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翻看某東的購買記錄,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用的這臺主力電腦已經(jīng)是5年前裝配的了,性能只能說是勉強夠用,不過偶爾設計一些分辨率比較高的廣告,或者剪4K視頻的時候就有些力不從心。于是打算趁著618攢一臺新電腦,升級硬件的同時也順便圓了這幾年一直想整一臺純白色主機的心愿。
先來分享一下最終的效果,個人還是挺滿意的,也歡迎大家給一些好的建議,暑假有時間我再逐步完善。這套主機的選用i5-13600K+技嘉B760M冰雕主板+華碩天選4060顯卡,SSD和內(nèi)存分別來自鎧俠和光威,其它周邊硬件全部是Thermaltake家的,這篇文章就先來聊聊TT的這些產(chǎn)品。
機箱選擇的是TT鋼影透S瑤小喵限定版,和之前整的鋼影透EX屬于同一系列的產(chǎn)品,270度環(huán)繞透視,機箱內(nèi)的硬件和燈效一覽無余。限定版除了贈送立牌之外,機箱正面的玻璃上還有瑤小喵的圖案,也算是把深度定制進行到底,我個人雖然不熱衷于某一個二次元人物,但做個裝飾還是挺漂亮的。
機身的用料和做工也很扎實,框架和背板都是金屬材質(zhì),材料比較厚實,開孔處也都做了磨圓處理,細節(jié)處理非常用心。正面和側(cè)邊的兩塊鋼化玻璃也很厚實,內(nèi)側(cè)邊緣處搭配有金屬框架,避免玻璃破裂。左側(cè)的玻璃蓋板采用快拆的方式,右側(cè)的金屬蓋板則是通過螺絲固定。
和鋼影透EX相比,鋼影透S的電源倉位于機箱底部,這種布局縮減了機身的寬度,但高度有所增加,三圍尺寸是435*230*456毫米。支持標準ATX規(guī)格的電源,電源倉更加寬大之后不僅理線方便,還可以安裝兩塊3.5寸機械硬盤,這也是我選擇這款機箱的原因之一。
I/O面板位于機箱頂部右側(cè),依次是USB 3.0接口、USB 2.0接口、3.5mm耳機接口、3.5mm麥克風接口、重啟鍵、指示燈和電源鍵。不過按鍵的形狀是細長的,個人感覺不如圓形好操作。
拆掉玻璃蓋板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機箱內(nèi)部的空間非常寬裕,支持E-ATX、ATX、M-ATX以及ITX規(guī)格的主板,像我用的這張技嘉B760M冰雕主板就是M-ATX規(guī)格,裝進去以后背板剩余的空間很多,也為安裝背板風扇之類的附件留下充足的空間。
機箱預留的風扇位也很多,頂部支持120mm*3或者140mm*2風扇或冷排;背板支持120mm*2風扇,我這里安裝了附送的立牌,就不裝風扇了;底部電源倉支持120mm*3風扇,不過裝三把風扇就會擋住顯卡PCIe線材的延伸口,我這里就裝了兩把;另外機箱背部還可以裝一把120mm風扇。
機箱背部也屬于標準化的設計,預留有7條PCIe插槽位,第一條是螺絲固定的,一般用來安裝顯卡,其余6條可以根據(jù)需求選擇是否拆掉。
主板全套裝機之后就該安裝散熱器了,我選的是TT梟龍Pro 360瑤小喵限定版,同樣是白色,在水冷頭上加入了瑤小喵的圖案,剛好和機箱的整體風格搭配起來。
不得不說,白色水冷的顏值非常高。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它的做工也很不錯,用料扎實,冷排框架和散熱鰭片均為鋁材質(zhì),表面都做了白色噴涂,很有質(zhì)感。散熱鰭片排布非常密集,能夠更高效的導出熱量,配合風扇及時排出機箱外部。
三把風扇出廠的時候已經(jīng)安裝到冷排上,省的自己動手了。并且風扇之間通過嵌入式線材連接,長度剛剛好,不會有一堆多余的線材散出來,安裝以后不用專門理線,機箱內(nèi)也整潔不少。
冷排和水冷頭之間通過兩根高分子編織防護管連接,蒸發(fā)率比較低,能夠減少冷液的損失,并且耐久度也比較高,正常彎曲或者長時間使用不容易損壞,38公分的長度可以兼容大多數(shù)機箱。
水冷頭的體積不算太大,這也得益于它采用輕薄型的馬達,液冷循環(huán)的速度不受影響。底部覆蓋一塊高效能純銅底座,面積比較大,能夠完全覆蓋在CPU背部,加速熱量傳導。
TT的這款水冷安裝的時候也比較方便,先把對應的扣具裝到水冷頭上,再和背板穿過主板固定好就可以了。兼容Intel LGA20XX/1700/1200/115X以及AMD AM4和AM5規(guī)格的CPU,比如我用的i5-13600K就屬于Intel LGA1700規(guī)格,適用性蠻不錯的。
冷排就裝到機箱頂部的風扇位,不過這款機箱頂部的空間不如鋼影透EX那么大,裝上冷排以后內(nèi)存條和主板上的CPU供電接口等等都被擋住了,一定要先調(diào)整好再裝冷排。
接下來安裝風扇,同樣選了TT家的CT120 ARGB風扇,白色款。兩套總共有4把,不過考慮到底部電源倉裝三把會擋住給顯卡供電線纜延伸口,所以只裝三把就好了。前面空出的位置還可以擺一個手辦進去,這個機箱設計的也很貼心。
選擇這套風扇不僅看中它的顏值,散熱能力同樣至關重要。風扇最高轉(zhuǎn)速可以達到2000rpm,最大風壓2.23mm,最大氣流57.05CFM,支持PWM自動調(diào)節(jié),既能保證散熱效果,又能平衡噪音。
分享幾張風扇上機點亮的效果,還不錯吧!
到了安裝電源的環(huán)節(jié),選擇的是TT鋼影850W金牌全模組電源,同樣也是白色款。這款電源采屬于標準的ATX 3.0規(guī)格,用料和做工也都很扎實,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正面分布有密集的散熱開孔,中間鑲嵌有金屬TT標志銘牌,透過開孔還可以看到電源內(nèi)部的風扇,目測用料也很厚實。
內(nèi)側(cè)預留有模組線材的接口,包括四組CPU和PCIe設備接口、一組12VHPWR顯卡供電接口、三組SATA硬盤和外設接口以及一組24Pin主板供電接口。
外側(cè)同樣有撒面積的散熱格柵,還可以隱約看到里面的電容模塊等等。靠右側(cè)預留有電源接口和開關,并且還設計了一顆智能溫控開關,打開“智能轉(zhuǎn)速模式”之后,只有當電源負載30%以上的時候風扇才會轉(zhuǎn)動,起到平衡散熱和噪音的作用。
電源附送的線材也非常豐富,包括一條24Pin主板供電線材、一條ATX 12V(4+4Pin)供電線材、兩條6+2Pin顯卡供電線材、一條12+4Pin顯卡供電線材、一條5Pin硬盤供電線材、兩條D型供電線材和一條軟盤供電線材。相較于之前用的電源,多了一條12+4Pin顯卡供電線,可以滿足RTX40系顯卡的供電需求。
把對應的硬件和電源連接起來,就可以把電源裝到機箱里了。附送的線材也是白色的,像是主板和顯卡的線材裸露在機箱里也不會特別顯眼。
這款電源采用高品質(zhì)日系電容,不僅運行穩(wěn)定,能效轉(zhuǎn)換率超過90%,尤其是搭配Intel平臺使用,支持C6和C7節(jié)能狀態(tài),也獲得了80 PLUS金牌認證。內(nèi)部采用LLC+DC-DC電路設計,單路+12V兼容性很不錯,能夠滿足不同的硬件供電需求,為整機提供穩(wěn)定的電源供給。另外基于ATX 3.0規(guī)范,它還可以滿足最多200%的瞬間功耗輸出,對于超頻來說更有保障。
除此之外,這款電源還內(nèi)置了工業(yè)級的安全防護措施,包括過流保護、過壓保護、欠壓保護、過功率保護、短路保護和過溫保護等等,對電源自身以及其他硬件起到保護作用。加之TT為其提供長達10年的質(zhì)保,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了。
最后把顯卡裝上就大功告成了,機箱顯卡限長是42.5公分,背板安裝風扇以后限長在28公分左右。雖然我的三風扇顯卡稍長一些,不過好在背板一側(cè)裝的是立牌,不沖突。顯卡的供電線材正好從電源倉的開孔處延伸出來,多余的部分不會影響到風扇轉(zhuǎn)動。
裝機完畢,通電開機,成功點亮,再安裝一下操作系統(tǒng)就OK了。不得不說純白色的機箱顏值確實是高,顯得干凈利落,搭配上華麗的燈效,當工作沒有靈感或者是很疲憊的時候,看一眼機箱就覺得很提神。
值得一提的是,TT水冷風扇和機箱風扇的燈效支持技嘉主板的神光同步,直接在技嘉GCC驅(qū)動軟件里就可以自定義燈光顏色。我個人比較喜歡藍色冷色調(diào),尤其是和白色機箱搭配更顯科技感。
魯大師跑分測試,總分192萬+,在這套硬件組合下符合預期,滿足日常設計和剪輯工作,偶爾玩玩游戲足夠用了。
最后測試一下噪音,正常室內(nèi)的環(huán)境噪音是36.6dB,開機后機箱旁邊的噪音是44.1dB,機箱中有三把機箱風扇、三把水冷風扇以及三把顯卡風扇運行,噪音控制算是比較理想了。
自從畢業(yè)以后一心撲在工作上,很少有時間再去折騰電腦了,這次攢新機不僅解決了生產(chǎn)力需求,也圓了我一直想要裝一臺白色主機的心愿。TT鋼影透S機箱不僅顏值高,用料和做工也很扎實,270°全景視窗讓機箱內(nèi)的機箱內(nèi)的硬件和燈效一覽無余,瑤小喵定制版還多了一些裝飾性元素。TT梟龍Pro 360水冷同樣屬于定制款高顏值,和機箱整體很搭,散熱效果也能理想,再搭配一套TT ARGB風扇,把機箱散熱和光污染全部拉滿,支持自定義顏色,可玩性更加豐富。最后,TT鋼影850W金牌全模組電源為整機提供穩(wěn)定的電源負載,確保各個硬件高效穩(wěn)定運行。
想趁著618裝一套白色主機的小伙伴們,TT全家桶必須安排起來,現(xiàn)在在JD下單機箱會贈送我圖中同款的瑤小喵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