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裝機風格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對小型主機 一 直情有獨鐘,所以對 ITX 主板的關注度也 一 直很高。如今,隨著 B860 芯片組主板的正式發(fā)售,各大廠商紛紛推出了基于該芯片的 ITX 主板。這次我入手的七彩虹 CVN B860I GAMING FROZEN V20登陸艦(后面簡稱七彩虹 B860I 登陸艦)就是其中一款,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體驗。
▼主板布局和上代變化不大,不過配色從上代的銀白更改為銀黑配色,寒霜合金散熱裝甲完整覆蓋核心 DrMOS 和 M.2 固態(tài)接口,隱藏式溝槽對散熱有奇效。整體而言顏值在線,黑白撞色也能適合不同主機風格。
▼散熱裝甲相當厚實,表面還做了霧化處理,橙色的“86”字樣標示了主板型號,細節(jié)做工相當精致。
▼供電方面,主板采用 8 + 1 + 1 + 1 相數(shù)字混合供電,CPU 供電部分給到了 90A 高規(guī)格 DrMOS,就算搭配 I7 以上處理器也能正常運行。但客觀來講,這款主板與 I5 處理器的搭配最為契合。畢竟,選擇 ITX 主板的用戶大多是為搭建小型主機,而小型主機的散熱條件往往不夠理想,I5 處理器在功耗和性能上相對更平衡,更適合這種應用場景。
▼內存方面主板配備雙 DDR5 內存插槽,雙卡扣設計,合金骨架 + 強化 SMT 工藝 + HIGH-V 電壓增強多管齊下,保證信號傳輸穩(wěn)定性的同時解鎖更高電壓,實現(xiàn)更好的超頻性能。七彩虹這兩年的固件提升明顯,對高頻內存的支持也越來越完善,像這款主板官方給出了 8600MHz 超頻潛力,對于 ITX 主板來說是相當強悍的存在。
【存儲擴展】
▼存儲方面主板提供了雙 M.2 插槽,均為 2280 規(guī)格,正面插槽走的 CPU 直連,支持 PCIe 5.0 x 4,并配備了獨立的散熱模塊,下方為 PCIe 5.0 x 16 擴展插槽,配備了金屬骨架,可以為大型顯卡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另 一 條 M.2 插槽則設計在主板背面,走的 PCH 通道并支持 PCIe 5.0 x 4。像這樣的背面布局屬于 ITX 主板常見設計,所以迷你主機用戶千萬記得選擇背面有開孔設計的機箱,方便后期擴展存儲。
話說,主板背面藍白相間的挺出彩的。
▼主板供電下方保留 4 個 6Gb/s 的 SATA 硬盤接口,適合有多盤位用戶的需求,作為 NAS 主板也不是不行,畢竟同樣支持 RAID 0、RAID 1、RAID 5、RAID 10 磁盤陣列。
▼主板提供了 1 條 PCIe 5.0 x 16 擴展插槽,配備了金屬骨架,可以為大型顯卡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主板配備的網絡模塊為為瑞昱 RTL8125BG,支持 2.5Gb 高速傳輸;無線網卡為英特爾的 AX211 WiFi 6E 無線網卡,同時支持藍牙 5.3 協(xié)議。聲卡模塊則是 5.1 聲道的 Realtek ALC897,搭配專業(yè) HIFI 級音頻電容,足以滿足普通用戶的音頻需求。
▼散熱支持性上,主板提供了 CPU 風扇 / 系統(tǒng)風扇 / 水冷泵插針各 一 個,此外還有 2 個 5V 3-pin ARGB 插針,雖然是 ITX 小板,配置還是挺全的。唯一不足之處,ARGB 插針要是能放個到下方就好了,有些小機箱對走線挺挑剔的。
▼背部的 I / O 包括 4 個 USB 3.2 Gen1 Type-A(5G)、1 個 USB 3.2 Gen1 Type-C(5G)、1 個 USB 3.2 Gen 2x2(20G)、2 個 USB 2.0、DP 1.4 最高支持 8K@60Hz、HDMI 2.0 支持 4K@60Hz,中間還特地設置了清除 CMOS 按鍵,方便超頻玩家。
配件方面, WiFi 天線支持折疊,很少見的設計,收納性極佳,要是能加上磁吸底座那就更好了。
七彩虹新版 BIOS 以灰黑為主色調,界面簡潔清新,大量圖形化設計使功能一目了然,進階模式還提供了豐富的選項。必須得說,七彩虹在 BIOS 上投入了不少心血,新版 BIOS 不管是美觀度還是實用性都大幅提升,尤其是超頻方面的優(yōu)化可以說是質的提升,比舊版好用太多了。
▼比如左側的燈效、網卡、音頻模塊都能直觀顯示,好像還沒板卡廠商做了這個設計。
▼圖形化的散熱選擇也是相當少見
個人評價:可能七彩虹的 BIOS 不是最專業(yè)的,但易用性絕對拉滿
▼在此次測試中,所采用的處理器型號為 Intel Ultra7 265K。 20 核 20 線程,基礎頻率 3.9 GHz,最大睿頻 5.5 GHz、二級緩存 36 MB,三級緩存 30 MB。其搭載的 NPU 能夠提供高達 13TOPS 的算力,并且兼容多種框架。非常適合經常使用 AI 軟件或從事設計工作的專業(yè)人士。
▼首先還是 CPU - Z 的性能跑分,在 CVN B860I GAMING FROZEN V20 登陸艦上, 265K 跑出了單核 866.8,多核 15597.6 ,和在 Z890 主板表現(xiàn)幾乎一致,性能釋放相當充分。
▼Cinebench R23 是一款專業(yè)的跨平臺硬件性能測試軟件,主要用于衡量計算機在處理復雜 3D 圖形任務時的性能表現(xiàn)。它通過模擬 Cinema 4D 軟件在多核處理器的 3D建模、動畫制作、運動圖形設計以及渲染等操作,來全面評估處理器的多線程處理能力。
實測下來,265K 單核得分 2261 分,多核得分為 35242 分,同樣和 Z890 主板差不多。
▼CPU Profile 是 3DMark 推出的專門用于測試 CPU 性能的工具,通過 六 個測試來展示 CPU 性能如何隨使用的內核和線程數(shù)量而變化。具體來說,最大線程成績代表了 CPU 在使用所有可用線程時的全部性能潛能,適用于電影質量的渲染、模擬和科學分析等極其繁重的多線程工作負載。16 線程成績則代表了在需要密集計算的任務下處理器的能力,例如數(shù)碼內容創(chuàng)建和3D渲染。8 線程成績是游戲玩家最應關注的,因為現(xiàn)代的 DirectX 12 游戲更好地利用 4 內核以上的多線程性能。此外,8 線程成績還與3DMark Time Spy 的分數(shù)高度關聯(lián)。
▼自 700 系芯片組起,Intel 對高頻內存的支持愈發(fā)成熟。七彩虹 B860I 登陸艦更是提供了 XMP 8600MHz(OC)的標準。恰巧我手邊有兩套高頻內存,一套是金百達白刃 DDR5 8000MHz(UDIMM),另一套是金士頓叛逆者 8400MHz(CUDIMM)。接下來,我打算用這兩套內存來測試一下它們的性能表現(xiàn)。
▼金百達白刃 8000MHz RGB 燈條,選擇 XMP 預設一次點亮,讀取速度為 116.38GB/s、 寫入速度為 96736MB/s、拷貝速度為 101.99GB/s、 延遲為 82.2ns
▼新版 BIOS 的內存超頻相當強大,直接選擇 8400MHz 即可
▼正常開機,此時金百達白刃成功運行在 8400MHz,讀取速度為 119.97GB/s、 寫入速度為 98800MB/s、拷貝速度為 104.88B/s、 延遲為 80.3ns
▼眾所周知,CUDIMM 內存的優(yōu)勢就是高頻率高穩(wěn)定性,不過 CUDIMM 對硬件要求較高(主要適配英特爾 Ultra 200S 系列處理器和 Z890 以上主板),而且當前各家主板對其的調教也遠遠稱不上完美,所以我本來對七彩虹這塊 860 芯片組主板沒抱太大希望,但測試結果是相當驚艷。
▼金士頓 Renegade DDR5 CUDIMM RGB 內存預設 三 組 XMP 頻率,分別為 7600MT/s、 8000MT/s 、8400MT/s,選擇 8400 直接開機成功并過測,此時讀取速度為 114.41GB/s、 寫入速度為 93768MB/s、拷貝速度為 102040MB/s、 延遲為 86.2ns
整體而言,雖然效能表現(xiàn)不算出色,但作為 B860 ITX 規(guī)格的小型版,已經是很不錯的表現(xiàn)了。
▼圖形測試利用手頭的索泰 RTX4080 super 進行,個人覺得這塊卡特點有 三:
一、顯卡核心頻率比公版更高(2565MHz),16GB 大顯存不管是游戲還是生產力都有額外加成。
二、三 風扇 七 熱管 + 全金屬背板組建的 IceStorm3.0 散熱系統(tǒng),溫度控制和靜音效果都相當出色;2.5 卡槽占位空間,在同類規(guī)格的顯卡中也屬于緊湊型,很適合搭配小型機箱。
三、純白配色顏值高、頂部鋪設了名為“虹橋幻影”的大型 RGB 燈帶,高達 1670 萬種顏色的自定義設置,讓機箱內部色彩紛呈。
▼游戲性能方面利用 3D MARK 基準測試進行,其中基于 DirectX 11 的 Fire Strike 模組整機總得分為 45570分,其中顯卡分數(shù) 53380分,物理分數(shù) 50435分,綜合得分 20326。
切換為 4K 版本的 Fire Strike Ultra 得分為48559分,其中物理得分48092分,綜合分17291分。
▼基于 DirectX 12 的 Time Spy 支持原生 API 功能,實測下來總得分為 26684 分,其中顯卡分數(shù) 227999分,CPU 分數(shù) 21079。
▼切換為 4K 版本的 Time Spy Extreme 得分為 13701分,其中顯卡分數(shù) 13940分,CPU 分數(shù) 12493。
▼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黑神話.悟空,基于 4K 分辨率 + 影視級畫質 + DLSS 性能 + 硬件光追超高 + 幀生成開啟 ,平均幀率達到 77PS ,最低幀在 64FPS 左右。
▼單機游戲古墓麗影暗影,雖然游戲比較古老,但詳細的 Benchmark 工具,對于判斷主機性能相當很實用的,尤其是低分辨下很適合用來查看 CPU 對顯卡的制約。
測試基于 1080 分辨率 + DLSS 質量 + 最高畫質,平均幀率能達到 242FPS ,GPU受限 50%,
▼網游方面則是利用 CS2 的 Benchmark 進行, 1080P 分辨率 + 高畫質在 DX11 模式,平均幀率能達到 486.8FPS ,1%Low 幀率 178.4。
英特爾酷睿 Ultra 200 系列的核心亮點是其低功耗設計和配備的 NPU 模塊。在這 一 時期選擇購買該系列產品的用戶,通常要么正好是有裝機的計劃,要么是存在 AI 使用需求?;诖?,我專門借助軟件對該系列產品進行了詳細的性能測試。
▼首先來看看常見的兩種基準軟件跑 AI ,它們都是基于通用模型 / 神經網絡的綜合跑分。其中游戲加加得分 29212、魯大師得分 19652,不同模型得分參考下圖
接下來是主打量化數(shù)據(jù)的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模組主要針對機器視覺測試,包括圖像分類、圖像分割、以及超分辨率生成等常用領域,其中的 WindowsML 是針對處理器的推理測試,測試選用 float32 精度標準,最后得分 204,不同模型耗時如圖。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則是基于本地 LLM 推理任務 的測試,例如使用設備上的 AI 助手來幫助完成簡單的辦公任務。該基準測試由使用 Phi-3.5-mini、Mistral 7B、Llama-3.1-8B 和 Llama-2-13B LLM 指導模型的四個工作負載組成。測試將運行系統(tǒng)滿足要求的所有工作負載,每個工作負載的模型大小和完成時間都會增加。
四個模組分別得分 Phi3.5(3862)、Mistral 7B(3657)、Llama3.1(3619)和 Llama2(3743)。
▼模型渲染則用 Blender 來完成,作為開源的 3D 計算機圖形軟件套件,它提供了全面的3D建模、渲染、動畫制作、模擬和后期制作工具。而 Blender Benchmark 就是旗下專門測試硬件基準的工具,三個測試項目得分如下:
最后看看功耗方面的表現(xiàn),考慮到 ITX 主板玩家大多以小機箱為主,尺寸限制上不了強力水冷,所以測試散熱為單塔單扇的德商德靜界DRAK ROCK5,運行 AIDA 64 的壓力測試,此時處理器核心頻率 5.2GHz,功耗在 230W 左右,溫度接近 90°C 70°C 左右。
眾所周知,ITX 主板因為尺寸限制,價格通常比比常規(guī)的 MATX / ATX 主板貴出不少,七彩虹的這款 B860I 主板,其優(yōu)勢在于外觀顏值高,供電系統(tǒng)、擴展能力以及做工都非常出色。新版 BIOS 不僅穩(wěn)定性好,還具有 一 定的可玩性。其不到 1200元 的定價,為喜愛 ITX 版型的玩家提供了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而且,七彩虹在質保方面可以算是 T0 級的,比如這塊主板不僅支持個人送保,還是市面少有提供了 4 年質保,打算以 酷睿 Ultra 200 系列處理器搭建小主機的朋友可以參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