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每一篇洗地機的評測文章中,我們都會看到類似上圖的清潔演示——只需輕輕一推一拉,地面上的干濕垃圾瞬間搞定,看起來非常舒適解壓▲
這些無一例外都是擺拍,但博主們絕對沒有任何弄虛作假。洗地機在面對干濕垃圾混合物的情節(jié)場景時確實非常強大,強大到令人難以置信。
但問題也來了:這樣的一個演示視頻,就能證明洗地機好用嗎?
博主們通常只會告訴你洗地機美好的一面,卻不會展示它在實際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
如果你長期使用過洗地機,你就會知道,洗地機在實際使用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
既然有那么多問題,那為什么洗地機還越來越受大家歡迎呢?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洗地機整體瑕不掩瑜。而且上面提到的這些痛點目前已經(jīng)被一一被解決。就比如追覓最新發(fā)布的這款M13Beta,就針對上述問題分別進行了優(yōu)化。
那它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想要知道這款追覓 M13 Beta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就必須先搞清楚它在追覓洗地機產(chǎn)品線中的定位。
追覓目前在售的常規(guī)洗地機主要有H11 S、H12 S、H12 Pro、H13和 T12這樣五款 ▲
在此基礎上,追覓又針對 H12 S和 H13這兩款產(chǎn)品,分別推出了 M12 S和 M13 S ▲
相較于 H系列,M系列的電機可以自由拆裝。拆下后的電機可以搭配塵筒、吸頭等配件,“變身”成為一臺吸塵器,解決了傳統(tǒng)洗地機功能單一的痛點,實現(xiàn)了“一機多用”。
如今追覓又發(fā)布一款新品,型號為M13 Beta。簡單說,可以理解成是追覓M13 S的單滾刷版本。
從硬件配置看,追覓 M13 Beta的各項參數(shù)和 M12 S保持一致;但在功能方面,卻擁有和追覓 M13 S一樣的雙側(cè)貼邊功能以及熱風烘干功能▲
旗艦級的功能,搭配次旗艦的機身,在三千元價位性價比極高。也正因如此,追覓內(nèi)部給它的定位是“小機皇”。 那這臺“小機皇”——追覓M13 Beta的表現(xiàn)究竟如何呢?
雙側(cè)貼邊是追覓M13系列相較于 M12 S的一項重要升級,所以我們先從雙側(cè)貼邊功能開始說起。
想要判斷一款洗地機是否有貼邊功能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把機器按照如圖的角度放倒,然后觀察滾刷兩側(cè)與主機刷頭之間的寬度差即可——差值越小,貼邊性能越好▲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洗地機都只支持單側(cè)貼邊,只有極個別型號支持雙側(cè)貼邊。即便支持雙側(cè)貼邊,貼邊的極限也存在較大差異。我對比過目前市面上所有洗地機,追覓的M13系列以雙側(cè)5mm貼邊的極限成績穩(wěn)居榜首。
那機器的實際使用表現(xiàn)究竟如何呢?我們也來測試一下。
首先進行的是機器的右側(cè)貼邊測試,實測清潔蛋卷碎末如同風卷殘云,非常高效▲
只要用心設計,洗地機想要實現(xiàn)單側(cè)貼邊并不復雜。真正具有挑戰(zhàn)的,是機器的雙側(cè)貼邊——因為滾刷兩側(cè)邊框越窄,想要固定滾刷的難度也就越高,所以大部分洗地機很難把兩側(cè)邊框同時做窄。
依舊用蛋卷碎末進行測試,這臺追覓M13 Beta的左側(cè)貼邊清潔同樣絲般順滑,絕不拖泥帶水▲
不過它也并非沒有“短板”,比如刷頭正面的貼邊清潔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某品牌洗地機,支持正面貼邊
但如果了解洗地機的設計就會知道,這其實并不算什么槽點。
想要實現(xiàn)洗地機的正面貼邊非常簡單:只需要把滾刷正面的半透明擋板設計成與地面持平即可▲
換句話說,這款追覓M13 Beta的擋板設計,注定它在正面貼邊清潔時會有清潔死角 ▲
但追覓依舊堅持這樣設計,因為這種“半開放式”的擋板,可以吸入更大顆粒的固體,在面對干濕垃圾混合物時,清潔起來更加從容不迫。
并且對于用戶來說,這臺機器左右兩側(cè)均已支持無死角貼邊,因此正面是否可以完美貼邊就不那么重要了。
因為在使用中經(jīng)常接觸有機垃圾,所以洗地機非常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夏天的時候,肉眼看著完全清理干凈了,但污水箱、滾刷等部件還是會出現(xiàn)發(fā)霉、發(fā)臭等現(xiàn)象。
因此,洗地機的自清潔就顯得非常重要。 追覓M13 Beta在這方面做了兩項努力:
第一個是“電解除菌液”的制備功能。
機器放回基站,按下自清潔按鈕之后,從清水箱底部的電解水發(fā)生器上,就會產(chǎn)生具有除菌功能的電解水。電解除菌液可以對污水箱、管道、滾刷等部位進行全鏈路消殺,而且無色無味,對于養(yǎng)寵家庭和有娃家庭非常友好 ▲
熱風烘干
但這還不夠。為了讓滾刷盡可能干燥整潔,追覓M13 Beta的滾刷在完成自清潔后,還有一項“獨門絕技”:熱風烘干。并且在烘干過程中,滾刷始終保持勻速旋轉(zhuǎn)▲
用熱成像儀可以看到,烘干時滾刷表面溫度約 28℃,比較柔和,不會造成滾刷的老化 ▲
而且滾刷在自清潔時刮水效率極高。用紙巾在剛完成自清潔的滾刷上用力拍打,也沒有明顯水漬 ▲
電解除菌液+熱風烘干+轉(zhuǎn)動的滾刷+極高的刮水效率=全鏈路抑菌+始終保持干燥的主刷。
有的朋友一聽到“熱風烘干”,就會本能地聯(lián)想到耗電。
為此,我專門測試了一次完整的自清潔到完成熱風烘干所需要的電量,實測大概在0.072kWh,成本極低 ▲
除了防霉防臭之外,洗地機在自清潔中的另一個痛點就是解決頭發(fā)纏繞問題。為此,這臺追覓M13 Beta也給出了解決方案:
正反交替旋轉(zhuǎn)
首先,滾刷在自清潔過程中會正反交替旋轉(zhuǎn)。這個設計主要是為了避免頭發(fā)越纏越緊 ▲
齒型刮條
然后再配合緊貼滾刷的齒型刮條,保證其在反轉(zhuǎn)過程中,可以將已經(jīng)纏住的頭發(fā)從滾刷上剝離下來 ▲
另外我還對滾刷極端情況下的自清潔效果做了實測。雖然滾刷潔凈程度無法完全恢復如初,但清潔前后對比顯著,自清潔效果可見一斑 ▲
不過有時候滾刷上還是難免會有臟東西殘留。我建議大家在機器完成自清潔之后,可以打開滾刷蓋確認一下。如果滾刷不干凈的話,可以將其拆下手動清洗。
整個拆裝過程都可以單手完成,非常方便 ▲
所謂“短板效應”/“水桶效應”,大家一定都聽說過。這個效應在洗地機的續(xù)航性能方面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
一般來說,決定洗地機續(xù)航能力的因素有三個:電池續(xù)航、污水箱續(xù)航以及清水箱續(xù)航——在實際使用中,這三者很難真正做到平衡 ▲
為了驗證這臺追覓M13 Beta的真實續(xù)航水平,我將①清水箱加滿清水,將②污水箱徹底清空,然后在③電池電量為 100%的情況下,連續(xù)使用(自動模式),最終將電池電量消耗到僅剩 2%,從而測試這臺機器的實際續(xù)航能力▲
整個測試過程中,沒有補水,也沒有倒過一次污水。
測試結(jié)束后觀察污水箱和清水箱情況如上圖所示:污水箱水衛(wèi)接近上限,清水箱水位則低于下限,可見(電池續(xù)航、清水箱續(xù)航、污水箱續(xù)航)三者幾乎同時到達續(xù)航極限,非常均衡▲
整個測試過程耗時 36min,與官方標定的 35min極其接近,還小勝一籌。根據(jù)實際使用,一次完成200平米以內(nèi)房子的清潔完全不在話下。
很多人在選購洗地機的時候,會猶豫它和吸塵器之間應該怎么選。追覓的M系列可以就是專門解決用戶的這個痛點的。
除了主機、充電底座、手柄組件、清理刷、清潔液這些洗地機的常規(guī)配件之外,這款追覓M13 Beta的配件中還包含了附件收納支架、支架桿、電動除螨刷、二合一扁吸、軟絨滾刷吸頭、塵杯組件和延長桿▲
洗地機上的電機可以拆下來。和塵杯組件搭配后,就變成了一臺吸塵器主機 ▲
再配上延長桿和軟絨滾刷吸頭,洗地機搖身一變,就成為了一臺標準的吸塵器 ▲
因此,除了常規(guī)的洗地拖地之外,這臺追覓M13 Beta還可以吸塵、除螨、清潔窄縫、處理鍵盤和吊頂落灰,儼然一副“六邊形戰(zhàn)士”的樣子 ▲
尤其是除螨功能,我覺得每個家庭都應該配上一臺除螨儀。
很多人說除螨就是“智商稅”,這我并不關(guān)心。我只知道每次用電動除螨刷吸完床墊和被子之后,塵杯里面滿滿的都是“面粉”,實在令人觸目驚心 ▲
我家定期就會“除螨”。之所以給“除螨”打上引號,是因為我認為的的除螨,本質(zhì)其實還是除塵除毛屑。
看了這么多差異化功能,大家可能反而對機器的基礎性能有強烈的好奇心。這里也簡單展示一下。
作為洗地機使用時,機器共有自動模式、除菌模式和吸水模式這樣三種模式,開機默認為自動模式 ▲
吸水模式下,只吸走地面污物,不噴出額外清水,
日常使用中,使用最頻繁的就是自動模式。那么自動模式下,機器對地面濕垃圾的處理效果到底怎么樣?污水會不會殘留呢?
為了讓測試結(jié)果更具有說服力,我特意準備了熒光液 ▲
取少量熒光液兌水,攪拌均勻之后撒在地面上。然后用洗地機對這攤被標記過的“污水”進行清潔。只要地面熒光液有一點點的殘留,在紫光手電的照射下,一定會“原形畢露”。
說實話,做這項測試之前,我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成功。但評測嘛,就是要試一試。
測試結(jié)果出乎意料的順利(自動模式)。倒在地面上的熒光液在洗地機的“攻勢”下,瞬間就如同變魔術(shù)般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沒有一絲一毫的殘留▲
我們再將視頻放慢倍速來觀察一下洗地過程。不得不說,簡直解壓到極致 ▲
對于有小朋友的家庭,買洗地機主要是為了應對小朋友的搗蛋。比如在吃草莓、西瓜這種水果時,不小心掉到地上,踩爛以后用洗地機來處理一下就非常省心 ▲
不過這里我特別要說一下。像上圖這種油辣子倒在地上的場景,洗地機確實也可以輕松搞定,但我個人不太建議這樣操作。
油性物質(zhì)不溶于水,大量吸入后,短時間內(nèi)很難被徹底清理干凈,容易導致滾刷發(fā)黃,污水系統(tǒng)有異味等問題。當然我說的是大量油性物質(zhì)的場景下不建議直接用洗地機處理,如果少量油污完全沒有問題——畢竟洗地機本身就是工具,就是用來解放用戶雙手的!
污水箱取消了如同雞肋的濾網(wǎng)設計,清潔完成后,固液混合物可以直接倒進馬桶,然后一股腦沖掉 ▲
PS:不用擔心馬桶堵塞。能被洗地機吸入污水箱的固體,一定能被馬桶沖掉。
說了這么多,都是優(yōu)點,難道它就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
作為“六邊形戰(zhàn)士”,這臺追覓M13 Beta兼具吸塵器的所有功能,但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擁有更加繁雜的配件,需要更大的收納空間。好在機器原裝就配備了附件收納底座,收納之后也算整潔方便 ▲
平時我就把洗地機放在電視柜的一側(cè),把吸塵器組件放在另一側(cè)對稱位置 ▲
設計方面,變身成為吸塵器后,把手位于電機側(cè)面,長時間使用沒有專門的吸塵器來得省力 ▲
另外塵筒在倒垃圾的時候,需要先把過濾組件抽出,操作上多了一個動作,是可以繼續(xù)優(yōu)化的細節(jié) ▲
最后一個問題也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洗地機都存在的,就是機身無法完全放平。極限狀態(tài)下,機身和地面之間的內(nèi)角角度大概在 40°左右 ▲
不過說實話這種傾倒角度基本夠用。刷頭本身也有厚度,即便機身可以完全放倒,也無法塞入部分窄縫。所以嚴格說,這并不算缺點。
毫無疑問,洗地機是繼掃地機之后崛起的又一家庭清潔利器。
關(guān)于洗地機的清潔能力,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洗地機真正的使用痛點其實不在于能不能把地面清潔干凈,而在于機器完成清潔后的自清潔、綜合續(xù)航、衛(wèi)生死角的處理、使用的便利程度等消費者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上面。
針對上面提到的每一項痛點,追覓在歷次產(chǎn)品更新中其實都有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更新到追覓M13S時,從形態(tài)上來說已經(jīng)是“全能戰(zhàn)士”和“完全形態(tài)”——唯一的缺點就是單價過高。
這款追覓M13 Beta是品牌在現(xiàn)有的旗艦機型M13 S和次旗艦機型 M12 S的基礎上,取長補短而來的。
機器沿用了次旗艦 M12 S的基本設計和性能參數(shù),但又賦予了它旗艦機 M13 S的雙側(cè)貼邊和熱風烘干。價格方面大幅低于追覓M13 S,與追覓M12 S接近,真正的“加量不加價”,可以說誠意十足。
堅持做有態(tài)度的評測,生產(chǎn)有溫度的內(nèi)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