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但凡是跟PC沾邊的東西,像顯卡啦、各種機箱、電源、散熱、筆記本啦、外設啦這些產(chǎn)品,只要入了坑就會上癮,NUC迷你電腦這類產(chǎn)品也不例外,這已經(jīng)是我今年開箱的第三個NUC了——英特爾華爾街峽谷。
這次先聊聊我自己在不同場景下的使用體驗。
慣例先列出整機配置。
首先,華爾街峽谷確實是個“小家伙”,0.5L左右的容積大概是啥概念呢,我手上的這個羅技G603鼠標都快有半個多華爾街峽谷的尺寸了。
其實這種尺寸下,在幾年之前它可能只能拿去辦公用,而這幾年隨著各種硬件性能/配置的飛速升級,這么小尺寸的華爾街峽谷其實也是個超級多面手,只要有網(wǎng),它能有非常多的使用場景。
從辦公的角度來看,這個機器依靠自身豐富的IO接口可以輕松的做到4塊4K屏的連屏組合,要不是我沒有這么多的顯示器,我也會這么搞,其實這種場景倒是非常適合那些高階的炒股人群,比較輕松的就能把一套炒股桌面套裝搭出來。
從創(chuàng)意生產(chǎn)力的角度來看,依靠這顆12代4大核8小核一共12核心16線程的i7-1260P,日常搞搞娛樂向的視頻剪輯和渲染、PS圖像處理,都能很順利的完成工作。
下面就是影音娛樂向的場景了,也是我使用這個華爾街峽谷最長使用的環(huán)境,把這個“小家伙”放到客廳,配個無線鍵鼠或者手柄,窩在沙發(fā)上我可以踏踏實實的回味童年,玩各種GBA模擬器~~~
也可以晚上趁著娃睡覺了和媳婦整一場激動人心的拳皇大戰(zhàn),也是回味童年的一種方式,另外呢,只要這種街機游戲儲備得夠多,華爾街峽谷都能讓它們流暢運行。
影音方面,就像是我之前在阿特拉斯峽谷文章里寫的,只要有網(wǎng)絡,這個NUC甚至可以替代掉電視機頂盒;說幾個我自己的實際需求,我家臥室和客廳各有一個電視,可是臥室的電視沒有額外配套的電視機頂盒,原來的網(wǎng)絡電視盒子也很早之前就到期了,所以臥室的電視一度停用了很久,直到有了這個迷你電腦,徹底盤活了我家長期吃灰的臥室電視,娃不在屋里睡覺的時候我和媳婦可以分別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有時候我看看直播和籃球,有時候我們一起熬夜看看世界杯。
當其中一人有同時看兩檔甚至三檔節(jié)目的需求時,華爾街峽谷也能滿足需求,從電視畫面的布局來看,同時開三個直播節(jié)目一起看不成問題;順便也再次重申一下我認為這個華爾街峽谷的優(yōu)勢點,我可以輕松地拿著它在客廳和臥室兩個區(qū)域快速部署使用,同時我不需要額外再交一筆有線電視的費用,有網(wǎng)絡同時配合各類客戶端就能輕松影音了。
影音部分還要額外說一點,今年的Iris Xe核顯是支持AV1硬件解碼的,從硬件解碼的豐富度來看,這顆Iris Xe核顯甚至是超越了我手上這塊旗艦級獨顯的,要知道如今這塊6900XT在自己生命的末期還要4000來塊才能買到,而這個華爾街峽谷整機也就4000來塊~~
所以說如果你拿這個華爾街峽谷當個本地的影音播放器,它也能輕松勝任。
放在五六年前,很多人壓根就不會考慮拿核顯機器打游戲,而這一兩年核顯的性能提升幅度非常迅猛,而這顆96EU的Iris Xe其實已經(jīng)可以應付游戲場景了,在1080P低畫質下,CSGO平均能有110幀以上的表現(xiàn);甚至你還可以拿它玩玩類似刺客信條一類的3A大作~~
除了以上場景單論跑分這顆i7-1260P其實也挺優(yōu)秀,在官方BIOS內調出的標準最強模式下,PL1/PL2功耗分別是40/64w,最大睿頻時間也能拉到224秒,跑出來的成績自然也完全部落下風,畢竟是Intel官方自己調校出來的自家處理器性能。
額外說幾句我為這個機器配備的金士頓NV2 SSD,1TB容量僅需不到500塊,個人感覺性價比很突出。純跑分方面,其實最為PCIe4.0*4的硬盤,它并沒有非常亮眼的順序讀寫速率,或者說順序讀寫以及4K成績都是更趨近于高階/旗艦級PCIe3.0*4的SSD的,但是它勝在溫度控制表現(xiàn)非常好,滿載狀態(tài)下也能把溫度控制在60℃以內。
1TB容量不到500塊,2TB容量千元左右就能拿下,優(yōu)秀的溫度、功耗控制,而且還是單面顆粒的高兼容性設計,我覺得跑分上的這點劣勢都不是問題。
第二部分放上傳統(tǒng)又無聊的開箱環(huán)節(jié)。
包裝箱部分,你可以從配色到圖案紋理輕松的看出12代酷睿貼紙的風格,如假包換。
產(chǎn)品全家福部分,簡單來說,主機和適配器各一個,壁掛套件,12代酷睿貼紙以及一摞產(chǎn)品手冊。
產(chǎn)品本身,目前上架銷售的華爾街峽谷其實有四種配置,12代P28酷睿的i5/i7以及薄款和厚款排列組合成的這四種,薄款和厚款的差別其實只有一處:厚款額外支持一個2.5英寸硬盤位,便于用戶額外加裝機械盤或者SATA SSD;我選擇了尺寸為117*112*37mm的薄款,僅有大約0.5L的超小容積,同時我對NUC上額外加裝2.5英寸硬盤也沒啥剛需。
機身正面是兩個USB 3.2 Gen 1 Type-A接口,一個3.5mm耳麥接口和一個開機鍵。
機身兩側有配有金屬防塵網(wǎng)。
尾部接口很豐富,雙HDMI2.0b接口,雙雷電4接口,一個USB 3.2 Gen 1 Type-A和一個USB2.0接口,一個2.5G有線網(wǎng)口,一個DC電源適配器接口,接口上方還有一排負責散熱的排風口;從尾部的接口配置可以看到,這個僅有0.5L左右的小NUC在不需要額外的擴展塢的前提下就能做成一套4K四連屏的組合方案,可以直接將12代酷睿的Iris Xe核顯最大擴展屏數(shù)量全部用起來;同時有2.5G網(wǎng)口的存在,它還能變身成為一個合格的軟路由。
標配了一個臺達代工的120w電源適配器,其實華爾街峽谷整機的功耗并不是特別高,真要是追求極致的便攜性和縮小整機各個部件的空間,可以搭配100w及以上的氮化鎵充電頭和Type-C轉DC誘騙插頭使用。
機身底部四個十字螺絲孔位處配有了減震/抗滑墊,相比于我之前玩過的幻影峽谷,今年的華爾街峽谷只需要擰開這四個螺絲就能打開后蓋,日常拆卸維護的便捷程度還是相當高的,同時這四顆螺絲都做了防脫落設計;如果咱日常拆卸次數(shù)比較多的話,這四顆螺絲甚至可以不用擰得太緊,下次拆的時候直接用手擰都能擰得開,很方便。
機身內部構造,刨除掉最下面M.2 2230尺寸WIFI網(wǎng)卡的位置,機身有雙M.2硬盤倉+雙DDR4 SODIMM內存槽的設計,這兩個M.2硬盤倉,其中一個支持NVME固態(tài)(最大2280尺寸),和無線網(wǎng)卡是疊羅漢的布局,另外一個則是2242的B Key SATA M.2硬盤位,由于我這個不是厚款,自然也沒有再額外的2.5英寸硬盤倉位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廠的細節(jié)還是在的,機身底殼上還配備了硬盤位的相變導熱片以及一塊金屬導熱板。
華爾街峽谷標配了Intel自家的AX211無線網(wǎng)卡,它也算是目前市面上最穩(wěn)定、最均衡的WiFi 6E網(wǎng)卡之一了~~
之所以選擇了薄款華爾街峽谷,最重要的一點原因:目前市面上各路大容量M.2 SSD都已經(jīng)很便宜了。固態(tài)硬盤選用了金士頓家的NV2 1TB PCIe4.0 SSD,單面顆粒設計+1TB不足500元的價格是我選用它的核心要素,用在這種和WiFi網(wǎng)卡疊羅漢設計的機器上既可以有效避免雙面顆粒不兼容的問題,也可以有效減少二者互相疊加積熱的問題。
如果簡明扼要的總結華爾街峽谷的優(yōu)勢:
雖然它售價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便宜,同時想要更便攜更小巧的適配器還要自行購買氮化鎵充電器以及誘騙轉接頭,但如果對以上幾點優(yōu)勢有剛需的用戶群,華爾街峽谷還是挺合適的一個選擇。全文完,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