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現在微單相機來說,大光圈長焦鏡頭的選擇并不是非常多,基本上都是原廠為主,不過索尼有騰龍這個副廠,真的是為索尼用戶節(jié)省了不少錢。當年騰龍的70-180/f2.8一經推出就得到很多人的喜愛,畢竟只需要原廠70-200/f2.8一半的價格,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素質,可是性價比非常高的。
今年9月份騰龍推出了70-180/f2.8第二代,升級的內容還是不少的,首先是機身的外形,稍微有了一些腰身,比之前的直筒要好看一些,還加入了自定義按鈕,可以設定對焦行程,想要快速抓拍就更方便了。還增加了USB接口可以方便升級和調試,最近70mm端的自動對焦距離也升級到了0.3m,相比上一代只能手動調整可方便很多了。最重要的是鏡頭加入了VC防抖,提升慢速快門拍攝的穩(wěn)定性。
不過二代鏡頭9000+的價格確實讓很多朋友觀望一段時間了。所以騰龍70-180/f一代現階段還是非常有性價比的。今天就來說說自己使用騰龍70-180/f2.8的使用體驗吧,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支鏡頭,騰龍的鏡頭現在都是走輕便路線,這支70-180/f2.8也不例外,體積并不大。不帶遮光罩時70mm端鏡頭回縮的尺寸為149mm,焦段為180mm端時,鏡頭長度差不多179mm,重量為810克,在長焦鏡頭里算是比較輕盈的了。之前使用尼康相機時,購入過一款騰龍的70-200/f4,那個鏡頭也要比這個重200克,感受真的不一樣。
外變焦的方式雖然可以讓體積變小,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密封性了,有進灰塵的風險,我這只已經進了一些灰塵,不過還好,不影響使用。說實話,這個鏡頭伸出的距離也就只有3cm,真的不如直接做成內變焦,很多人應該也不會介意多3cm的長度,換來更好的密封性,使用時也不用擔心進灰的煩惱了。
70-180/f2.8跟所有的騰龍一代鏡頭一樣,機身上沒有對焦視窗、按鈕或者AF/MF切換鍵,只有一個鏡頭鎖,相當的簡潔。其實個人覺得整個對焦視窗會看著更正經一些。
70-180/f2.8也是使用了67mm的口徑,統一口徑的好處就是濾鏡成本大大降低了,一片濾鏡可以通用騰龍的鏡頭,為很多囊中羞澀的朋友節(jié)省了不少錢。不過個人感覺如果能讓口徑做的再大些,是不是還可以繼續(xù)提升素質呢。
我是用的是A7R3,配合70-180/f2.8鏡頭感覺稍微有點點長,不過日常使用感覺不到太大的負重感,整體不到1.5kg的重量,我認為對于男性來說日常外出都沒問題。
這款鏡頭的對焦距離設計的有點意思,在AF模式下全焦段最近0.85m的對焦距離,但是切換為MF時,70端的最近的對焦距離為0.27m,這個距離算是非常近了,不過這個最近對焦距離有點難拍,幾乎就是懟再鏡頭上了。
畫質方面,我個人認為還是可以的,雖然光圈全開時畫質不夠銳利,但是日常使用完全沒問題,拍攝寵物,對于毛發(fā)的表現還是可以的。顏色我認為也尚可,畢竟沒有嚴重的偏色,后期調整一下即可。
長焦鏡頭的優(yōu)勢一個可以方便拍攝遠處的物體,另一個就是長焦帶來的壓縮感。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拍攝一些滑板培訓中的照片和視頻,長焦鏡頭的優(yōu)勢就體現出來了,我可以在遠處進行抓拍,這樣無需擔心打擾到教學過程,能拍到更學員們更真實的狀態(tài)。
其實這支鏡頭日常掃街也蠻好的,尤其是自己比較喜歡拍云,相比于廣角鏡頭,長焦鏡頭可以減少畫面中不必要的內容,可以更好的取景,畢竟廣角拍風景,需要更優(yōu)秀的構圖和景色條件。
長焦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拍鳥和花,不過180mm的焦段拍攝鳥是不夠用的,不過趕上合適的時候也能拍到不錯的畫面。還海河邊可以拍到很多海鷗,這支鏡頭確實讓我拍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照片,也體驗到了拍鳥的樂趣,看來以后一支超長焦是必不可少的了。
這只鏡頭也非常適合拍攝寵物的特寫,畢竟距離遠的時候,可以拍攝到更多寵物有意思的動作,而且我家的六娃膽子比較小,經常會藏在一個角落,一個長焦鏡頭正好可以進行偷拍。
這支鏡頭自己使用了一年多,已經成為了自己最常用的一支鏡頭了,輕便的體積,不錯的畫質,用起來還是非常趁手的,而且二代推出后,二手價格也更合適了,對于追求性價比的朋友,收一支二手鏡頭性價比非常高。我都已經準備將手上的28-75出二手了,很多時候室內和廣角拍攝,手機真的是方便太多,長焦還是相機好,畢竟畫質更有保證。不過我更期待我的下一只鏡頭—騰龍的50-400mm,絕對的掃街利器,直接進化到退休打鳥的狀態(tài),拒絕老法師,理解老法師,成為老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