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垃圾桶的痛點
把垃圾桶的使用過程分解一下,其實就三個步驟:丟垃圾、打包垃圾和套垃圾袋。這三個步驟中: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跟我一樣的感受?
智能垃圾桶這玩意兒老早就有了。
最早所謂的“智能”,就是帶蓋的垃圾桶可以感應(yīng)翻蓋。我看很多朋友家里在用,我自己家也用過一陣子,后來因為容量太小加上換垃圾袋麻煩就閑置不用了——我把它稱之為“初級智能”,也就是“半自動”。
再后來就有了可以感應(yīng)翻蓋+手動打包的垃圾桶。我個人是不太能get到這個需求,我覺得打包垃圾袋是一個順手的事情,并不復(fù)雜。自動打包最多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單項功能并不能打動我。
但當(dāng)我看到現(xiàn)在的智能垃圾桶可以感應(yīng)翻蓋+自動打包+自動套袋的時候,我姐就多次跟我“吹”過這類產(chǎn)品,說得天花亂墜。我真的“破防”了,整個人仿佛被瞬間擊中了痛點,完全無法拒絕。至此,智能垃圾桶實現(xiàn)了“全自動”。
用“智能垃圾桶”作為關(guān)鍵詞上狗東搜了一圈,我發(fā)現(xiàn)拓牛無論是銷量、口碑還是造型都比較符合我的預(yù)期,于是品牌就這么敲定了。
但這其實早就不是新鮮玩意兒了,拓牛已經(jīng)出了很多款產(chǎn)品,以至于我一下子不知道該選哪款。不就是幾個垃圾桶么,這點自由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反正全屋要用垃圾桶的地方多了去了,何不每款都試試 ▲
左:拓牛T Air X;右:拓牛T Air Lite
拓牛T Air X和拓牛 T Air Lite造型完全一致,兩者之間的唯一區(qū)別主要是在于是不是帶蓋▲
左:拓牛T Air Lite;中:拓牛T1S;右:拓牛T3
都帶蓋的情況下,這三款的差別則在于容積和造型。其中最右側(cè)的 T3明顯更適合用于窄縫位置,比如衛(wèi)生間馬桶邊;而中間的T1S則因為容積較大,造型也更方正,更適合客廳、辦公室這類位置 ▲
垃圾桶的自動翻蓋功能其實大部分人都很熟悉,多多少少也都接觸過。丟垃圾的時候,手臂先在感應(yīng)區(qū)域輕輕一晃,垃圾桶蓋自動打開;接著把垃圾丟進垃圾桶,桶蓋稍后自動延時關(guān)閉 ▲
要考察自動翻蓋功能好不好用,無非就是考察兩點:
左:拓牛T Air Lite;中:拓牛T1S第二代;右:拓牛T3
三款都是自動翻蓋,不知道是不是造型關(guān)系,我感覺最右邊的T3翻蓋速度比其它兩款要快一些。整體來說三款反應(yīng)都還算靈敏 ▲
缺點是站立狀態(tài)下丟垃圾不是很方便。我凈身高 176cm,正常直立狀態(tài)下,手臂完全下垂,無法觸發(fā)感應(yīng)(感應(yīng)區(qū)域是傳感器上方 35cm高度),需要稍稍曲腿或者彎腰。
但話說回來,這一點也是有利有弊。增大感應(yīng)區(qū)域其實很好做到,但感應(yīng)區(qū)域過大,人在經(jīng)過時機器容易誤判,導(dǎo)致頻繁翻蓋,同樣會帶來不好的體驗。
我觀察了一下,正常的延時關(guān)蓋一般在 4-5s之間。但如果開蓋后手臂一直處于感應(yīng)區(qū)域,頂蓋是不會蓋回去的▲
這一點跟我以前用過的到時間就會閉合頂蓋的自動翻蓋的垃圾桶都不一樣,在剝橘子或者嗑瓜子這樣的場景下非常好用。
我個人覺得不管是感應(yīng)靈敏度、翻蓋速度,還是回蓋邏輯設(shè)計得都還不錯。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站立姿態(tài)下丟垃圾的感應(yīng)問題,希望廠家早日可以做出更好的算法。
先展示一下一鍵打包的操作和完整過程 ▲
上面的動圖中,我們只在翻蓋瞬間看到了一條回撤的塑料桿。那一鍵打包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過程呢?我們再看敞口的垃圾桶來演示一下就知道了:
依舊是長按按鈕啟動打包程序,只不過這次按鈕位于垃圾桶頂部。
打包程序啟動后,可以看到垃圾袋下方有一組塑料桿先順著袋口試探性地“捋”了一遍(這其實是在檢測垃圾高度,具體下文詳述);接著塑料桿稍稍回撤,再次“捋”了過來——不同的是,這次直接捋到了底 ▲
聽到“滴滴”提示音后,手動打開頂蓋,就可以取出打包好的垃圾袋了 ▲
仔細看一下垃圾桶收口部分的設(shè)計,其實就是兩個加熱裝置。垃圾袋通過“熱熔”原理完成打包,同時通過熱熔原理完成“切割”分離 ▲
在了解了自動打包原理之后,我們再換個視角來看一遍這玩意兒的自動打包過程 ▲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這樣打包好的垃圾袋靠譜么?密封性到底如何呢?
一張動圖演示驗證。實測熱熔打包的垃圾袋還是比較牢固的 ▲
非要說有什么缺點,也有。因為自動打包的關(guān)系,垃圾袋不能像以前一樣裝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否則打包裝置無法給垃圾袋封口。
而且垃圾袋得用專用的,不能再買市面上那種一卷一卷的很便宜的斷點式垃圾袋了,耗材成本必然就增加了。沒錯,上面動圖中這個帶著塑料環(huán)的就是“一卷”垃圾袋 ▲
我想著反正長期要用,所以一口氣買了很多(上圖約 1/3) ▲
我建議大家可以趁活動囤貨,原價 99元的正方形垃圾袋,一份 6卷,可以用半年,湊好了可以六七十塊拿下,一年也就不到 150元的成本,其實完全可以接受。
手臂輕輕往里一伸,垃圾袋就套好了。是不是非常方便 ▲
不過這個手動操作只適用于沒有頂蓋的敞口式垃圾桶。對于有頂蓋的垃圾桶,這個過程可以自動實現(xiàn):
垃圾袋自動打包之后,再一次長按機器正面觸摸鍵,再次開蓋的時候,垃圾袋就自動套好了 ▲
PS:全自動模式下,在換完垃圾袋之后,套袋程序會自動執(zhí)行,不需要手動操作。
實現(xiàn)的原理也不復(fù)雜:在垃圾桶底部或者側(cè)面,有一個抽氣泵。抽氣泵向外抽氣,垃圾袋就會被另一側(cè)的氣壓均勻壓入垃圾桶內(nèi) ▲
而我開篇提到的手動套垃圾袋的痛點中,之所以套不好,也是因為氣壓阻礙。
不得不說,自動套袋這一點真的是深深打動了我這種特別反感垃圾桶套袋的人的心。在我眼里,【給垃圾桶套袋】這個動作就和【做完菜洗碗】一樣——我不排斥前半部分,但后面這項工作真的讓我非常難受。
之間家里用得最多的就是 13L的茶花垃圾桶,那么更換后的這幾款拓牛容量是多大呢?
我家里的四款垃圾桶分別是拓牛T Air X、拓牛T Air Lit、拓牛T1和拓牛T3——即便是容量相對最小的 T3,容量也有 13L;而容量最大的敞口的拓牛T Air Lit,容量更是達到了 16.6L▲
16.6L是什么概念呢?我用常見的快餐盒和礦泉水瓶演示一下,丟進去輕輕松松 ▲
但我們平時在使用垃圾桶的時候經(jīng)常恨不得把垃圾丟到完全滿出垃圾桶上沿才會打包丟掉。那對于自動打包封口的智能垃圾桶來說,如果垃圾滿到了垃圾桶沿,它還能不能正常封口呢?
最好的驗證辦法當(dāng)然是試一試:
當(dāng)機器檢測到袋口垃圾太滿,封口無法正常完成時,頂蓋直接就自動掀開了——掀開的同時,垃圾袋新的部分隨之被扯了出來,將頂部“溢出”的垃圾完全套??;接著,垃圾桶會重新執(zhí)行檢測及打包程序,直至完成 ▲
這個過程被稱為“超載打包”,設(shè)計非常巧妙。
目前我在書房用的是這個敞口的,容量也最大的 T Air Lit ▲
雖然套袋需要手動輔助,但因為容量夠大,而且丟垃圾可以直接隨意丟,單說使用體驗,是我用得最滿意的一款。
但出于美觀考慮,客廳我還是更建議大家用這種帶蓋子的款 ▲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正常站立姿態(tài)下,即便手臂完全下垂,也無法觸發(fā)感應(yīng),需要腿部稍稍彎曲才行。其它方面暫時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不足。
這種狹長的窄縫款幾乎就是為衛(wèi)生間而生 ▲
但它在衛(wèi)生間使用也有局限性:比如按照我上面展示的姿勢擺放,如果垃圾桶貼墻太近,翻起來的頂蓋會被后面的衛(wèi)生紙頂?shù)?,用起來并不順暢。大家如果新裝修,我強烈建議紙巾架和垃圾桶擺放位置一定要分開。
如果不介意美觀性,空間也足夠,其實敞口款放在衛(wèi)生間使用會更順手。
T1S目前放在入戶附近,靠近餐廳位置使用,用得也還挺滿意的 ▲
最后簡單總結(jié)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①垃圾桶容量完全足夠,甚至比很多人家里用的傳統(tǒng)垃圾桶更能裝。尤其是超載打包功能,解決思路巧妙,設(shè)計非常人性化;
②在客廳這種位置使用,帶蓋美觀很多,自動感應(yīng)靈敏度和翻蓋速度都很不錯,唯一的槽點上文已經(jīng)說過,這里不再贅述;
③自動套袋真的是徹底解放了我的雙手,也是這套垃圾桶最吸引我的地方,使用體驗實在是太好了,強烈推薦大家試試,用過絕對上癮;
④對比傳統(tǒng)垃圾桶,我想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并且后期耗材成本也更高。不過作為羊毛黨的一員,如果學(xué)會趁好價囤貨,其實也不算太貴,畢竟整體使用體驗上升了好幾個臺階??傮w比較滿意。
堅持做有態(tài)度的評測,生產(chǎn)有溫度的內(nèi)容。我是番茄,我們下一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