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上一年年底時,Intel 12代平臺發(fā)布時,那些昂貴的DDR5內存呢?由于自家的平臺實在比較老舊,又想升級到最新的Intel 平臺,當時咬咬牙,就把內存選擇了DDR5。講真,那時候也不是說你有錢就能買,因為DDR5到處缺貨,要么選擇等,要么選擇上小黃魚那里買人家高價的內存條。
某個內存品牌的16GB DDR5內存為例,價格從最巔峰的15XX元,降價到目前的9xx元,降價幅度差不多又50%了。相比起親民的DDR4 ,DDR5內存價格還是高了不少,但比起當初的高價,現(xiàn)在的價格還是親民了不少。趁著近期DDR5價格回落,趕緊入手一波內存條。
雖說DDR5內存價格降了不少,可不同品牌之間的差價還是蠻大的。目前提供DDR5顆粒的廠家并不多,主要是三星、鎂光,因此,選擇更具性價比的內存品牌即可。這次選擇的是主打高性價比的品牌——金百達出品的 16GB DDR5 4800內存。這款內存條選用的是三星B-die顆粒,而且價格比其他品牌便宜不少,確實更值得試一試。
這款內存依舊繼承了金百達簡潔的包裝風格,這種風格看上去很有那種主機品牌廠商的風格,就是那種方方正正、規(guī)規(guī)矩矩的感覺。包裝正面做了反光印花設計,右下角還有“終身質保 全國聯(lián)保”的標語。雖然包裝好看更吸睛,但內存拆了后,基本上沒幾個會保留包裝,所以說,內存質量好才是關鍵。
這款 16GB DDR5 4800內存并沒有搭配散熱馬甲,畢竟我入手也不是為了超頻,默認頻率下運行已足夠。
內存顆粒方面,從正面編號可以看到是三星的6VB,也就是不少超頻玩家都熟悉的B-Die顆粒。內存條正面貼有運行頻率——4800MHz。講真,這內存頻率設置的還真的有點保守,要知道,三星B-die顆粒有不錯的超頻性能,將頻率設置為DDR5的入門頻率,這實在有點“欺負”人了。
內存條采用單面設計,正面由8顆內存組成,背面沒有焊接顆粒。在功耗和發(fā)熱方面,DDR5內存的1.2V電壓降低至1.1V,同時電壓調控更為精確,達到省電的目的。
二、上機實測
本次使用的平臺是12700KF+微星Z690 Pro。比較有意思的是,插上兩條內存后,內存會被識別為四通道而不是雙通道。這是因為這主要是DDR5內存把64位的數據帶寬分成兩個 32 位可尋址通道(注意:這并不是增加帶寬,而是將原有通道帶寬進行切分),這樣就可以提高內存控制器數據訪問的效率并降低延遲。這也是為何安裝了兩條DDR5內存在CPU-Z軟件中會被識別為四通道,而不是雙通道的原因。
在默認頻率下,AIDA64測試結果,分別是72261MB/s(讀取),67952MB/s(寫入),65919MB/s(復制)和88.4ns(延時)。
7zip是一款經典的解壓縮軟件,使用軟件自帶的測試功能進行測試,其中壓縮得分為102.312GIPS,而解壓縮得分為114.520GIPS。整個測試結果用時65s,大內存對解壓縮確實有不錯的提升。
使用3DMark的CPU測試項目進行測試,其中最大線程得分是10081,單線程得分為1052分。
在TIME SPY測試中的CPU得分為16982分。
在PCMark10測試中,12700KF+微星Z690 Pro+DDR 5 4800 16G*2+NVMe SSD的組合得分為6765分。
POV-Ray,是一個使用光線跟蹤繪制三維圖像的開放源代碼免費軟件。它是基于DKBTrace來開發(fā)的, DKBTrace是由 David Kirk Buck和 Aaron A. Collins編寫在 Amiga上的。通過對一張圖片的渲染數量,測試整機性能。從測試結果來看,12700KF+DDR 5 4800 16G*2這個組合的PPS平均值為993579(多核,1080P,no AA),該成績已超越銳龍9 5900X。
現(xiàn)如今,HEVC/H265視頻轉碼正在普及當眾,較高的壓縮比對于網絡流媒體和4K8K超清視頻都至關重要。對于第四代以后的酷睿架構而言,X265/H265編碼正是AVX 2.0指令集能夠大放異彩的合適場合。x265 FHD Benchmark軟件是一個用戶檢測電腦視頻性能的測試工具,用戶可以使用這個軟件來測試PC在處理視頻時的整機性能。從測試結果來看,12700KF+DDR 5 4800 16G*2這個組合的FPS為56 fps。這說明這套平臺能比較流暢地完成X265的編碼任務。
內存超頻方面,DDR5內存的超頻方法與以往內存超頻基本一致,如果內存內置了XMP,直接通過主板相關選項設置即可。如果不帶XMP,通過主板自帶的內存調節(jié)選項進行調整即可。譬如我使用的主板是微星的,微星主板自帶的“Memory Try It!”挺不錯的,直接在使用主板內置的超頻選項,用戶即可一鍵超頻。如果內存無法通過自檢,會自動把頻率調回默認,降低超頻失敗風險。
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內存性能,還可以通過調整內存時序,獲得進一步的性能提升。時序的調整是一項比較細致的工作,初次嘗試超頻的小伙伴不建議手動調整,建議使用主板內置的自動時序調整功能。
內存電壓也是一個影響內存超頻成功率的關鍵參數,一般來說,1.25V屬于安全電壓(DDR5默認電壓是1.1V,1.25V是大部分DDR5內存都能承受的電壓值),DDR5內存超頻時電壓不建議超過1.35V,除非你的內存比較優(yōu)秀,要不然不建議大幅提高內存電壓。
最后,說說總結。
金百達DDR5 4800 16G內存頻率設定為4800MHz,這是DDR5的入門級頻率。雖然頻率僅為入門級,但比起絕大多數DDR4已經高出不少,從眾多媒體的相關測試可以知道,即使是入門級的DDR5內存也比DDR4有非常明顯的性能提升。
在生產力測試方面,基于DDR5內存的整機平臺性能非常強勁,極大提升了平面工作者的作業(yè)效率。但不得不說,目前DDR5內存價格確實不菲,對性能有所追求的發(fā)燒友可以提前選擇,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此時選擇DDR4的性價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