(fā)現(xiàn)聲音又有明顯變化。此時的EH500全頻厚實度、動態(tài)和明晰度都相當之好,已經可以很不錯的兼顧樂感和素質的表達,總體表現(xiàn)也大有超越索尼傳奇監(jiān)聽耳機MDR-7506的架勢。
當然,不同的手機小尾巴也會因內部結構設計和解碼芯片的不同,而讓興戈這EH500產生不同的味道,這里就不細談了。
除了聲音之外,這款耳機還支持“游戲模式”(0.039ms超低延遲)、“雙設備連接”和“開機彈窗”,在實用性上考慮的很周到。
篇幅過長,不再扯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