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上的顯卡越來越重,人們開始擔心顯卡插槽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壓力,使用顯卡支架是一個方法,而顯卡豎裝,則是另外一個思路。顯卡豎裝,就是將顯卡垂直安放,通過轉接線,連接到主板的顯卡插槽。在電腦DIY玩家中,不是常規(guī)的做法,但是也經常見到。
例如上圖,就是將顯卡豎裝后的樣子。顯卡豎裝,大家關心的是性能會不會收到影響,之前我做過測試,發(fā)現(xiàn)基本是沒有影響的。那么還有就是散熱,因為風道有些改變了。我也做了實測,發(fā)現(xiàn)在海景房機箱中,變化也不是很大,但是底部風扇是否使用,是有影響的。
那么有網友說了,傳統(tǒng)的機箱內影響如何呢?畢竟絕大多數(shù)用的還是傳統(tǒng)機箱。還有想看看不同的顯卡有沒有區(qū)別,畢竟顯卡的散熱設計是不同特色的。所以這次就使用傳統(tǒng)風道的機箱,厚著臉皮借,搜集了6款不同功率、不同設計的顯卡,測試下顯卡豎裝對于CPU散熱、顯卡散熱、板載固態(tài)硬盤散熱的影響。
那么要測試的內容,就是顯卡橫裝和豎裝兩種情況下,在AIDA64 FPU和甜甜圈同時運行的極限條件下(CPU溫度和顯卡溫度最高)的溫度對比,包括有CPU溫度、GPU溫度、以及NVMe SSD硬盤的溫度。
測試環(huán)境是傳統(tǒng)機箱,微星的微星氪金槍 300R AIRFLOW,機箱有出廠自帶前面的3個ARGB風扇和后面的1個ARGB風扇,傳統(tǒng)的風道。頂部安裝360水冷散熱器,底部電源倉上面有通風孔,雖然可以安裝風扇形成上下風道,但是考慮到很多機箱并沒有這個設計,所以就沒有安裝。 測試時側面的玻璃是關閉的,環(huán)境溫度在28左右。考慮到測試時間較長,所以是同一款顯卡測試完橫裝和豎裝后,再進行下一款風扇的測試。
看看電腦其他配置,CPU是i7-14700KF,主板是微星的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俗稱刀鋒鈦。內存是阿斯加特6800MHz。顯卡分別是電競判客的1660S,滿載功耗125W;七彩虹igame 3060TI,滿載200W;藍寶石6750 GRE 12GB,滿載200W;華碩RTX 3080,滿載330-345W;技嘉4070S,滿載220W,藍寶石7900XT,滿載320W。
測試時開啟XMP6800MHz。默認設置功耗,同時CPU電壓固定為1.25V。機箱風扇、水冷風扇、水冷水泵均手動設置為最大。使用AIDA64 FPU測試+甜甜圈雙烤,10分鐘后觀察CPU溫度和顯卡溫度,以及NVMe SSD硬盤溫度。
實測數(shù)據很多,比預期的時間要長,第一天測試了4款顯卡,第二天上午繼續(xù)測試剩余的2款,由于是空調房間,室溫基本相同,對于數(shù)據基本沒有影響。
首先看SSD溫度,結果是沒有懸念的都是48度,這個硬盤冷啟動開始的時候,溫度是40度。根據以前測試過的經驗,如果有底部風扇的送風,溫度會降低一些。那么目前的情況,無論是顯卡橫裝還是豎裝,沒有什么區(qū)別。
再來看CPU封裝溫度,我們發(fā)現(xiàn),顯卡豎裝顯卡橫裝比較,CPU的溫度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鞠嗤?,不同的話,略高的溫度都是后測試的。 但是同顯卡功率,卻有一定的關系。功率低的話,那么CPU溫度會低一些。這個原因,那么大概是由于顯卡功率越大,發(fā)熱大,機箱內的空氣溫度上升,引發(fā)冷排的散熱能力下降造成的。
我們再來看看CPU8個大核心的平均溫度,也呈現(xiàn)基本相同的結果狀態(tài)。好在由于CPU性能過剩,實際使用中,其實CPU是不會一直滿負荷運行的,所以CPU溫度不是問題。
再來看看顯卡的溫度,我們看顯卡的溫度,基本上變化也不大,顯卡橫裝和豎裝對比,相對穩(wěn)定。
再來看看顯卡的結溫,也是同樣的結果。橫裝和豎裝相對,溫度并沒有什么變化。
所以,網友一句話,阿虎忙三天。實際測試的結果,在傳統(tǒng)的機箱結構下,顯卡豎裝和橫裝相比,無論是CPU溫度,還是GPU顯卡溫度,加上硬盤溫度,都不會有特別明顯的變化。
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傳統(tǒng)結構的機箱下,如果顯卡處于滿負荷的情況下,對于CPU的散熱還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顯卡功率大,相應的也會影響到CPU的溫度。大概是每100W顯卡功耗,CPU溫度增加2度的樣子(數(shù)值僅限僅本文示例測試條件下)。那么就是在機箱密閉環(huán)境下,熱能增加造成的。
雖然測試結論有了,不過這6款顯卡,結構還是略有不同的,那么對結果有什么影響呢?我們再細看一下。
首先是這款電競判客的1660S礦卡,120W功耗,雙風扇,金屬背板,前面進風。通過背板和上下空間散熱。
七彩虹iGame 3060TI,200W,雙風扇,金屬背板,不同的是,右側的風扇是正在背面,所以是在鰭片后面抽風,上下側面有一半散熱口。所以是正面進風,背部和上下出風。
藍寶石6750 GRE 12GB,三個風扇,金屬背板,正面進風,上下側面出風,背面也有部分出風口。
華碩3080 TUF GAMING,同樣是三個風扇,金屬背板,正面進風,上下側面出風,背面也有部分鰭片露出,出風口。
技嘉4070S,三個風扇,金屬背板,正面進風,上下側面出風,背面將近一半的鰭片露出,提升散熱效果。
藍寶石7900XT,三個風扇,金屬背板,正面進風,上下側面出風,背面也有少部分鰭片露出。
總的來說,測試使用的這幾款風扇,均為金屬背板,背板有的有鰭片露出,有的面積大,將近一半,有的是少部分,有的是背面有風扇,結構各有不同,但是橫裝和豎裝的對比變化并不大。
實際上,還有一組數(shù)據,顯卡的轉速。那么當使用甜甜圈拷機的時候,功耗都達到了最大,而風扇的轉速呢?上圖就是這些數(shù)據,我有些驚訝的發(fā)現(xiàn),這些風扇絕大部分都只有50%甚至不到的轉速。相對于CPU測試時肯定風扇100%轉速,顯卡的這個設計,的確是比較安靜的。 換句話說,溫度不是問題,我還有余地呢。
測試做完了,讓大家看到了,在真實的密閉機箱環(huán)境下,6款不同顯卡測試的結果。雖然說結論,似乎是豎裝和橫裝基本沒有什么變化。但是,微小的差距還是存在的。比如顯卡的功耗的影響還是不少。比如豎裝的時候,摸摸顯卡位置的側透玻璃,比起橫裝的時候,似乎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感覺。所以,在這個測試后,感覺機箱的風道,還是很重要的。網上看有些橫評對比,測試環(huán)境卻不同的,實在是難以茍同這種測試方式。下面對測試的電腦做些補充介紹,有助于大家了解測試環(huán)境,先從機箱說起。
前面說過,機箱是微星的微星氪金槍 300R AIRFLOW,前面板是絲網的,自帶3個ARGB風扇,后面的1個ARGB風扇,均為120mm。
機箱頂部可安裝360水冷散熱器,有防塵網。底部電源倉上面有通風孔,可以安裝2個風扇形成上下風道。電源倉上面有預留顯卡電源線的出口,但是同右側的風扇位有沖突。機箱自帶顯卡支架,最大支持E-ATX主板。所以這個機箱,其實是支持左右和上下雙風道的。
機箱背部頂部有個HUB,實現(xiàn)風扇和ARGB 彩光的統(tǒng)一控制。支持4個SAT硬盤。底部電源倉,一個硬盤籠,可以移動位置。
再來看看主板,這次測試是給CPU固定電壓1.25V。主板是微星的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雙8PIN實心針腳連接牢固,可滿足家用高端CPU的使用要求。14900K不在話下,大片的散熱裝甲,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M.2插槽和南橋也覆蓋散熱裝甲,滿足散熱需要。各種接口豐富,適合各種需求。
它是數(shù)字VRM供電設計,16路鏡像90A供電,支持14700K/14900K不在話下。褶皺式一體散熱片,內有直觸式熱管,都增加了散熱效果,散熱也不是問題。
電源是微星的MAG A850GL PCIE5 WHITE,這是款全模組電源,同時它也支持最新的PCIE5,支持ATX3.0,可以承受瞬時全機2倍功耗和3倍顯卡功耗。帶有最新的12V-2x6接口,600W直供顯卡。在上面測試的顯卡中,就有使用最新的12V-2x6顯卡供電線。 電源長度140mm長度,比常規(guī)的150mm少10mm,給線材多了些容納空間。電源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
最后說下這個360水冷散熱器,它在給CPU散熱的同時,也將顯卡的散熱熱量通過風扇送達機箱外面,所以顯卡功率越大,對于CPU散熱的影響也越大。
這款超頻三的DA360 Pro ARGB數(shù)顯版。高熱容量冷排,冷排芯加厚處理,熱容面積大。隱藏線材設計,高耐用水冷管,密封性可靠。冷頭高光鏡面面板,支持ARGB燈效,并可以270都選擇,隨心調整LOGO方向。水泵是全新自研高性能陶瓷水泵,性能優(yōu)異。
看看啟動后的樣子,3個風帶有ARGB彩光,冷頭也有彩色光環(huán),冷頭上面顯示CPU溫度。 3把120mm風量/風壓均衡型風扇,支持ARGB。轉速最高達2200RPM,最大封75.8CFM,風壓高達3.2mm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