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聽周董的時候,我們都是用單放機聽磁帶的。單放機一般是有喇叭外放的,高檔一點的是有雙喇叭的,然后電池是兩節(jié)7號電池。每次電量告急的時候,聲音會變得像戴上失真面罩一樣,取下電池按壓一下或者放在嘴里咬一咬,好像又能聽一會。
大概是這個原因?qū)е挛乙恢甭牪磺逯芏母柙~,也導致我沒有成為他的粉絲。
一晃20年過去了,此刻再用雙動圈的HIFI耳機配上專業(yè)的播放器再聽周董的歌,發(fā)現(xiàn)他的吐詞也沒有那么不清晰,背景樂中的器樂也比較講究,再加上獨特的優(yōu)美的旋律,我好像理解了他能終結(jié)華語歌壇的神跡。
▲今天想聊得就是麗弦的這款售價僅僅580元的STA-Hi End MAX,一款總讓我覺得如果它在周杰倫火的時候出現(xiàn)在市面上該多火。
不過各位也看到了,它的名字著實有點長,還有點難記,想想周杰倫,英文JAY,名字多好記;又或者F4,簡單直接,多多少少是利于被大眾接受的。
不過你若是HIFI耳機發(fā)燒友的話,麗弦這款STA-Hi End MAX給人的印象必然又是深刻的,不同的。
▲咱們先從外觀腔體說起,電鍍的腔體搭配鑲鉆的后蓋形成的視覺效果是很亮眼的,在眾多HiFi耳機里獨樹一幟,不算浮夸,就是很難拍出效果來。
耳機本身其實還是類公模造型,而且腔體還是樹脂材質(zhì)加電鍍處理,后蓋邊框則是鋅合金電鍍而成,相當于把樹脂金屬材質(zhì)混合的腔體整成了金屬材質(zhì)的效果。
▲STA-Hi End MAX腔體內(nèi)側(cè)展示,就是近乎于定制公模的設(shè)計。盡管它還是內(nèi)置雙動圈設(shè)計,但體積仍然是中等偏小,佩戴是十分友好的。
至于腔體表層會不會容易刮花,個人用了段時間覺得沒那么夸張,因為只是電鍍處理,和那種電鍍鏡面效果并不一樣,適當愛惜也還好。
▲做工扎實與否可以看下它的金屬濾嘴,此處還是有圖案設(shè)計的,年輕人應該挺喜歡這設(shè)計。
▲再看看后蓋的圖案,當初麗弦耳機首款作品發(fā)布的時候,靠這顏值就吸引了不少關(guān)注度,后蓋設(shè)計恐怕功勞不小。因為是蛇年限定款,自然整了和蛇相關(guān)的元素,注意所以的圖案和鑲鉆效果都是在蓋子底部,肉眼看的時候和腔體的電鍍效果是有差異的。
▲STA-Hi End MAX線材展示,線基為無氧銅加無氧銅鍍銀線,細節(jié)很講究,整體看上去有點粗,表層的PTU材質(zhì)看著有點不大好收納。實際佩戴時還好,輕微彈性,收納沒問題,聽診器控制也不錯,就是質(zhì)感稍微差了點。
此外注意了,標配線材的插頭為3.5mm單端,別看它是雙動圈,實際是很好驅(qū)動的,不必考慮換4.4平衡線。
▲換線方案為0.78雙針設(shè)計,母座有防拉扯保護。
▲接下來說說STA-Hi End MAX的內(nèi)核,它的雙動圈設(shè)計按官方的話來說是雙倍能量的雙核動圈聲學架構(gòu)搭配特斯拉級磁組動圈技術(shù)。
所謂雙核動圈即一個負責高頻的6mm微動圈,一個負責中低頻的10mm大動圈,得益于還有高磁通量的磁組,其10mm的動圈還有不俗的動態(tài)表現(xiàn),整副耳機也是易推的且有高解析底子的。
如此一說好像和麗弦母品牌TFZ的耳機風格一致,其實不然,差別在這兩枚動圈振膜上。其中10mm的動圈振膜采用的是響應極快的金剛石DLC振膜,6mm動圈采用的則是高分子復合振膜,這兩個振膜就類似李云龍和趙剛的搭配,是互補的。
▲在前端方面,我試了不同級別的小尾巴和專業(yè)便攜播放器,有兩點心得可供參考。
其一,STA-Hi End MAX對前端是相當友好的,它通透、明亮的音色在低價位的小尾巴上也能輕易推出來,柔和感和信息量以及解析的質(zhì)量會隨著前端的提升有所改變。
其二,即使給它較大的推力,它會呈現(xiàn)出高解析的風格,但沒有TFZ早年前的那種銳利,音色相對是有舒適的柔和感的。
▲個人比較喜歡用山靈M5 Ultra搭配它的聲音,在此搭配下的音色亮而不刺,飽滿通透不乏舒展,而且中下盤有不錯的密度感,可以做到刺激與耐聽共存。
低頻上,其下潛不算深,彈性一般,但凝聚感較好,鼓點低沉有力,聲底厚實澎湃,加上出色的器樂分離度,其低頻既有整體的強勁、通透,又有器樂的良好解析與聲場定位,整體聲場也較規(guī)整,所以低頻完整性出色,且均衡、耐聽。
抒情的流行、強勁的打擊樂或者舒緩的民謠,STA-Hi End MAX均有不錯的表現(xiàn),調(diào)音還較中正。
再說STA-Hi End MAX的中正,在M5 Ultra上只有在部分人聲上才能感受到些許暖聲,但是人聲包括中頻器樂上的樂感又是豐盈的生動的。在這種樂感之下, 它的解析又是高清的,例如趙鵬的聲音可以聽出那清晰的顆粒感,同時又不乏低沉的柔和感,三位一體的感受著實舒服。
STA-Hi End MAX的人聲是雜食的,冷如王菲、暖如陳奕迅,它都可以勝任,齒音柔和,整體厚度自然,明亮通透有密度感,結(jié)像自然,在同價位里它是非常特別的存在。
高頻部分,STA-Hi End MAX顯得很有扎實,有舉重若輕的感覺,它的音色亮麗、通透,厚度好像又厚那么一點點,但動態(tài)和瞬態(tài)很自然。聆聽《茶花女小提琴幻想曲》這種小編制器樂,它可以精準的表現(xiàn)小提琴的音色與細節(jié)變化,延伸自然而順滑,毛刺較少,樂感還不乏生動,但是整體又很中正,讓人忍不住將它與監(jiān)聽風格對號入座。
▲原本想和森海的IE80S做個高頻的對比,不過一時沒找到那耳機, 只好用IE40 PRO對比一下。還別說,兩者高頻風格有點像,STA-Hi End MAX亮那么一點點,解析其實不相上下,STA-Hi End MAX在小提琴演奏時的空氣感更為明顯,動態(tài)和瞬態(tài)更為出色,整體顯得更為透明;IE40的樂感反而濃一些,泛音同樣生動,但氛圍更濃。
用它和森海IE40 PRO對比不為別的,只是想說麗弦的聲音風格,確實有監(jiān)聽耳機的底子,整體中正,解析出色,還有一定的樂感,這特質(zhì)是較少見的。
▲整體總結(jié)部分
聽過麗弦的高端耳機,再聽STA-Hi End MAX,其實也有想吐槽的。在外觀上沒有非常直觀的差別也就算了,其實在聲音風格上也沒有明顯的差別。
是的,你可以吐槽它不夠多樣化。
但換個角度來說,在國產(chǎn)耳機里,麗弦又是獨特的存在。在TFZ以往的高解析監(jiān)聽風格上,它加入了樂感與箱子味,配方變了,味道更美了。
STA-Hi End MAX的性價比毋庸置疑的,對前端要求較低,我個人覺得它是非常適合進階的燒友,當然也包括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