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610 作為我人生第一臺相機,陪伴了我 3 年的時間。有一說一,別看它是個 13 年的相機,成片質(zhì)量放在現(xiàn)在依然能打,尤其是在光線充足的室外拍攝,銳度清晰度真的舒服。
室外拍攝的手機樣片
但是,這款機型實在太古老了,尤其是對焦可以說拉胯的厲害。光線但凡不夠就是瘋狂拉風箱,用它拍視頻更是難受,基本就是沒有追焦功能,用它拍掃地機運動都對不上焦。所以從今年開始就一直有換機的打算。
最先看上的是 松下S5 一代,這機器我之前借朋友的短暫體驗了一陣,要說色彩是真的舒服,但是拍攝視頻時的追焦依然是短板,而且我已經(jīng)被 D610 的追焦搞出了心理陰影,但凡追焦拉就不想考慮。此外這機子價格也是小 1W 了 ,鏡頭群還少,最重要的是后面考慮向視頻發(fā)展,總不可能到時候又去買臺拍視頻的機子。
PS:618 的時候松下大跳水啊,單鏡頭套裝 不到 1W,雙鏡頭套裝不到 1W2 ,天知道我當時是多么糾結(jié)
此外 S5M2 也是我當時的主要備選,升級了相位對焦補齊追焦的短板。首發(fā)價格 11500,唯一的缺點是我首發(fā)的時候沒有下手,想買的時候無論如何都時找不到現(xiàn)貨,咸魚上一堆加價賣的。后來的 S5M2X 也是同樣的原因,無貨且加價,不知不覺就等到了 618,當時我都下單了,
為啥后面的又取消了呢?主要就是突然刷到了索尼 A7M4。這貨我是眼饞了了好久,就是價格把 我勸退了 N 次。這次入手也是心血來潮,合計著 S5M2 也是 1W4 (當時根本沒單機售賣)了,還不如加個 2000 直接到位。最重要的是索尼保值太高了,鏡頭群也豐富,追焦也是當前 T1 級別,直接就是一步到位的節(jié)奏。
最后入手的價格是 15966,用了 1W 的 E 卡和 20 支付有禮。不算好價,實在是這玩意太俏 了,京東長期無貨,難得搶到一臺沒敢取消,牙一咬上車了。
▼從單反升級到微單,第一個感覺就是太輕巧了,講真拿到盒子甚至以為買到了假貨。下單第一時間就入手了美本堂的貼紙,所以都忘了裸機拍照。有一說一,美本堂的貼紙貴是真貴,不過孔位是真準,雖然貼膜過程很麻煩,好在成品還行。畢竟這么貴的相機都買了,貼紙也舍不得上便宜貨。
▼左肩這里是撥輪和按鍵區(qū)域,紅圈是錄制按鈕,整體來說握柄舒服,按鍵布局順手,從單反過來也是一下就上手了。
▼最大的槽點就是雙層撥盤,其實上層撥盤還挺不錯,刻度清晰,確認感準確。關鍵是下方這個三模式切換撥盤太難用了。它的調(diào)整邏輯是按住前面的凸起再旋轉(zhuǎn)下層撥盤,整個過程是食指發(fā)力,本身就不好操控,偏偏切換時幾乎感覺不到段落感,稍不注意就會撥過頭。
▼之前看測評就發(fā)現(xiàn)很多人吐槽這里,上手發(fā)覺這里的設計是真糟糕。要是只有兩個模式還好點,推到頂就行,三模式用起來是真鬧心,但凡把段落感做清晰點也不至于這樣。
▼最滿意的還是這款翻轉(zhuǎn)屏,之前 D610 的屏幕簡直用的我生不如死。倒不是說它顯示差,關鍵是屏幕顯示和成片的色彩完全不是一個東西,要色彩準確只能從取景框預覽,而且貼近地面的拍攝角度根本無法完成。A7M4 這塊屏幕準確性好的太多,還可以任意角度彎折,對焦直接手指觸控,使用體驗舒適太多。
▼操控邏輯個人覺得還行,基本上菜單欄一目了然,快捷指令我直接使用的 B 站顧俊大佬的設置,個人感覺比 D610 更容易上手。
▼接口區(qū)域提供了全尺寸 HDMI 口,大大的好評。Type-C + microUSB 雙接頭設計適應性也比較廣。另外,A7M4 支持 PD 快充,出門拍攝的時候也可以一定程度環(huán)節(jié)續(xù)航焦慮,畢竟微單可比單反耗電厲害多了。
▼鏡頭是天貓國際入手的騰龍 28-75 ,沖了 5000 購物金,實付 5018 ,我也不知道值不值。因為是第一次在天貓國際購物,注冊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完全沒保修的,而正品國行 6 年保。有一說一,我自身的原因不小,畢竟人家頁面寫了無保修,我傻乎乎的沒看到,京東國行價格 5560 ,也就是便宜了 500 但是少了 6 年保修,退也退不掉,搞得我郁悶的不行。
▼貼紙同樣是美本堂的,入手價格 76,不過我覺得沒相機貼紙來的值。
活動資金大部分都放在相機 / 鏡頭上,配件就沒有折騰太多,什么三腳架、補光燈之類都是繼續(xù)使用老物件,貴重的配件就是加了塊 雷克沙 V90(2000X)存儲卡,加上 V60(1800X),雙卡雙備份,連拍不卡頓。
▼A7M4 標配雙卡槽,卡槽 1 支持UHS-II SD 卡或者是索尼自家的CFexpress Type-A卡,卡槽 2 支持 UHS-II SD卡。A卡沒的說,當前最快同時也是最適合 A7M4 的卡,可以解鎖所有拍攝模式。缺點是價格不菲而且只能用在索尼的機子上。選擇雷克沙原因很簡單,支持終身質(zhì)保,此外SD 卡兼容性高,后面可以用在其他機型上。
▼索尼 A7M4 支持三種視頻格式,我將其特性做了個簡單腦圖。單獨說一句,XAVC HS 只支持 4K 分辨率,后面兩種支持 4K / 1080 分辨率。
▼SD卡 最大的好處就是導入其他設備很方便,也跟大多數(shù)相機兼容。雷克沙2000X 已經(jīng)可以解鎖 60 幀 10bit 422 (600M/S 碼率)的 XAVC S-I / 4K 拍攝模式,對我來說已經(jīng)綽綽有余。
▼兩張卡都屬于 UHS-II 卡,容量都為 256G 版本,雷克沙 2000X 讀取速度最高可達 300MB/s,寫入速度最高可達 260MB/s,雷克沙 1800X 讀取速度最高可達 280MB/s,寫入速度最高可達 205MB/s,兩者都是黑黃搭配的色彩組合,顯眼的同時又看起來比較高端。
▼有一說一,對很多用戶來說,雷克沙 1800X(V60)已經(jīng)足以滿足大部分場景,只有拍攝 XAVC S-I 時因為碼流較高,才需要用到 雷克沙 2000X(V90),高速卡的另一個優(yōu)勢就是可以減少連拍中出現(xiàn)卡頓的頻率。
▼ V90 視頻等級是目前 SD卡的頂配,對我這樣的圖文/視頻創(chuàng)作者來說比較適合,不過如果是專業(yè)用戶或者對慢動作情有獨鐘,那么一步到位選索尼 CFEA 是最好的。
▼雷克沙 2000X 插入卡槽1、高速連拍直至出現(xiàn)寫入卡頓。
▼格式選擇未壓縮 ARW ,實測下來此模式的單張容量 66M左右,使用 雷克沙2000X 會在 24張 出現(xiàn)卡頓,相信一般的連拍使用足夠了。
▼格式選擇壓縮 ARW(L) ,實測下來此模式單張容量 37M 左右,使用 雷克沙2000X 會在 70 ~ 75張 出現(xiàn)卡頓,基本不用擔心連拍卡頓。
簡單換算下來, 256G 存儲卡大約能存儲未壓縮 ARW( 3600 張),壓縮 ARW-L( 6400 張),如果只玩拍照的話基本上告別了容量焦慮,加上終身質(zhì)保,所謂一卡永流傳,機走卡還在,不外如此。而備份卡選擇V60的1800x也保證了機內(nèi)備份的效率,如果不做備份也能作為副卡擴展容量,速度也足夠大部分情況使用,不會成為瓶頸。
▼CrystalDiskMark讀寫測試,由于SD影像卡的使用場景主要為相機,因此1GB跑分與官方的包裝標稱有一定出入,僅供參考。
▼ATTO測試大小不同的數(shù)據(jù)讀寫性能
雷克沙 2000X 最高讀取速度 271MB/s、最高寫入速度 236MB/s
雷克沙 1800X 最高讀取速度 210MB/s、最高寫入速度186MB/s
▼大文件系統(tǒng)環(huán)境讀寫測試,將 25G 的單個視頻文件分別測試讀寫性能。來模擬拷卡和視頻寫入的情況。
雷克沙 2000X 寫入速度 230MB/s、讀取速度 262MB/s
雷克沙 1800X 寫入速度 181MB/s、讀取速度 245MB/s
▼性能測試我用的讀卡器是雷克沙的 2合1 USB-C 讀卡器,它同時支持 SD / microSD 兩種存儲卡,接口為 USB3.2Gen1 高速接口,最大傳輸速度為 312MB/s,完美匹配 雷克沙 2000X,導卡速度非???,再也不用慢吞吞地等待照片視頻導出來了!
▼讀卡器小巧便攜,金屬外殼散熱出色,邊緣則是耐磨的橡膠材質(zhì),條形指示燈在讀寫時可以清楚了解當前工作狀態(tài),避免傳輸過程中誤操作拔出。
小結(jié):
肯定有不少朋友吐槽,都已經(jīng)到了這個價位為啥不選索尼 CFEA 卡。
第一、V90 性能已經(jīng)解鎖了大部分使用場景,兩張同容量的高速卡拍攝更保險。
第二、SD 卡兼容性強,選擇 A 卡只能??▽S昧?,而且A卡的讀取還必須 使用 USB 3.2 gen2 接口才能跑滿。
第三、最重要一點:這兩張卡都是終身質(zhì)保,官方對其使用壽命還是很有信心的,而且現(xiàn)在存儲卡都是以換代修,只要每次出去進行大量拍攝前,慢速格式化并做好可用性測試,使用雙卡進行備份錄制,相信能避免絕大部分的數(shù)據(jù)丟失及卡物理損壞導致的遺憾。
▼NP-FZ100 是斯莫格專門給索尼微單設計的鋰離子電池,電池外殼為 ABS + PC 防火材質(zhì),表面還做了磨砂工藝,天藍配色也算是很有個性。電池模具和索尼機型匹配完美,標稱容量 24oomAh,理論上可以滿足2.5小時的拍攝工作。
▼電池自帶 USB-C 接口,不用專門的充電底座,出門在外的時候和手機共用充電線即可,強烈建議一次收入兩枚以上,用了 NP-FZ100 再也不想用索尼原廠電池,直沖實在太方便了,不用每次充電的時候到處找底座。
▼電池輸出穩(wěn)定性不錯,不會出現(xiàn)頻閃現(xiàn)象。電池本身通過率多種直沖電池認證,也支持短路/過充等多種保護,充電結(jié)束忘了斷開也不用擔心影響電池壽命,安全性拉滿。
▼考慮到出門需求,還專門入了個光影行星蓋亞單肩相機包。這個包有石墨黑、遠峰藍、蒼嶺綠三種配色,我這款是蒼嶺綠配色。相機包材質(zhì)是帶有防潑水功能的科技面料,相比常規(guī)面料來的更加輕盈。表面做了類膚工藝,觸感細膩。
▼相機包有大中小三種型號,我這個大號可以放下一機兩鏡和 15.6 寸筆記本,相機包內(nèi)部有個有個與包體等長的軟質(zhì)儲物隔板,用來分門別類的擺放器材。像我出門就算攜帶 一 機 兩 鏡 + 15.6 吋筆記本,都能輕松裝下。
▼既然叫做相機包,當然對相機用戶有特殊的設計。側(cè)面拉開拉鏈可以抽出內(nèi)膽,對于經(jīng)常取相機換鏡頭來說方便到爆。另外這個快取口還設計了兩個小口袋,日常放放充電器/線,或者存儲卡之類的都蠻貼心的。
▼細節(jié)方面是最能看出商品的本質(zhì)的,比如放置電腦的隔層有塊狀氣墊加以保護、外部的拉鏈卡扣都采用了電鍍工藝,亮閃閃的很有質(zhì)感、手提拉手做了反光處理,黑暗環(huán)境下安全性大增、肩帶上有專門的手機口袋,拿取都極為順手。
▼此外,取出內(nèi)部的隔板,相機包直接變身大容量休閑包,可提可背的設計讓實用性大增。不管是專業(yè)的攝影師,還是普通用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場景??紤]到價格只需要 300 多,顏值、設計、實用都挺到位的,強烈推薦給各位朋友。
以上就是本次 618 我的最大支出。有一說一,現(xiàn)在的相機都各種缺貨,入手的價格都不算好價,只能說勉強可以接受。后續(xù)打算徹底沉下心鉆研下攝影技巧,有懂哥麻煩推薦點值得關注的攝影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