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冬天的棉服,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P棉”、“C棉”等各種高科技棉服了。但近幾年氣凝膠這個新型材料的出現(xiàn),卻有可能要顛覆這個概念。據(jù)媒體報道,1毫米氣凝膠的保暖程度等同于10毫米的羽絨,被廣泛應(yīng)用于太空宇航保溫材料上。但氣凝膠作為服裝的保溫層有個缺點,它是一種塊狀的“固體”,做成衣服后,給人的感覺就是在衣服里塞了泡沫塑料板的感覺,就是那個“臺北下了雪,你說那是保利龍”的那個“保利龍”泡沫板。所以給人的感覺不佳,氣凝膠保暖服也一直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
而在燃燒科技Gearlab在超細人造棉上3D打印氣凝膠顆粒,是顆粒之間擁有充足的空隙排出濕氣,同時也讓保暖材料不位移,無鉆絨,反復(fù)水洗也不易變形。衣服的手感與之前“板材”型的氣凝膠保暖服有著“天壤之別”,在利用好材料本身特性的前提下,依靠工藝改良,使得這件棉服保暖和透氣兼?zhèn)洹?
開箱:
我選的是黑色,說是黑色,但其實更像是“炭黑”。衣服是典型的戶外夾克的剪裁,但各部分的剪裁沒有之前的Gearlab服裝那樣激進,非要有運動員身材才穿的好看。
帽子是典型的輕量化設(shè)計,用彈性帶代替了調(diào)節(jié)拉繩。
內(nèi)里也是和外層一樣,使用了超輕的尼龍面料。
腋下是單裁片片設(shè)計,利于手臂抬起做各種動作,不會過分牽拉衣服大身。
前方腰部有2個暖手袋,帶有隱形拉鏈,可以放置一些細小物品。
袖口是Gearlab的經(jīng)典彈性布料無魔術(shù)貼設(shè)計,“輕”是第一因素。
這次棉服沒有用插肩袖的設(shè)計,更加適合日常穿著。
用的是細拉鏈,依然是浸透在品牌血液里的輕量化……
拉鏈頂端有護套,不會磨下巴。
上身:
最近一直瘦不下來,174cm+70kg的樣子。L號異常合身,說明這次棉服的剪裁略有妥協(xié),不在是純純的硬核越野跑強制裝備了。
上身很舒服,袖子是適合手臂活動的加長設(shè)計,但沒有國外品牌那樣長到“喪心病狂”,還是非常利落的。
小小的實戰(zhàn):
這幾天冷空氣來了,最低溫度在11度左右,山里的實際體感溫度可能要更低一些。我的配置是美麗諾羊毛內(nèi)衣+Gearlab氣凝膠棉服。
不出所料,保溫能力果然過剩了,雖然沒有什么上坡,但也開始感覺有些熱了,需要拉開拉鏈。但能感覺到,衣服的透氣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熱而不悶,摸衣服內(nèi)側(cè),沒有水珠凝結(jié),表現(xiàn)不錯。感覺上,這件棉服更適合0-5度的戶外環(huán)境。
總結(jié):
優(yōu)點:
1、保溫性能出色,也能夠短時間防小雨。
2、相對同類氣凝膠產(chǎn)品來說更加柔軟透氣,舒適度、透氣性和保溫能力都非常不錯、表現(xiàn)均衡,而且具備一定的壓縮性。相對人造棉服,保溫能力上我感覺Gearlab氣凝膠棉服要強一些;相對高蓬羽絨,則在耐久性和穿著壽命上有一定優(yōu)勢。
3、剪裁有了更大的適應(yīng)性,款式和顏色日常穿著也非常合適。
不足:
對比羽絨,特別是自家的1000蓬鵝絨,衣服的輕量化和壓縮性略顯不足;日常使用合適,但無法作為越野跑比賽的保暖服來使用。
袖口處的彈性材料還是老毛病,爬山的時候很容易粘附“蒼耳”一類會鉤衣服植物種子,而勾住后清理要比較仔細,有拉絲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