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人燒了14年的隨身系統(tǒng),今年年初才開始接觸臺式機,Emmm.....對于臺式系統(tǒng)的認知不足,所以前前后后入手了不少裝備,估計關注我的朋友都看到了我今年入手的一些東西,有時候也走了些彎路,不過好在有一點點隨身聽發(fā)燒的基礎,所以走的彎路并沒有當年玩兒隨身那么多哈!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的是拜雅DT880。其實在沒接觸臺式系統(tǒng)之前對于它早有耳聞了,一條賣了38年的耳機,即便經(jīng)歷數(shù)次改版想必也有著過人之處,或者說入個老耳機也許能減少碰壁的幾率......
【開箱與產(chǎn)品細節(jié)】我入手的是250歐版本,600歐對于系統(tǒng)要求較高,我從朋友那借來玩兒過一段日子,感覺現(xiàn)有系統(tǒng)發(fā)揮不了600歐的水平,32歐的感覺是用來隨身直推的,考慮到我并不打算回到隨身系統(tǒng),所以就入手了這條阻抗適中的版本。包裝上明確指出了各版本的差異:32歐適合用在隨身系統(tǒng),250歐適合用在家用hifi系統(tǒng),600歐的就要砸下無數(shù)資金構(gòu)建Hi-end系統(tǒng)才能發(fā)揮出耳機水準了。呃.....咱發(fā)燒還沒到達那個境界,想要一口氣上高阻還得看看自己的荷包愿不愿意噢~
包裝盒里是一個軟綿綿的皮質(zhì)收納包,真假皮未知,比較輕便吧。我在網(wǎng)上看到有小伙伴入手的是木盒裝的,難道那是舊版本?
盒子里有厚實的海綿作為襯墊,里邊只有耳機和說明書,對咯,包裝盒子千萬別扔掉,因為保修卡貼在包裝上~
參數(shù)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技術參數(shù))
Transducer type(換能器類型) . . . . . . . . . . . . . . . . Dynamic(動圈)
Operating principle(工作原理). . . . . . . . . . . . . . Semi-open(半開放式)
Frequency response(頻率響應) . . . . . . . . . . . . . 5 - 35,000 Hz
Nominal impedance(標稱阻抗) . . . . . . . . . . . . . 32 Ω / 250 Ω / 600 Ω
Nominal SPL(標稱靈敏度) . . . . . . . . . . . . . . . . . . 96 dB
T.H.D(總諧波失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2%
Power handling capacity(功率承載能力). . . . . . . . . . 100 mW
Sound coupling to the ear (佩戴方式). . . . . . . . Circumaural(包耳)
Nominal headband pressure(標稱頭梁壓力). . . . . . . approx. 2.8 N
Cable length and type(線材長度和類型) . . . . . . . . . . . 3 m / straight cable(三米直線)
Connection(接頭) . . . . . . . . . . . . . . . . . . . Gold-plated 1/8" mini stereo(3.5mm鍍金接頭)
jack plug (3.5 mm)
and 1/4" adapter (6.35 mm) (6.35mm轉(zhuǎn)接頭)
Weight without cable(無線材重量). . . . . . . . . . . . 290g
無意之中居然覺得跟我的AUNE S5A挺搭,我在入手前可沒去考慮過配色的問題,誤打誤撞居然成了一對CP!
耳機的網(wǎng)面.....密集恐懼癥請繞道~其實這個設計還是招人喜愛的,全金屬,與四周其他部位的啞光色產(chǎn)生視覺反差感,只是網(wǎng)面上的型號銘牌覺得字體有些怪異,總覺的不是那么規(guī)矩?
整個耳機最讓我抓狂的是下圖的這塊黑色塑料,違和感十足啊!我覺得吧貼個金屬片上去都會比這樣子好看不少。
仔細看塑料塊,似乎還有點接縫上的問題,不過這塑料塊是用螺絲固定上去的,質(zhì)量上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
45mm的單元裝上了柔軟綿密的天鵝絨耳墊,看慣了純黑色的耳墊再來看這個會覺得挺養(yǎng)眼的!我查了一下TB,原裝耳墊要價248元左右,感覺有點小貴,大家千萬別去買那些幾十塊的甚至十幾塊錢的山寨,因為原裝耳墊里是有調(diào)音圈的,這對耳機頻響和調(diào)音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所以如果耳墊壞了就狠狠心入手原裝的吧,畢竟原配才是原汁原味。
橫梁外包的皮料做工不錯,經(jīng)過了壓痕處理,佩戴起來挺舒服的,不會有壓頭的情況出現(xiàn)。
老款耳機相比現(xiàn)在的新款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能換線,所以可玩性大大降低了,比較適合不折騰的燒友。
線纜粗壯,挺結(jié)實的,還附送了6.5mm轉(zhuǎn)接頭。
【主觀聲音體驗】先來簡要介紹一下本人的前端配置情況:數(shù)播:AUNE S5A。這個我前段時間給大家做過分享,我是拿來當數(shù)字轉(zhuǎn)盤用,接口挺豐富,甚至還支持CD抓軌,可以說是2018年度比較超值的數(shù)播之一,最近我接在家里的NAS上使用,就是它太過依賴于遙控器,現(xiàn)在用手機操控妥妥滴穩(wěn)。
一體機:香榭麗舍解碼耳放一體機。單顆AK4495S解碼,BOSS答應我日后升級雙AK4495S,目前算是試驗狀態(tài)的產(chǎn)品,不過音質(zhì)可圈可點,是我日常主力機型。缺點嘛.....就是感覺配色與解碼、耳機不太和諧,目前只推出了黑色這一個版本。
線材:佳耐美AES線(紐崔克插頭),這個是TB上買的,入門級定位,圈子里都說燒線材必須先從佳耐美開始,好吧,150塊錢搞定......
排插:那享聲周年紀念的鍍銠排插,據(jù)說有什么濾波作用,這個東西我也不太懂,就不多解釋了。
電源線:天樂PT-X,這貨的價格比DT880還高一些......
Emmm....個人覺得AUNE S5A+香榭麗舍是一套沒什么明顯短板的入門組合了,如果還想降低一點預算的話,數(shù)播可以選擇AUNE S5,就是不帶解碼板的那款性價比會更高,這樣一套下來8000塊錢不到,一般的中低阻抗耳機都能驅(qū)動得比較靠譜,加上周邊的線材之類的東西,可以聽好多年了。如果您預算更高一些的話,我建議直接上獨立解碼+獨立耳放吧,一體機系統(tǒng)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投入太多資金。
關于DT880的文章在網(wǎng)絡上多如牛毛,這次我想來點特別的。DT880算是非特斯拉系列中的高階產(chǎn)品,可能不少對拜雅有興趣的童鞋比較好奇它跟特斯拉系列耳機聲音方面有多大的差異。近幾年拜雅一直力推特斯拉系列,特斯拉也算是拜雅的一個獨特“標簽”了吧。本人手頭有一條DT1990PRO,直接拿來做個對比吧。
先說說說佩戴。DT880完勝DT1990PRO。別看DT1990PRO的價格是DT880的3.5倍,但是在佩戴人體工學方面做得卻沒有DT880那么好,DT1990PRO有點壓頭,主要是耳朵壓得有點緊,DT880就沒這種問題,比較寬松更適合長時間佩戴。不過呢這個結(jié)論來自我這么個大胖子頭上是比較主觀的,如果你的頭型適中,估計DT1990PRO也不會有什么問題,或許只能說DT1990PRO對于頭型大小的局限性大了一點。再啰嗦一點:上圖里我給DT1990PRO穿了件“毛衣”,雖然可以更好的防止皮料老化,但這是要付出代價的:穿了毛衣佩戴更不舒服......
接下來說說聲音方面的差異點:
1.兩款耳機的阻抗是一樣的,但由于兩者之間的靈敏度相差6dB,所以DT1990PRO的聲壓級感覺明顯高一級。
2.聲音的飽滿度:DT1990PRO更加立體一些,特別是聽流行樂和古典的時候可以帶來更高的包圍感,相對來說DT880單薄了一點。
3.密度:DT1990PRO和DT880的密度差距甚微,DT1990PRO略占優(yōu)勢。
4.低頻:DT1990PRO的低頻下潛更深,凝聚力更強,但是DT880的低頻殘響更加順滑柔和,本人不是低頻控,主觀以為DT880的低頻更得我心。
5.人聲:DT1990PRO的人聲線條更明顯一些,同時能展現(xiàn)出優(yōu)秀的解析度;DT880的人聲顯得更柔和一點,線條感沒DT1990PRO那么夸張,顯得更輕柔一些。思來想去這兩個耳機的不同處理方法是合乎情理的,DT1990PRO定位于監(jiān)聽,更注重聲音細節(jié)呈現(xiàn)和還原,所以中頻的呈現(xiàn)更加豐富,DT880是拜雅高保真系列的耳機,更注重聽感一些。
6.高頻:對于樂器的呈現(xiàn),除了結(jié)像DT1990PRO更加突出一點之外,像什么延展性、細節(jié)表現(xiàn)居然是出了奇的一致......
7.聲場:DT880的聲場更規(guī)整一些,基本趨向于一個正圓形,前后左右的聲音定位沒有特別突兀的點,邊際感比較明確,再加上整體調(diào)音柔和,所以用來聽聽古典是個不錯的選擇;DT1990PRO我到覺得橫向略優(yōu)于縱向,甚至有時候樂器的左右位置更加吸引我的注意,而且DT1990PRO的聲音過于強調(diào)解析度,聲音偏刺激一些。從個人喜好角度來說,我更青睞DT880。
8、整體風格:我覺得無論DT1990PRO還是DT880,在調(diào)音風格上基本是一致的,都屬于均衡直白的味道。但是在細節(jié)呈現(xiàn)上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DT1990PRO定位于監(jiān)聽旗艦,所以它會更加強調(diào)信息量以及結(jié)像輪廓的呈現(xiàn),DT880則偏向于柔和自然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不強調(diào)突出,只要做到有,并且聽著舒服就行。所以從素質(zhì)角度而言,顯然DT1990PRO更有優(yōu)勢,從聽感上來講,DT880更加耐聽一些。
【總結(jié)】那么問題來了,既然DT1990PRO幾乎有著壓倒性的優(yōu)勢,這條上市38年的DT880如今還值得買嗎?大家伙兒不要忘記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價格!一條DT1990PRO的價格可以買全DT880三個阻抗了!花更高昂的價格能帶來更明顯的信息量和更具線條感的聲音呈現(xiàn)到底值不值得,我覺得這問題在發(fā)燒圈子里本身就是死循環(huán),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一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不是么?但如果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考慮顯然DT880更加吸引人。當然還得說一個話題,那就是“潛力”,我不知道我這兩條耳機在那些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前端上還能激發(fā)出多大的潛力,但如果你手上的前端設備并不是很高端,那么DT880更加門當戶對一些。最后簡單總結(jié)一下DT880,希望能給大家做個選擇上的建議。
優(yōu)勢:1、做工精良;3、用料靠譜;3、聲音柔和,自然耐聽;4、性價比突出。
不足:1、不可換線,可玩性較低;2、耳機上的塑料塊略顯低檔。
適合人群:1、對于音質(zhì)要求較高的燒友;2、對于預算不高的燒友;3、比較偏愛聲音直白風格的雜食性燒友;
不適合人群:1、不是頂級打死也不買的資深老燒;2、不喜歡直白風格的燒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