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今年618裝機市場還是很火爆的,再加上暴雪國服回歸越來越近了,身邊好幾位小伙伴都找我?guī)兔ρb機。其中一位打算裝一臺以白色為主的電腦,CPU雖然是I5,13600KF的滿載功耗也到了180W。在水冷和風冷之間,他最終還是選擇了風冷,敲定了骨伽風擎Pro白色版。
由于這次是新裝的電腦,同時還入了骨伽的乘風MX600 MINI白色版,以及一堆的靈鏡V2風扇。
現(xiàn)在的散熱器都是底板四螺絲,底座雙螺絲直接固定的安裝模式,對于近幾年的主流平臺兼容性都比較好。AMD方面,AM4和AM5可以通用,INTEL的話,LGA115X,17XX,1366等也都通用。
個人覺得這個底板的設計是比較好的,其實INTEL最近幾代通用的散熱器配件當中,其他部分都通用,只有底板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調(diào)節(jié)對角線距離。而各種調(diào)節(jié)方案當中,骨伽的這個設計算是最好用最順手的了,通過卡扣伸縮,不會產(chǎn)生晃動和逼死強迫癥的微小位移。
散熱器本體方面,小伙伴看中的這個白色款,顏值還是非常高的。并且風扇和散熱器的頂部都支持RGB燈光,相關的線材出廠時就直接連接到了一起。所以開箱完,如果不折騰的話,連安裝風扇的功夫都免了。
當然這里我們還是來看一下這個風扇,GT-R12風扇,9扇葉,標稱最大風噪37dB(A),風量64.5 CFM,最大風扇轉(zhuǎn)速1700RPM。
散熱器本體總高度151mm,標稱解熱TDP達到220W,線材為了美觀,出廠是往下走,再從底座繞的,如果不折騰的話,也就不用管它。
拉鏈鰭工藝的散熱片,提供足夠大的表面積讓氣流通過,有效帶走CPU熱量。
采用熱管直接接觸技術的散熱底座,通過四根銅管將熱量傳導。原始狀態(tài)下,兩顆螺絲剛好避過散熱鰭片和風扇從兩側露出,直接擰緊即可。彈簧設計既可以迅速讓底座與CPU緊密接觸,又可以有效平衡壓力,不用擔心擰過緊或者過松。
安裝之前,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記得撕膜!記得撕膜!記得撕膜!以前有一些產(chǎn)品只寫了英文,扛不住有些用戶還是要投訴,說自己不認識remove之類的字樣,怪廠商沒寫清楚,這下算夠清楚了吧。也有的人說膜是透明的,沒注意看,這下白底橙邊橙字總看到了吧。
接下來順便看看靈鏡V2,風扇本體以及四周的框面,還有兩個側邊都是有RGB燈光的。有黑色和白色款,也有正葉反葉,這次是趁著618滿減,風擎Pro+乘風MX600 MINI+靈鏡V2白4正4反入手,用不完的可以囤著以后備用。
無論是散熱器還是風扇,都預留了串聯(lián)接頭,裝機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自己機箱實際的走線來安排。不過風扇也都是有自己的工作電流和功率的。如果串聯(lián)到主板上的接口,還要稍微注意一下總的電流和功率,PWM和ARGB串聯(lián)不要超過上限。主板有多個口的話,可以分多個來布線,如果風扇真的非常非常多,也可以買集線器,使用電源的SATA口進行供電。
使用4熱管單塔的風擎來壓13600KF,滿載181W功耗,溫度控制在83度左右,妥妥的完全壓得住。平時使用不會像單烤FPU這樣滿載,可以不用擔心CPU溫度問題了。
由于機子小伙伴配完就打算開用,所以這里幫他把基礎項目跑了一下,沒有做太久和太深入的測試。骨伽乘風MX600 MINI的裝機體驗非常棒,我另外在單篇里跟大家詳細分享,裝完我自己也想搞一臺了。如果你的配置是13/14代,I5及以下的話,又對顏值、性能等都有一定的要求,骨伽風擎Pro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感謝大家的觀看,點贊和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