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號,日本KAKAKU(價格網(wǎng))為該平臺耳機類銷售冠軍“索尼WF-1000XM4”撰寫了一篇文風歷練的贊美文。
photo by kakaku
并冠以“史上最強靜寂感”的稱號。
這個看似夸張的標題,在我看來,卻已是“事實”。至少在我所接觸的所有頭戴和入耳式降噪產(chǎn)品中,還沒有能超過WF-1000XM4降噪實力的。
它摧毀了世間的聒噪,留下了無垠的靜謐。
而在擁有頂級降噪的前提下,它還有著極小的身材和相對逆天的續(xù)航。其實,光這三樣本事就足矣將它送上熱銷寶座了。
打開KAKAKU,進入索尼耳機銷售版塊:
可以看到“耳機之王”已經(jīng)是它了(早前是airpods pro),甚至WH-1000XM4都被它拉到第四。
如今的airpods pro被干到第二,而更早前的AirPods Max則遠遠落后于WH-1000XM4了。
WF-1000XM4在日本市場的消費者口碑和各項素質(zhì)評分,相對前代WF-1000XM3(我曾經(jīng)推薦的)也是全面的超越。
其中五星和四星的好評總占比高出前代8個百分點,而高音、低音、降噪性、防漏音性、便攜性、佩戴舒適性和設(shè)計感這七項,XM4的評分更是驚人的全部優(yōu)于XM3。
不過,若對比airpods pro,那WF-1000XM4還是會有些壓力的。
比如總滿足度和五星、四星的總占比,索尼面對蘋果都還是有所不如,但有趣的是,在產(chǎn)品分項素質(zhì)里,譬如“降噪和防漏音”、“高音和低音”這些,索尼這款產(chǎn)品又成了贏家。即身為ANC TWS產(chǎn)品,索尼在音質(zhì)和降噪相關(guān)的買家評分里,都更好于蘋果同級產(chǎn)品。
(關(guān)于這兩個型號的對比,肯定還會有其它不同觀點的存在。)
綜上,索尼WF-1000XM4的產(chǎn)品設(shè)計和市場營銷都是令人信仰級的存在,而它目前的熱銷勢頭也確實沒有愧對對其“業(yè)界領(lǐng)先降噪”的官方“蓋章”認證。
好了,換場景……
之前寫過一篇WF-1000XM4的5000余字綜述性評論。
這次補充一些之前沒發(fā)現(xiàn)的,一些小的細節(jié)和新的感悟,同時也有官方軟硬件升級后的一些體驗。
內(nèi)容可能會比較零散,欠缺邏輯性,將就著…
外觀:
XM4有兩個顏色版本,黑和鉑金銀,后者在市面上很罕見,有著獨特的美感。
不過,這個“鉑金銀”還挺挑膚色,或是說發(fā)型。當然,若你顏值高,那這不是個事,要是想挑個不出錯的顏色那還是選黑的靠譜。
總體上,我覺得黑色(實為黑金)還是更妥善,更百搭一些的選擇。
WF-1000XM4的艙蓋在打開過程中會有一個卡頓,有著類似“鎖定”的心理感受,這讓取、放耳機時的安全感、便利感也更強了些。
因耳機在艙內(nèi)被某種較強的吸力固定,故有時你會覺得它難以取出。
綜上,該型號過于追求“安全性”和“牢靠性”,但適度削弱了使用初始階段的“從容感”。
艙蓋內(nèi)部有類似耳機腔體獨立麥克風的圓形鏤空設(shè)計。感覺新奇,不知索尼這個用意是什么……
WF-1000XM4與三星GALAXY BUDS+
XM4的性能,也能在這個對比圖上體現(xiàn)。一個更高續(xù)航,有頂級降噪的TWS,體積上卻沒有大出相對遜色的BUDS+。
只是略大(肥)于airpods pro,但多出的這點體積,卻換來了比airpods pro更好的幾項素質(zhì)。
對比2019年的兩款旗艦級ANC TWS(萬魔EHD9001TA和索尼WF-1000XM3),索尼WF-1000XM4真是進步巨大,其“迷你小胖”的造型也很可能會成為未來一兩年此類產(chǎn)品的主流形態(tài)。
關(guān)于佩戴,在這里也提醒一下大家,佩戴前需要先捏一捏耳塞,再戴進耳朵里,另外戴進去之后還可以上下旋轉(zhuǎn)擰一擰,讓耳機在耳道里慢慢膨脹,這樣耳機與耳道的適配度會更高。不過,具體到耳機腔體,它的個頭還是稍大了些,雖說比前代小挺多,但距離真正的“佩戴舒適”還是有一定的進步空間。
假如未來,索尼把腔體體積控制在Galaxy buds+的水平上,那簡直要無敵了……
充電倉和耳機腔體的外殼,手感干澀,帶有磨砂的紋理感,一般情況下,不易滑脫。
此外,這些材料似乎很厚,給人一種即便摔落,也不易損壞的感覺。
夜里,臺燈照射下,發(fā)現(xiàn)它的Logo有著金箔般的光彩,這令人愉悅。
再談下幾個TWS的音質(zhì)和主動降噪的對比。
音質(zhì):
為達到高分辨率音頻體驗,索尼在XM4的硬件上下了不少功夫。據(jù)海外媒體報道,除芯片處理速度提高外,A/D和D/A轉(zhuǎn)換器的信噪比在V1處理器上也得到了優(yōu)化,由此帶來的更黑的背景感也進一步凸顯了聲音的分辨率、解析力。另外,耳機通過應用更大的磁鐵來提高驅(qū)動力,這也讓XM4獲得了更強勢、飽滿的律動能量感。
1、XM4屬于暗色調(diào)音,區(qū)別于airpods pro的不亮不暗和K3003的明亮調(diào)音。
如果你是索粉,那它可能會讓你聯(lián)想到XBA-Z5,即都有著浩瀚的低音和定位明確且精致的器樂高音,但可惜中高頻欠缺有力的沖擊,這也使得它的全頻力量感難以完全爆發(fā)。
值得一提的是XM4的全頻密度、厚度強大,有著近似Galaxy buds+3倍信息量的效果。這種疊加出來的“敦實”感,類音箱的飽滿度,是我接觸過的60個TWS里面最明顯的。
雖說XM4的聲音厚實,略悶,但通過調(diào)整headphones APP內(nèi)的均衡器,仍能感受其較為清麗的一面。
XM4的音色和WH-1000XM3挺像,都偏厚重,也都在某些音樂下,有調(diào)節(jié)均衡器的必要。
2、XM4在“環(huán)境音”、“降噪”這兩種功能狀態(tài)下的聲音聽著幾乎一樣,而XM3則各不相同,最明顯的是,降噪模式下的音質(zhì)不論低音,還是立體感,都要好于“環(huán)境聲音控制關(guān)閉”和“環(huán)境音”模式。
3、XM4支持LDAC,同時有DSEE Extreme?輔助,若你的前端同樣支持LDAC,那聽覺體驗勢必會再強一些。而前代XM3不僅沒有LDAC,且數(shù)字音頻增強引擎也是較早期,且相對普通的DSEE HX。
記憶中,DSEE從十幾年前的索尼MP3上就有了,譬如XK,而今它也已衍生、進化出了各種版本。
以索尼官方技術(shù)升級的角度來看,現(xiàn)如今XM4身上的DSEE Extreme?基本也是快到頂了,而下一步的DSEE ULTIMATE,也就是ZX505、Xperia III這些機器上的技術(shù),可能就是它的終極版。終極版的應用,或許2年后,也就是2023年,下一代的旗艦會用到它吧……
降噪:XM4的主動降噪+被動降噪實力驚人
做飯時,不開油煙機,眼前爐灶的火焰聲、鍋內(nèi)呼嚕嚕的氣泡聲,以及鍋蓋間隙發(fā)出的噴氣聲都會被開啟降噪的它完全消掉,實現(xiàn)耳內(nèi)的“完全寂靜”。當然,這個大約200到400hz頻率的總響度約40dB的聲音被完全干掉似乎也不算啥,但當油煙機開啟,聽著從低音到中高音的各種雜聲以大約70dB的轟響在我耳邊被XM4削弱到如輕風細雨般柔弱時,我是真“服”了!
尤其是對比1MORE的2019年旗艦降噪豆和蘋果airpods pro之后,我更是完全被XM4壓倒性的勝出姿態(tài)所折服(基于同樣環(huán)境)。
XM4把人耳最敏感,最討厭的從低到中高頻的“噪聲”都砍了一遍??车昧Χ却螅ǔ煤?,過濾得細,最后只留給你最“輕柔”的外界音訊。
這么猛的,立竿見影的降噪效果很適合需要靜下來工作的人。譬如此時碼字的我……
身為2021年旗艦,只把音質(zhì)和降噪做好肯定不夠。為強化競爭力,索尼還給它添置了“佩戴感應”、“自適應聲音控制”、“智能免摘”這些體貼入微的智慧功能。同時,還在軟件(配套的headphones APP)和耳機固件層面不斷微調(diào)降噪與連接體驗,甚至是補充新的內(nèi)容。
目前headphones APP已經(jīng)更新到8.2.0版本(9月底更新),耳機固件也升級到1.2.6,這些更新我是才知道,發(fā)現(xiàn)變化不?。ˋPP部分之前還錯過1次更新)。
首先,降噪方案的智能化體驗和藍牙連接的穩(wěn)定性、延遲、信號強度都有了改進和提升,降噪預設(shè)能更快匹配AI智能降噪的環(huán)境聲,提供適配的降噪方案。
其次,APP頁面內(nèi)容增加了新的玩法。比如添加了“活動”和“徽章”項目。前者記錄個人日常使用耳機的狀況,后者有著類似“打卡”的徽章激勵機制。
關(guān)于軟硬件固件更新后對性能的優(yōu)化:
基于蘋果手機,目前的固件,首先最明顯的是“自適應”啟動的靈敏性更高了,耳機與軟件之間的聯(lián)動也因此變得更緊密和穩(wěn)定。具體表現(xiàn)是,手機屏幕頂端會及時彈出自適應啟動標簽,另外,當你在“停留”和“跑動”做動作類的切換時,你會發(fā)現(xiàn)耳機對這種變化的識別要比以往更及時,像長了眼睛一樣。在我看來,如今的索尼SENCE ENGINE終于變得“像人一樣聰明”了。
索尼針對旗艦TWS的“智能化”和“自動化”一直未停。通過這一次次的固件更新,在換來更好降噪/環(huán)境聲體驗的同時,也在一點點的與競品拉開距離。
關(guān)于APP版本更新后的內(nèi)容部分:
貌似新增的“活動”頁面讓我想起10年前我的索尼手機LT18I,那里面也有類似下圖界面的APP。
簡單體驗了下,似乎是只要佩戴XM4,就會被視為“使用”,你的每一次動作狀態(tài)所持續(xù)的時間都會被分項記錄。只是“家”這個項目,似乎是卡住了,它始終沒有變化,也許是個BUG。
“活動”頁面目前看似乎還有點簡單,但也許未來索尼還會再增添新的功能,比如記錄“睡眠”時間?或是更多意想不到的可供查看的身體數(shù)據(jù)?
“徽章”:這很好理解,完成某些功能體驗,獲得相應的徽章。
徽章很多,共計兩個屏幕的長度……
沒想到索尼會針對一個耳機,設(shè)計出這么多虛擬的東西。細致入微的感覺。
有時,這些徽章會在你拿出耳機連接APP時蹦出來,這感覺很美妙,如獲獎一般……
對了,若你有兩個或更多索尼藍牙產(chǎn)品,“活動”界面(如上)還可以同時顯示它們的使用時間。
比如體驗期間,我聽了5分鐘XM3,然后又繼續(xù)聽剛才用很久的XM4,此時該區(qū)域就會同時顯示兩個耳機的數(shù)據(jù)。另外,我也挺好奇若是玩了三個不同型號的索尼藍牙耳機,它又會怎樣顯示?
最后,這些時間數(shù)據(jù)大體準確。同時,我認為這種“時間記憶”也會讓你愛上你的索尼耳機。
綜上,全面升級的XM4在LDAC、DSEE Extreme?等各種技術(shù)的加持下,深度強化了聽的體驗和趣味,而瘋狂的近乎全頻域的降噪更是它沖擊銷量之巔的殺手锏。
當然,我仍舊喜歡XM3,即便ANC不像XM4那么給力,但其余素質(zhì)似乎仍能再戰(zhàn)一兩年的感覺。
好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