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中水月雨“梅、蘭、竹、菊”系列中的最高級型號MAY梅終于開售了。價格上,它不再像蘭、竹和菊那樣,都密集扎堆在一兩百元價位,此次直接跨入300元大關,直奔400元而去。
核心的驅動器方面,“MAY梅”也與水月雨千元內一眾動圈結構不同,這次創(chuàng)新的用上了時下較時髦的“圈板”結合,官方命名為“動圈+平板混合式雙單元全鏈路HIFI全平衡可換線入耳式耳機”(好長的名字)。
其中,動圈單元直徑為10mm,采用的是藍寶石蒸發(fā)層復合柔性懸邊振膜,可覆蓋全頻;平板則是6mm環(huán)形磁路平面磁高音單元,針對的是8kHz以上高音細節(jié),可低失真,高延展性和高平滑度的表現(xiàn)出不刺激的高音。
需要注意的是,這款耳機標配線的插頭不再是常見的3.5mm、4.4mm這種規(guī)格,而是TYPE-C!它面向的是擁有此類接口的播放設備,包括平板、手機、電腦等,考慮到最新的蘋果手機(IPHONE 15)也是此類接口,故你可以選擇它啟動你的無損HIFI之旅。
MAY梅的主打特性是“USB-C在線交互式DSP”,而這也是它與其它類似耳機的差異所在,其目的是將HIFI的專業(yè)性與趣味性結合,以更好的滋養(yǎng)品牌粉絲……
以下開箱:
我畫了十來年的插畫,看到這個又勾起了我往日的回憶。水月雨的插畫師要價估計不低。
MAY梅經過APP調節(jié),會有多種頻響曲線,但廠商只在背面展示了其中兩種,即標準調音和參考調音。在未安裝或未使用配套APP時,它的默認聲音應該就是“標準調音”。
因為DSP版的緣故,你無需為前端能否推好它而憂慮。反正70%音量時,用安卓手機的前提下,我聽著已經挺震撼了。動態(tài)和自然度都滿足。這種滿足感遠遠好于多年前國際品牌或國內消費級品牌推出的100到300元之間的手機用TYPE-C插頭耳機。
當然,這還不足以證明它的優(yōu)秀,水月雨在線交互式DSP(借助標配的可調音的耳機線)的玩法才是“絕殺”。
包裝盒很別致,里外都是巧思和高級感。盡管售價不算真的高。
在特定光照角度下,你會發(fā)現(xiàn)它的內盒表面原本黯淡的平面,竟會出現(xiàn)滿滿的“梅花”,而且還有些許漸隱漸現(xiàn)的效果。同時,水月雨的Logo和MAY的型號也會漸隱漸現(xiàn)。哎哎哎,厲害。跟禮物一樣。
話說圣誕節(jié)啥的,真可以送MAY梅給有IPHONE 15的TA。
鏡面面板,表層鋪滿了或實心或空心的梅花圖標。觀感其實很不錯,但總覺得還不夠騷。
線材上的輔件貌似都是金屬外殼,質感很好。線身略粗一點,稍硬,不易打結,即便打結,也可以很快恢復好。
線身看著與ARIA 2是一樣的。
但插頭與ARIA 2連接模擬接口的設計(3.5/4.4)不同,MAY梅用的是接收數字信號的TYPE-C型,其內置的底層音頻芯片,據悉可硬解高達32Bit/384kHz的高解析PCM音源,并有著高達120dB的動態(tài)范圍和低至0.00078%的總諧波失真,具備強勁的全平衡輸出,可充分驅動耳機。
話說,MAY的插頭也挺有匠心,一面是MAY,一面是MOONDROP的logo,字體典雅,很美。
由于設計方案不同于我們常見的小尾巴,它這個部位在使用時也就基本不會“發(fā)熱”,對手機的耗電也沒小尾巴那么嚇人。
3D打印的醫(yī)用級樹脂殼體。人體工學設計很不錯,佩戴舒適度,穩(wěn)定度都是滿分級。
它這個底殼在亮光照射下,會如上圖那樣隱約變得透明。
整體。
內部主要的三大件。沒別的了。耳機收納盒與499元的ARIA 2一樣。都是皮質材料,細節(jié)做工都很棒。
下面直接談聲音:
水月雨MAY對比ARIA 2,雙方都用ARIA 2標配的原線,用3.5mm立體聲插頭,搭配IPAD平板電腦或飛傲M11 PLUS ESS:
硬素質(音響性),ARIA2勝出。體現(xiàn)在相對更高一些的密度,更凝練扎實的人聲,更真切到位的高音以及更深邃厚實的低音。聽張國榮《十號風球》時,ARIA 2的氣聲齒音更清晰(自然的清晰),基本沒有涂抹的修飾,里面的高音樂器結像更鮮明,體積感也更大,距離相對較近。
MAY的人聲就稍顯模糊了點,即便不對比,聽久了也能察覺到一些,同時氣聲、齒音的清晰度不夠明晰,顯得雄性氣息不太夠。高音樂器的體積感偏小,但泛音延伸隱約似乎更好,無奈不夠飽滿,更多的是一種延伸出去的仙氣兒。
聽感上(音樂性),ARIA 2是個很爺們兒的耳機(男性耳機),它總給我擲地有聲,威武雄壯的感覺。中頻、低頻的威力相對高頻而言似乎更好。反觀MAY,就略偏女性一些,它的低音比ARIA 2更松弛,動態(tài)稍有下降,量感與ARIA 2接近,都不算少。人聲有某種比較特別的柔光感(相對ARIA 2),高音飄得更遠,基音部分亮度略暗,給人一種撩騷的氣質,同時還隱隱得拓展了聲場的縱深與高度。
再具體一些的差異,ARIA 2人聲更近,各頻段聲音結像面更大些,音色相對直白不少,并有著更好一些的密度和動態(tài)。聲場不錯,但細節(jié)結像給的太滿,欠缺足夠好的呼吸感,顯得不夠舒展。
而MAY的各頻段聲音結像就小巧一些,并有著帶有縱深感的球形聲場。高頻似有輕微修飾。人聲更柔和,全頻柔和感也更好。
聽女聲流行或小編制器樂,ARIA 2威猛的音色,在較大音量播放時,會顯得“不太好聽”,這種太近距離的,用類似放大鏡照出來的聲音,有些過于“真實”,減少了此類音樂中的韻味和靈動。
相反,MAY卻很適合表現(xiàn)這類型音樂,它把中頻和高頻的距離適度拉遠,凹出了相對更明顯的聲場,同時也讓全頻線條得以在這里盡情上下左右的舒展,大大強化了聽的愉悅。此外,略帶柔光的順滑人聲還強化了女嗓的嫵媚與精巧,再加上撩騷的負責8kHz以上頻率的平板單元高音在通透的背景下點綴了星光。嗯……它是有些“女毒”色彩的。而MAY的梅花圖案似乎也暗示了這一點。
(MAY聽男聲、女聲都可以,只是整體風格稍顯柔,女聲會更動人)
若使用MAY標配的TYPE-C插頭的線,并與我手里安卓手機(VIVO T1)搭配:
通透性會比上述最理想狀態(tài)(連HIFI級前端)“略”有降低,凝聚力和飽滿度也“略”有下滑,同時,瞬態(tài)也不會像理想狀態(tài)那么晶瑩明快。所以,如果你對水月雨MAY的期待值特別高,那或許可以考慮再買條3.5mm插頭的耳機線(50到100元之間)。當然了,如果有IPHONE 15或HIFI級播放器(有TYPE-C口),那就甭花這筆錢了。
發(fā)現(xiàn):
1、雖說MAY搭配我手里的VIVO T1手機,通透性、動態(tài)和密度都略遜于搭配安卓便攜播放器(FIIO M11 PLUS ESS和SONY ZX706),但不對比的話,它能讓安卓手機有如此HIFI且耐聽的音質,我覺得也夠了。更何況它還可以借助水月雨的MOONDROP LINK 2 App體驗更多調音玩法。
2、APP內的玩法:
水月雨給MAY配的這條線(零售一百多元)與自家APP(水月雨官網下載)連接后,是可以玩出各種花樣的,非常適合愛折騰的發(fā)燒友。
上圖是官方預設的調音配置,其中“標準調音”可能就是MAY梅的默認最佳音質。也許是聽慣了,我覺得它聲音最正。相對其余幾個,會更結實,人聲距離感也更近,總體更厚重點。
下面的“BASSHEAD”則明顯增加了低頻量感,以至于其余頻段的亮度都變得悶暗了點。不過聽久了,也還不錯。值得一提的是,該配置在大音量與小音量下時的感受不同,大音量能真正感受到低音的烘托,各頻段輪廓也更鮮明飽滿,中小音量,全頻變得更柔和,低頻聽感不是那么沖擊,變成類氣態(tài)效果。另外,BASSHEAD下的人聲會變得更厚實一點。
從BASSHEAD切換到緊鄰的Reference(參考級),我沒想到,此時低頻最深處的那種“深沉感”竟與BASSHEAD差不多。不過,其余頻段與BASSHEAD不同,比如人聲響度變低,隱約變得細瘦了一點和明亮了一點。有些時候,我會覺得Reference比較失敗,因為它這低音彌漫的這么多。后來我又拿天使吉米氧氣接到這條線,發(fā)現(xiàn)在大音量下,氧氣的表現(xiàn)才是真Reference。會比MAY梅更自然。不過,氧氣也比MAY貴太多了。
NO BASS,顧名思義“無低音”,然而在MAY梅這里,低音量感卻并不少,有些費解。好的是,中高頻比Reference時更飽滿明亮一些,顯得更大氣,不過,距離默認的“標準調音”,它還不是真的大氣。
最后一個“Harman Style”,低音量感略少,更多的是在下潛,總體上低音威力不如“標準調音”那么好。“中高頻亮度和精致感”有提升,全頻有輕微“兩頭翹”的感覺。意境華美,氛圍鮮活,人聲韻味年輕挺多。聽久了這個,再聽標準調音,會感覺好老氣……
嗯,人耳和人心就這樣,隨時間在變,對事物的認識都在變。
以上這些預設調音配置,我初聽時,實際是各種吐槽的。因為它每一次切換,差異要么不那么明顯,要么就低音夸張的要命,由于耳朵頻頻被“刺激”,所以經常是挺無語的。不過,幾天下來,慢慢感受,會發(fā)現(xiàn)這是水月雨開發(fā)的非常好的東西。有了它,你可以節(jié)省太多錢……
在線交互式主要體現(xiàn)在這張圖了,其實PEQ的做法,我更習慣在飛傲那個FW3真無線耳機的配套APP上用,水月雨這個需要一個個的輸入數值,然后再切換另一個界面播放歌曲,等待聽感的變化,效率相對偏低,不夠直觀。我很不適應。只能“慢慢”體驗其精髓。
3、對比我很喜歡的不到200元的天使吉米ONE DSP,水月雨MAY的規(guī)模感和動態(tài),以及低音和人聲的飽滿度都是領先的,就連響度也提升挺多。內心感慨這389元的定價好合理。其實,不對比的話,單聽ONE DSP,仍是驚艷的,它聲場好寬,人聲與高音又那么清晰,也是難以挑剔的。咋說呢?還是“一分價一分貨”。若不對比,咱也不知道錢花的值不值。同時,這也說明只要廠商花心思,這類插頭的耳機音質就還可以再提升。
4、考慮到在售的IPHONE 15以及未來的蘋果手機大概率會沿用TYPE-C接口,我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高品質的TYPE-C插頭的DSP版有線耳機問世,而這個細分市場可能很快也要“卷”起來……
總結:MAY梅的出現(xiàn)讓我仿佛看到水月雨HIFI生態(tài)圈的建立,這真是不簡單,一家耳機廠商竟能做到這么完滿和極致。而MAY梅這款耳機,也成了我500元內,最推薦手機和電腦用戶購買的TYPE-C插頭耳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