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shù)游戲玩家來說,最想要的就是電競房了吧,可以舒舒服服的戰(zhàn)斗一整天,屬實是人生最大的享受。
作為一名20年的老玩家,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嘗試過自己組個電競房,當年第一套新房就規(guī)劃了個自己的游戲房,然而一開始就結束了,因為電競椅買錯了……
當時單純只是為了追求顏值,沒有考慮舒適度和人體工學,結果椅子座面太窄導致夾腿,坐墊和靠背支撐材料太薄都能磕到肉,舒適度很差,且PU皮面料不吸汗,坐久了黏糊糊的,用久了還老化掉皮。
而我在那把椅子上玩了半年的魔獸世界就出現(xiàn)了頸椎病和腰肌勞損的問題,后期治療花費兩到三萬,費錢不說還特別痛苦,花了2000左右并沒有帶來更好的體驗,屬實是負優(yōu)化。
我一度覺得這輩子是再也不會考慮電競椅了,后來磕磕絆絆十來年也買了不少人體工學桌椅,試錯過程中我逐漸理解了這腰頸毛病和人體工學究竟是什么關系,心里也逐漸總結出來一套可以兼容電競的人體工學桌椅方案。
最近入手了一把Blacklyte逐夜 L411電競椅,體驗出奇的好,一改我對電競椅的印象,現(xiàn)在終于補齊了電競房這最后一塊拼圖,較低成本組好了我夢想中可以躺著爽玩游戲的配置。
這套可以躺玩游戲,影音辦公干活體驗都拉滿,而且哪怕是我這樣的自由職業(yè)工作+游戲一整天18H+都不會腰酸背痛還觸發(fā)腰肌勞損老毛病,體驗堪稱完美。
體驗接近萬元級的電競座艙,組建簡單這里分享一下組建方案。
電競椅是這套配置的核心了,因為它是與人體接觸面積最大的部分,選對了就解決了一大半的問題。而每個人的體重身高以及肢體比例并不相同,所以人體工學椅實際上就是通過多個可調部件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時時刻刻提供較好的手部、腰背以及臀部支撐性。
一款椅子是不是滿足人體工學需求就是從這個方向上來做評價的。
Blacklyte逐夜 L411電競椅我最中意的一點就是這個無極調節(jié)靠背,這算是核心需求了,可以較好的適配我需要的躺姿游戲的方案。
科學依據(jù)如上,這是不同姿勢下脊柱受力圖。
稍微仰躺之后就可以卸掉絕大部分的頸部腰部受力,同時讓腰部肌肉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達到避免腰肌勞損和頸椎腰椎病的目的。
對于目前大多數(shù)人都是白領類型的職業(yè)來說這很重要,工作時坐一整天,回家繼續(xù)坐著玩游戲,對腰頸部肌肉來說屬于超長時間高強度體力活了,這種工況誰的肌肉脊柱都是吃不消的。
Blacklyte逐夜 L411電競椅支持90°~168°的后仰角度,超過120°的較大角度仰躺體驗是非常好的,躺下來可以一秒卸掉腰頸壓力,讓身體處于放松狀態(tài)。
底座上還帶有一個1-14°力反饋回彈的逍遙裝置,通過開關和旋鈕控制檔位和反饋力度,能夠適應躺姿重力變化提供一定的角度微調,久坐時可以改變一下姿勢,避免局部疲勞,這是個不錯的細節(jié)。
此外Blacklyte逐夜 L411電競椅還提供了腰枕頸枕附件,這兩個的主要作用是為頸部和腰部提供支撐,維持合適的脊柱生理曲度。
實際上頸枕腰靠的體驗是不輸大牌人體工學椅上那些特殊結構的,體驗甚至更好一些,因為有更大的調節(jié)范圍,對不同身高的用戶都有比較好的適應性。
實測身高180cm的男性用戶以及170cm 的女性用戶都能有較好的腰頸支撐效果,可以很舒服的平躺在上面。
且舒適度非常高,和躺在沙發(fā)上差不多,可以舒適的睡著,起來沒有任何不適,能躺著睡著還有較高舒適度,這是人體工學椅的最高級別的體驗了。
人體工學也確實不是什么高精尖技術,逐夜電競椅上這兩個設計得體的墊子也是不錯的人體工學解決方案。
逐夜Blacklyte雖然是個新品牌,但設計成熟度還是比較高的,也算是比較有經(jīng)驗的品牌了,不少軟硬件國際大牌比如Intel和AMD在一些國際展會上做游戲展臺時有它的身影,還有不少電競賽事合作,有不錯的實力。
另外頸枕腰靠的材質細節(jié)也是值得一提的部分,采用了記憶棉充填,兩個部位的回彈效果還不一樣,腰部受力更大,所以回彈力度更大一些類似床墊的質感;頸部受力小,更加柔軟一些,比較像乳膠枕頭的質感,絨面布料的面料材質也比較親膚吸汗觸感舒適,長時間接觸不悶,這是比較考究的細節(jié)配置了。
其次比較重要的工學設計是這個4D扶手的配置,手部支撐也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戰(zhàn)斗力,手臂懸空狀態(tài)下的重量是直接加到脊柱上的,而手臂有良好支撐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減去整個上半身的大部分壓力。
Blacklyte逐夜 L411的扶手支持前后、左右、上下、旋轉四個維度的調整,可以很好的搭配升降桌和鍵盤拖來使用。
尤其是稍微坐直一點的工作狀態(tài)下比較好用,手肘落在扶手上,手腕在鍵盤托上,有效支撐起了上半身,手也不再酸痛了,可以有效延長坐姿續(xù)航。
靈活的扶手檔位可以針對不同的用戶的肩寬和外設進行適應性調節(jié),還可以適應不同的工況,比如打字時雙手更靠近鍵盤區(qū)中央,游戲時使用鼠鍵的位置更偏向雙側,都可以通過4D旋轉調節(jié)來適配,這個扶手是一步到位的配置了。
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小細節(jié)這里也提一下。
這種輪滑式的滾輪我是第一次看到有用在椅子上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尼龍雙輪。
這種屬于車輪級別了,戶外的各種推車上用得更多,輪子更大,強度更高,還有不錯的動平衡。
裝上鋁合金五星腳盤試了一下,滑動確實絲般順滑,靜音效果也不錯。
還帶個自鎖結構,是每個輪子都帶,鎖定后椅子就可以固定在地面上了,避免坐上去之后滑動位移帶來的麻煩。
日常都是固定使用,落座很順暢,不用麻煩的調位置,也不會滾來滾去,這是不錯的細節(jié)。
當然,建議最好再搭個腳凳,整個椅子座面比常規(guī)椅子要高一點,1.8m身高的腿都略短了,沒全落地,椅子屬于比較偏歐美的設計,另外經(jīng)常用躺姿腿也得伸直,需要搭一個抬高雙腳的腳凳或者腳踏。
升降桌主要是為了適配椅子,升降功能很重要,這樣才能完美適配。
我用的是Fitsdand的普通款,只要有升降功能就夠用了,如果有手動款其實更好性價比更高一些,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只用一個高度不會再變了,電動略貴,可以自己攢一套手動的,1.8米的桌子500-800塊就可以搞定。
除了桌子之外還有幾個細節(jié),理線槽、鍵盤托、長條的PDU機柜插座,都可以固定在桌子底部,這部分靠自己手動DIY了,所有線材都可以隱藏在桌底,增加美觀性。
這個可伸縮的鍵盤托比較重要了,主要為了拉開身體和桌面的距離,讓躺姿下腿可以伸直,機箱比較小的話也可以把機箱掛在桌下,樂歌的桌底機箱掛架不錯,這樣桌面就可以干干凈凈了。
我還把PS5、路由器、交換機都放在桌底了,完美利用了桌下空間,也由于鍵盤托增加了桌下距離,留出了更多腿部空間,舒適度高了很多。
顯示器我用的是三屏支架,中間一個21:9 2.5K顯示器,上面兩個4K顯示器,工作起來非常方便,由于滑軌式的鍵盤托拉開了距離,躺姿狀態(tài)下距離屏幕大概有1m距離,上面兩個屏幕只要稍微抬眼就可以看到,不用動脖子,體驗也非常好。
最后還有一塊系統(tǒng)性能監(jiān)控小屏幕,下掛在桌子正中間,作為DIY和超頻玩家,隨時可以監(jiān)控電腦性能表現(xiàn),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很好用也很酷炫。
這款副屏的連接方式也比較友好,使用USB連接,不用HDMI線,不太太占用顯卡資源,且支持自己DIY個性化的屏幕內容。
Blacklyte逐夜 L411電競椅確實一改我對以往電競椅的體驗,功能細節(jié)和舒適度方面都不錯,很適合組建高舒適度電競房,這套很完美。
配齊之后的游戲體驗~
一個字,爽!
兩個字,舒服!
全身舒適沒有腰酸背痛手痛的姿勢下才是最佳狀態(tài)。
最后,這套躺玩的配置是不是有那么點電競太空艙的意思?萬元級體驗我差不多3000就搞定了。
對比電競倉,這套成本更低,組建起來也更容易,工作游戲生產(chǎn)力用途均合適,家用占地面積更小,整潔簡約的外觀也非常耐看,體驗完美,躺著超長時間作業(yè)也不會有腰酸背痛的問題了,是我折騰十幾年來最滿意接近完美的配置了。
有同類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