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初代沒聽過,2代沒有參考對象,所以后面的音質評述,只能對比KATO、Blessing 3、達音科KIMA CLASSIC和興戈EM6L了。
星野2初聽讓我想到鐵三角E40,很勁!聲音極富活力,我個人很喜歡,當然,它又不是E40,它的細節(jié)更多,頻寬更大,給人更多的滿足感。
包裝盒延續(xù)水月雨的品牌特色,相信學生們都會愛上。
收納包質地優(yōu)良,堅韌,顏色偏藍黑。尺寸“緊湊”,勉強可以塞進所有耳套和整個耳機。
附贈了一些尺寸極小,大概3毫米的“塞子”,其中一種“開孔”,另一種則完全封閉。
由于是頭次見這東西,一度覺得很新鮮,后得知是用于增強低音氛圍和下潛的。
具體用法是,將“塞子”扣在靠近導管處的泄壓孔凹槽處。水月雨的設計相當匠心,細看該凹槽,會發(fā)現(xiàn)其底部左右兩側還各設計了卡位,正好與“塞子”的形態(tài)吻合,如此嵌入,穩(wěn)定性也會更好。
這兩種塞子對低頻的增強效果似乎各不一樣,似乎完全封死凹槽也不影響整體的透明,但值得肯定的是,即便低頻可以增強很多,也幾乎沒有真正負面的聽感。
我暫時傾向于“封閉”塞子,因此時低音量感極強,人聲也非常明晰。而“開孔”塞,泛中頻區(qū)的悶感似乎多了一點點……
當然,若不安裝“塞子”,那聽感勢必會更均衡,也更雜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塞子”太小,安裝時,務必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進行,且需要足夠細心。另外,拆卸需借助“針”之類的細小工具。
(可惜的是星野2無附贈拆卸工具)
星野2的整體視覺和質感都相當好,似乎已具備挑戰(zhàn)1000到2000元非競品的實力了。而在699元價位,單獨拎出它這條配線,品質也差不多是第一梯隊的。
對比699元的達音科KIMA CLASSIC和興戈EM6L,“星野2”配線似乎最粗,但手感也因質地變得比較緊繃,垂感一般,不順滑。
達音科KIMA那條線粗度與之接近,順滑感好挺多。興戈的,似乎精力都用在豪華的一圈四鐵腔體上了,配線品質相對普通。
星野2面板上的圖案與型號標識、角落處的金色圓塊修飾、紫藍色彩下漸隱漸現(xiàn)的星光,極輕微的面板彎曲,這一切真絕了……
而且左右面板設計還不一樣,比如另一側(左)就像是在致敬梵高的《星空》。
如此一來,右耳寫實,左耳抽象,品牌格調由此而生。
家族式的0.78 雙針插可換線設計,極具奢侈感的金色插頭外殼有特殊設計的類刀痕刮擦紋理,增強了美感,也與競品們拉開了距離。
黃銅導音管頂端裝置可以手旋下來(如下)。
廠商的意思是,若使用過程中,耳垢等臟物堵塞這里,用戶可方便得對其進行此操作。
這一設計,在竹2上面也能見到,都是為了便于維護或維修。不過,若你愛惜耳機,用得仔細,大概率也用不到。
末端插頭外殼也是質感滿滿,值得一提的是,“星野2”線身上的所有金屬件都是“金燦燦”的,設計語言高度統(tǒng)一。
另外,我玩過的千元內很多耳機,都無法和“星野2”匹敵實物的高級感。
關于聲音:
靈敏度比Blessing 3高點,實際聽感聲壓在水月雨產品體系中,已經是很高的了,差不多蘋果手機接原裝小尾巴直推,就已經有不小的滿足感。幾乎可以確定是既不挑搭配,也不大挑前端的那種。
風格:勁、銳、雄偉的氣勢、明晰清麗的華美高音,低頻和高頻很有表現(xiàn)力,人聲高密度,挺拔而清晰的姿態(tài)。
具體:即便“星野2”不使用特色配件(塞子),也有著“高質感、較多量感的低音”,這低音的密度、下潛深度、沉重性都超了我曾經最喜歡的Aria(黑色),結像很扎實,給整個聲音的大框架塑造了一個非常立體飽滿的基礎。
而其余頻段,也都有著同低音近似的強“沖擊性”和朝氣十足的聽感。聽啥都很“動感”,像個年輕的肌肉男。
高頻的亮度、分離度和動態(tài)都很不錯,量感適中,與近半年很多熱門低價位動圈“卷”機相比,線條感要好很多,有時甚至會明晰到有些刺激(或良性或微刺)。
可能是中高音頗富沖擊性,以至于“星野2”本來稍暗的底色實際聽著卻是“亮”的,額,這確實有意思。
在水月雨的耳機體系內,與“星野2”音色最接近的,或許就是同樣使用“金屬球頂”復合膜的“竹2”了。兩者都動態(tài)上乘,高頻犀利。不過,論全頻的飽滿度和失真數(shù)據(jù),“星野2”還是要比“竹2”要好很多。
聽感上,以“音樂性”(過癮和鮮活)為標準,我覺得星野2要好于KATO和Blessing 3,在我聽來,KATO有種機械感,不夠自然;Blessing 3雖自然,但比較考驗前端,且中下盤似乎太柔和,以至于欠缺動態(tài),特別是低音部分。綜上,如果你想買一個水月雨的高素質、高樂感型耳機,那星野2大概率是最合適的那個。
對比達音科KIMA CLASSIC:不清楚水月雨是否也有針對性研發(fā),星野2特別設計的泄壓孔及配件,直接就做出了兩種聲音,其中一種略像KIMA,另一種略像KIMA CLASSIC。出廠狀態(tài)下的星野2,與KIMA CLASSIC(我沒有KIMA標準版)相比,兩者都有著高密度的線條,厚度感也較為接近,但細聽會察覺,星野2的低音解析比KIMA CLASSIC版更好,高音細節(jié)量感和明晰度也會再好些。相對的,KIMA CLASSIC的人聲會更突出些,厚實度會比星野2更高點。但整體解析、層次感更好的還是星野2。不清楚KIMA標準版會不會在素質上比星野2更好些。以后若有機會再談了??傊?,水月雨這款產品在素質、樂感和聲學結構設計上,真的是“技高一籌”,就看能否后來者居上了。
事實上,達音科KIMA CLASSIC除了為照顧流行味兒,而做了更多的低頻,略微影響中下盤的解析之外,其余頻域的韻味和素質(特別是中音)都是不得了的。
這兩個耳機,若拋卻素質只談聽感。水月雨星野2總給我一種妖嬈感,既有力又有魅。達音科KIMA CLASSIC氣質就更為穩(wěn)重,大氣而犀利,像是一把重劍。
對比興戈EM6L:我看到有燒友說,EM6L適合大編制,星野2就不合適。我今天特意試了下。確實,EM6L更輕松的展現(xiàn)出了流暢而順滑的縱深型空間,只是空間感相對更高級(一些1500元以上的)耳機偏小。換到星野2,用同樣的交響樂試音,我發(fā)現(xiàn)它的整體清晰度和飽滿度更高,力道相對更足(距離感會更近),低頻韻味和素質也更強,這些硬素質上的領先非常明顯,但可能也因此,少了些遠景感,不易展現(xiàn)近景、中景和遠景的長距離層次。
不過,由于解析驚艷,它卻會讓你有置身音樂廳前排的效果。而興戈EM6L會有點像森海IE800,會有站在較遠或較高位置,看全局的聽感。
通過對比,我感覺EM6L的配線可能還是拉胯了些,否則它不會那么空間規(guī)整,卻細節(jié)“平面”,即“太多的柔和”,具體表現(xiàn)在低頻略偏軟,中高音密度不夠和器樂質感不夠鮮明。
總之,拼“硬素質”,我覺得星野2略勝興戈EM6L。
“星野2”是aira(黑色)后,我第二個特別喜歡的水月雨進階型耳機,優(yōu)點都說了,缺點也得提一下,畢竟陰陽相生。
它的缺點也源自優(yōu)點,即生猛、華麗的同時,會偶有微噪感,人聲和高頻的音色中少了一點柔滑和自然。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