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好友說過,折騰了這么多年DIY,見過形形色色的機箱不少,一直堅持外觀有自己設計思路和想法的就當屬安鈦克,作為門面擔當的二個異形機箱和與雷神 /EK聯名的CUBE系列都是非常搶眼的,可惜就是售價不太平民,平民系列里P系列是高端定位的存在,也是個人最為喜歡一個系列,主打高效靜音,它每隔一兩年必出一大招,每次大招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色。 本人是從海景房P120冰鉆直接過渡來,也是看到了這個機箱才產生了想折騰的沖動,這個新機箱就是安鈦克近期推出的名為Performance 1 初星的全塔機箱。喜歡全塔的一個理由它夠大,可折騰的空間有很多,那除了外觀外,它的內部理線空間做了非常不錯的優(yōu)化,與此同時機箱的前IO面板處增加了一塊小屏幕,可用于實時監(jiān)測硬件的溫度,除此之外,做工、細節(jié)處理部分以及內部空間有如怎么樣的變化?可以一起看看。
全塔 機箱的個頭還是非常大的, 下面這個就是P1 初星的外箱,所有的特別其實在外箱都有體現就不過多的復述,之后在實體時再跟大家詳細說明。
外箱背面對于產品的描述其實非常直接,金屬盔甲蓋板/溫度顯示窗口以及可拆卸的頂部框架。有亮點、有美觀、有便攜性。
但凡主推的機箱安鈦克都會做得非常細致,早前的P120冰鉆亦同樣,配件盒及產品說明書都分有獨立包裝,非常工整,后續(xù)多余的配件收納也很方便。
這個就是安鈦克的初星P1,它給我最為直觀的感受了像極了某此大型服務器的外觀。粗獷且霸氣。 統(tǒng)一向一邊傾倒的銀色格柵條像是故意為之,不規(guī)則的輪廓總讓人覺得它很怪吧,但又特別吸引人。格柵條傾倒的方向又向是指示大家看向最右側的安鈦克品牌標。
銀色部分是它的一整塊的快拆前網,磁吸設計,可以快速的取下裝機或是后期維護清灰。
格柵處的做工及細節(jié),是噴漆工藝處理的,其實要是換成金屬之類要持質感絕對會有質的飛躍,當然換成金屬,價格也會有質的提成,綜合來說現在初星P1呈現效果已經不錯了。
拉開前面板的外觀部分,為什么用拉字這個詞是因為它是磁吸設計,拆裝非常方便,內部標配了3把型號為STORM T3的140MM風扇, 風扇為無光設計,30MM厚度以及縮小的框/葉間距,能帶來更大的風量,初星P1主打高效散熱的主賣點也間接實錘了。
機箱采用雙面全鋼化玻璃的設計,已經非常下本了,雙側透非常好的展示 內部的硬件,至于背板凌亂的理線在安鈦克初星P1里是不存的,具體是為何,聰明的小伙伴看前面的圖應該都清楚了 ,這個后面裝機時再來詳細說。
雙側透玻璃的開啟,與較早前的后拉式有明顯的不同,九州的機箱也有類似的設計,但九州是純磁吸式的,感覺不怎么穩(wěn)妥,安鈦克初星P1側透玻璃除尾部的滾花手扭螺絲外,內側還有碰珠的結構設計,兩加點固定雙重保險保證玻璃周全。這種碰珠的結構我只在CHH的機王爭霸MOD組見有人用過,第二次見到居然就是安鈦克的初星P1.
防側傾倒,底部卡槽比較深,雖如此但還是不太建議像照片這樣操作,非常容易出事。
雙側透鋼化玻璃展開的狀態(tài),4MM厚的玻璃相當的有份量。
安鈦克初星P1的尾部布局,共有8條PCI-E擴展接口,全塔機箱最大的好處就是擴展性強,如果 你是E-ATX主板,優(yōu)勢就更明顯了,即便雙顯也輕輕松松,不過可惜的是并不支持顯卡豎放。
整體的設計語言都是這種沖孔的棱形格子,具備散熱功能也美觀。
后入式電源倉設計,初星P1的內部空間是完全足夠的側放安裝電源的,但其還是采用了后入式的設計,猜想也是為了方便,畢竟現在動不動就1000W的電源,還是比較長的,常規(guī)的ATX完全沒問題。
頂部布局,機箱的寬度是非常足夠的,在右前方機是所有IO口,頂部網孔整體靠左,由三角形排列形成,屬于經較“穩(wěn)重”的網孔設計,前面板頂部,即下圖覆蓋了一層保護膜的下方,是安鈦克初星P1最有賣點的地方,自帶一個溫度監(jiān)控屏,可以實時查看內部硬件的硬度。
IO面板一覽,電源開關內凹設計,所以在觸發(fā)時手感是最佳的,之后是重啟、音樂及收音鍵、兩個USB3.0 ,一個TYPE-C接口, 最后一個是溫度切換顯示鍵。
內部空間,最大支持E-ATX主板。安裝支架與頂蓋有預留足夠的空間用于后續(xù)插線等操作。
錯層處的硅膠出線孔,它比直出線的成本會高些。錯層出線是比較合理的,把PC電源的線材粗細都有考慮進去,后期理線會更為方便。
尾部出廠自帶的無光12CM風扇,4針PMW接口,加速熱能排出。
安鈦克初星P1理線 倉蓋,終于有一個“摭丑板”了。以前都是背板一蓋,眼不看心為煩?,F在有側透背板,也可以做硬件展示了。
倉蓋分兩部分,也標示 了1和2.拆解需要拆除一個手擰螺絲和下圖中的兩個螺絲。說真的這兩個倉蓋加上移印有點未來機甲的味道 ,個人是非常喜歡的。
倉蓋上面的三個2.5寸盤安裝位置。如果在倉蓋下方安排個ARGB燈帶。搭配幾個不同品牌的SSD,未來機甲風格就更明顯了。
拆卸倉蓋,有設了三處理線槽,自帶理線帶,很方便的設計。
更線帶的做工和質感沒得說。
底部是硬盤 及電源區(qū),安鈦克初星523MM的機身長度,可想而知其內部 空間是非常足夠的,即便1000W以上的白金電源都沒有問題。
硬盤籠,支持一個3.5寸+一個2.5寸盤。加上背板后面的共4個2.5寸盤的擴展,做為倉庫存儲夠是夠了只是個人覺得3.5寸盤少了。
硬盤籠有2檔的位置調節(jié) ,約1CM的距離調整,好像意義不是很大。
“全鐵籠” 這個做工可以吧。所有需要人手操作的都是免工具手擰滾花螺絲。
底部抽拉式防塵網,便于清潔。
安鈦克初星P1的頂部是有兩層結構,最上層是外觀蓋板,通過碰珠結構固定,下面才是水冷支架,這種結構個人是第一次見,用料沒得說,可見安鈦克初星P1誠意滿滿,也是不枉我對它的期待。
水冷支架可拆除 ,拆除后內部空間屬于半開放式的狀態(tài),整體裝機過程就順暢無比。
我是移機,非重新裝機,所以就主板和360一體水冷一起移過來了。即便這樣,安鈦克初星P1也非常友好?;径疾粫殡y到裝機者。
冷排支架即便先安裝 ,后期因為走線要拆開來理線也不復雜 。
E-ATX規(guī)格的 MSI GODLIKE主板,初代卡皇同樣逃不過摩爾定律,好處是終身質保,加上現階段的性能也有剩余,所以也沒有了升級的需求。
電源是海韻focus,這個系列很多品牌拿來換皮,安鈦克的HCG系列就是,換皮的售后卻做的比原廠好,像安鈦克的HCG就是十年質保,只換不修。
理線 的過程是非常解壓的。雖說還是有一些區(qū)域 的線材是會外露出來的,但蓋上背板后并不影響美觀。
機箱頂部要實現實時顯示溫度的功能需要安裝安鈦克的IUnity軟件,安裝之后的開機會自動啟動,無需再次打開,這個軟件功能并不復雜 ,不好的地方是不能自動 隱藏后臺運行。
總結:
安鈦克Performance 1 初星在設計和用料上真是沒有讓人失望,也給足了誠意 。正如我前文提到的,安鈦克隔段時間總會放一個大招,這個大招是不會讓人失望的,4MM厚實的雙面?zhèn)韧覆A?,加上類似服務器的模塊化設計,整體裝機非常舒服也順心。后面板預留了大面積的理線槽,加上裝甲蓋板的加持 ,不需要大費周章去理線了,蓋上裝甲也很美觀。加寬的機身對ATX3.0的走線也非常友好,實測了一下,比自己早前的冰鉆P120還窄。作為主要散熱性能的機箱,主題也非常明確啦,前三后一的風扇以及優(yōu)化的風道,外加一個實時的監(jiān)控小屏,即直觀又明確。至于價格。接近千元的價格確實 不怎么平易近人,只能是大家從自身出發(fā),能裝?或是好看好用兩者間決擇了。但不得不說是值得入手體驗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