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曉飛影!
一個數(shù)碼愛好者,也喜歡在眾多平行領(lǐng)域探究摸索,讓生活多一點樂趣。
如果說在安卓手機初期是百花齊放的話,那么現(xiàn)在手機行業(yè)也逐漸開始內(nèi)卷了,光從外形上來看,熄屏正面就會撞臉一大排,如果反過來只看背面攝像頭的話,從一筒到四筒都致敬了不少產(chǎn)品。在這種情況下,想找一款個性鮮明的安卓旗艦機似乎很難,而索尼 Xperia 1 Ⅲ 就是從里到外都對同質(zhì)化說不的一款手機。
外觀
從正面上看,Xperia 1 Ⅲ 的比例就已經(jīng)很有辨識度了,21: 9 的修長機身,6.5 英寸的屏幕,是一款大屏手機,不過 165*71*82 的三圍卻讓人覺得不算巨大,小手也能掌握。作為一款內(nèi)置驍龍 888 的旗艦手機,重量卻輕得只有 187 克。
Xperia 1 Ⅲ 是一款全面屏手機,拒絕挖孔、劉海屏的同質(zhì)化。
下方可以看到更大的揚聲器開口,索尼并沒有選擇在底部開孔,這樣正面觀影或者打游戲時,可以充分感受到外放的音效。
從邊緣可以看到,這是現(xiàn)在少見的旗艦機型的直屏設(shè)計,邊緣是 2.5D 的弧面造型,手感比較好,也不擔心誤觸,最重要的是,大家買鋼化膜也變的方便了。
從側(cè)面看 Xperia 1 Ⅲ 非常薄,中框是金屬材質(zhì),前后都有倒角,裸機握持感很好,也可以看到隱形的天線設(shè)計。
SIM 卡槽也很有意思,沒有采用針孔式的安裝,而是留了一個小口,用指甲一扣就能拔出來,確實人性化好評。而且這款手機支持 IP65/IP68 防水,這個卡槽內(nèi)側(cè)有一層橡膠圈。眼尖的會看到這款旗艦手機的 SIM 卡槽也沒有同質(zhì)化,現(xiàn)在的旗艦手機都紛紛取消了 TF 卡的支持,理由是為了提高內(nèi)置程序的加載速度,獲得更好的體驗。但是照片、視頻、音樂這些素材積累的讀取,也用不到那么高的速度,Xperia 1 Ⅲ 支持 TF 卡,本身就有多檔內(nèi)存可選,512G 的內(nèi)存加上便宜的 512G 內(nèi)存卡,1T 的內(nèi)存足夠用幾年了。
背后的攝像頭模組是縱向排列的,可以看到三顆攝像頭,底下的潛望式模組非常顯眼。明明是三攝,卻有四個光學焦段 16mm/24mm/70mm/105mm,是因為索尼采用過了世界首款配備雙PD傳感器的潛望式可變長焦鏡頭,注意這還是光學變焦,不是數(shù)碼變焦,這種略顯“變態(tài)”的設(shè)計也只有索尼在手機上干得出,具體的樣片拍攝在后文會展示。
頂部有旗艦手機都“放棄”的 3.5mm 音頻接口,當年索尼的 walkman 風靡全球,有線耳機的流行一定程度上也有索尼的功勞,沒想到今年的最新款旗艦手機也沒放棄這個設(shè)定,并且是在如此纖薄的體積內(nèi)。
底部因為不需要揚聲器打孔,只留了一個 type-c 接口充電,和一個 mic 孔。
因為 Xperia 1 Ⅲ 的四邊都是平的,除了按鍵一邊都可以這樣立在桌面上,遠看還真像一支筆。從上到下分別是音量鍵、指紋電源鍵、語音助手鍵、快門鍵,全部都集中在右邊,這樣右手的大拇指基本可以全部操控。
這是單手握持的狀態(tài),本人 181cm,手不算太大,其實手機的寬度做窄也算是方向正確,大尺寸屏幕更好拿捏,上下刷屏的信息流顯示內(nèi)容也不少,聯(lián)系人的列表會更多。
側(cè)邊的指紋集成到了電源按鍵上,拇指點擊電源的操作一氣呵成,解鎖非??焖佟?
我是沒想到 Xperia 1 Ⅲ 會單獨出一個語音助手的按鍵,按一下后會開始錄音識別。不過有點可惜的是這是第三方的咪咕靈犀定制版,和友商各種擬人化的語音助手來比優(yōu)勢不大。我其實更期待索尼能早日推出屬于自己的虛擬語音助手角色,畢竟旗下游戲原創(chuàng)角色已經(jīng)是巨大的優(yōu)勢,愛麗絲和蒂法隨便一個都能吸粉無數(shù),或者來個戰(zhàn)神奎托斯的聲音我也是可以的。
OLED 的優(yōu)勢,讓屏幕的黑色更純凈。
如果切換到白色底的背景就能看到上下的邊框了,對于挖孔不妥協(xié)的 Xperia 1 Ⅲ,上下預留的黑邊沒有我想象的那么夸張,搭配21:9 的比例也不是很明顯。
系統(tǒng)體驗
任何手機配置再高,都少不了系統(tǒng) UI 的體驗,120Hz 的高刷新率,驍龍 888 的加持,在流暢度上是絕對的優(yōu)勢。不過這個界面確實很原生,幾乎就是谷歌原版系統(tǒng)的界面。也許這也是不同質(zhì)化的一種體驗,上手會非??欤荒苛巳?,APP 也都在抽屜下拉中可以看到。
Xperia 1 Ⅲ 的體積在縱向上有所延伸,右手大拇指肯定不能再觸摸到任意屏幕范圍了,盡管系統(tǒng)原生簡單,實際索尼還是對 Xperia 1 Ⅲ 做了優(yōu)化,在屏幕的右側(cè)有一個隱藏的豎條,幾乎就在大拇指的位置,只要雙擊一下就能觸發(fā)單手操控模式。
不僅所有的 APP 都可以看到,還有下拉的通知可以直接點擊,并且還能開啟分屏。
分屏模式可以在中間上下移動分界線,因為 21:9 的獨特比例,上方幾乎可以開啟一個橫向的 16:9 視頻APP,下方開啟一個縱向的 16:9 信息流 APP,這樣兩者的比例體驗都能達到最佳。
靜態(tài)拍攝——攝影大師
Xperia 1 Ⅲ 和其他安卓手機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影像系統(tǒng)了,也算是它最大的黑科技部分。它有兩款 APP:攝影大師、攝像大師。打開攝影大師可以看到索尼的介紹界面都是旗下的 α 產(chǎn)品線,小到黑卡,大到全畫幅相機,我本人也一直在使用索尼的這些影像產(chǎn)品。
而且 Xperia 1 Ⅲ 還專門配備了一個物理快門按鍵來快速啟用攝影大師,和一般的手機設(shè)置音量鍵為相機快捷鍵有所不同,Xperia 1 Ⅲ 只要輕按一下快門鍵就會立刻進入拍照界面,并且這顆物理按鍵還支持半按對焦,操作手感和微單幾乎一致。
至于微單的功能也下放了,并且針對手機的操作邏輯做了優(yōu)化。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只用在 BASIC 模式按下快門就行了。如果是攝影愛好者,點擊左上角的轉(zhuǎn)盤,就可以模擬微單相機上的波輪,自由切換 AUTO、P檔、S 檔、M 檔以及自己預設(shè)的 MR 檔位。
我現(xiàn)在手上的相機是 A7M3,看到這些菜單確實格外親切,而且比起 A7M3 的 小顯示屏來說,手機上實現(xiàn)了真正的全方位觸摸操作。不管是 IOS、光圈都可以指哪改哪,操作起來比微單效率了不少。
半按快門鍵就出現(xiàn)了熟悉的廣域?qū)棺粉?,在專業(yè)影像品牌中,索尼本身的對焦追焦技術(shù)也一直是領(lǐng)先的。
面部跟蹤,甚至眼部跟蹤都具備,而且非常準確,連胡迪這猥瑣的眼神都牢牢鎖住,真人更不在話下。
大眾消費者買相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了拍娃,在特殊時期,戴上口罩的小孩子也是快速識別,小孩子的快速移動也能清楚得抓拍下來。
這么快的對焦速度,得益于 Xperia 1 Ⅲ 在閃光燈旁邊內(nèi)置了一顆 3D iToF 傳感器,甚至在弱光環(huán)境下,可以直接計算拍攝對象的距離,準確地對焦。
另外還有一個比較夸張的功能,可以選擇高速連拍后,按住物理按鍵快速連拍,連拍很常見,但是 20 張 / 秒的速度就幾乎只此一家了,可以看左上角的照片數(shù)量,這張 GIF 沒有做加速處理,而且按住物理按鍵會有機關(guān)槍一樣的快門聲音,聽著很爽。
其實攝影大師也有切換拍視頻的功能,這個視頻錄制是很簡單,也是普通消費者會經(jīng)常用到的功能,但是 Xperia 1 Ⅲ 真正強大的視頻拍攝要用到下面介紹的電影大師。
普通拍攝視頻我覺得創(chuàng)意風格里這兩個比較有意思,一個是魚眼,一個是哈里斯快門,可以模仿喝醉酒的第一視角。
拍攝樣張
分享一下實拍樣張以供參考,所有照片均直出,沒有經(jīng)過后期。順便提一句,攝影大師的預覽畫面分辨率很低,我一開始以為畫質(zhì)一般,結(jié)果到相冊一看很清晰,所以不用太在意預覽畫面。
在晴天環(huán)境下,藍天的高光控制的比較好,樓房的細節(jié)也比較多。
直接變焦到 70mm 拍攝一張,通過畫面的解析度來看確實是光學變焦,不是單純的數(shù)字放大。
商場內(nèi)直接 BASIC 模式抓拍小孩子,有一定的虛化,運動的主體沒有失焦。
BASIC 模式拍攝商場內(nèi)的畫面,LED 燈牌的高光控制的比較好,不過整體感覺略暗,商場一樓的確燈光偏暗,看來基礎(chǔ)模式不會刻意提高畫面的亮度。
超廣角 16mm 焦段在夕陽下拍攝逆光的畫面。
手機拍攝的考場少不了夜景拍攝,特意找了一個帶有高亮的燈牌拍攝,高光控制的還算可以,這是 24mm 焦段下拍攝的照片,黑夜沒有明顯可見的噪點。
105mm 焦段拍攝燈牌,感覺高光壓制的更明顯了,燈牌邊緣清晰可見,沒有光源溢出,仔細看背后暗處的樓房,還是能看到許多細節(jié)的。
又換了一處比較亮的夜景,分別從 16mm、24mm、70mm、105mm 焦段延伸拍攝。
直到最遠處的樓房墻外燈照射的墻壁紋理都拍的很清楚,潛望式光學變焦鏡頭確實不錯。
夜晚拍攝江邊的燈光秀。
左側(cè)的大橋是用 BASIC 的16mm 焦段拍攝的,如果對環(huán)境光的算法不太滿意,可以立刻切換到 m 檔,手動降低 ISO 再拍攝一張,右圖的質(zhì)感就會好很多。
動態(tài)視頻——電影大師
除了攝影大師外,Xperia 1 Ⅲ 還有電影大師,其實在攝影大師中也可以攝像,就是很基本的錄像功能,不過索尼看來把微單的攝影攝像建樹都逐漸給了手機。在電影大師界面,就能看到非常專業(yè)的影視機菜單畫面了,左邊的音頻雙聲道、時間碼等參數(shù)都出現(xiàn)了,還可以選擇 H264 或者 H265 編碼。在右側(cè)是以項目新建的,有點像FCXP 剪輯軟件中的項目,假如要更換分辨率和幀率的話,就要新建一個項目,不能中途改變。
鏡頭焦段也可以選擇 16-105mm,這比索尼全畫幅的 24-105 F4 OSS 的焦段覆蓋面積還要大,我其實很心水這顆微單鏡頭,就是覺得 24 焦段還不夠廣,要是真能像Xperia 1 Ⅲ 一樣出一款 16-105 F4 OSS 鏡頭的話,我肯定剁手下單。
還有一個細節(jié)很有電影機的味道,就是這個快門角度。其實大家經(jīng)常拍照的話都知道,快門速度一般是 1/50S 、2S之類的速度。但是拍視頻會有一點區(qū)別,電影的幀率一般是 24 幀/秒,而現(xiàn)在電視一般是 50Hz 或者 60Hz 的刷新率,所以現(xiàn)在拍的視頻格式一般是 25P 或者 30P,我個人習慣用 25P 拍攝,為了避免燈光頻閃,而拍攝視頻時為了保證動態(tài)模糊,快門速度的分母就是幀率的 2 倍,也就是 1/50S。如果換成 30P 的話,快門速度就要調(diào)成 1/60S,有時候手動忘了修改,畫面的動態(tài)就會有點奇怪。所以把快門角度改為 180°的話,就會保證快門速度的分母一直是幀率格式的 2 倍,就不用擔心修改了拍攝格式卻忘記修改快門速度了,這個功能連微單 A7M3 都沒有。
在拍攝視頻時選擇手動對焦的話,右側(cè)還會有 AB 定位,可以自己手動滑動,也可以先測量遠景的對焦位置設(shè)為 A,再選擇近景的對焦位置設(shè)為 B,點擊 A 或者 B 就能實現(xiàn)平滑對焦的過程。比如圖中從門絲滑過渡到時鐘,這個對焦平滑程度都可以自定義修改,這也是 A7M3 沒有的功能,直到 A7S3 在對焦平滑過渡才達到了可用的階段。
各品牌的手機在拍照功能發(fā)布時都會時不時“挑戰(zhàn)”一下專業(yè)微單相機,可能只有索尼自己才最有資格去對比自家的微單產(chǎn)品,鏡頭技術(shù)和專業(yè)拍攝功能的下放,讓 Xperia 1 Ⅲ 無限接近于微單相機。
影音體驗
Xperia 1 Ⅲ 讓我四年前的耳機 MDR-1000X 發(fā)揮了從來沒用過的一個功能,就是 NFC 一觸即連。索尼自家的設(shè)備在一起,也有對應的生態(tài)體系,使用很方便。
MDR-1000X 這款耳機用到現(xiàn)在沒有出過任何問題,降噪也很給力,所以一直沒機會更換新款耳機,這次用 4 年后的旗艦手機組合,不僅僅是藍牙音源到耳機播放這么簡單。在 Xperia 1 Ⅲ 中的音頻中可以進一步調(diào)節(jié),首先可以開啟 Dolby Atmos 音效,動態(tài)范圍提高。其次 360 Spatial Sound 和 DSEE Utlmate 兩者二選一。用過索尼的專業(yè)音樂播放器肯定對這個 DSEE 很熟悉,比如我之前用 ZX300A 就支持 DSEE HX,主要是對壓縮音源有個提升,可以提高解析度。不過我在試過360 Spatial Sound后就離不開了,因為現(xiàn)在大家都習慣了用藍牙耳機聽流媒體的歌曲,DSEE 的提升很難察覺,而 360 Spatial Sound 是根據(jù)提示分析耳形,創(chuàng)建個性配置文件,帶來沉浸式的的音樂體驗。這個功能本來是NW-ZX500 系列這樣的金磚上有的,現(xiàn)在手機旗艦也能體驗,幾乎是甩開了手機界的音樂體驗差距。
如果是傳統(tǒng)的發(fā)燒友不喜歡用藍牙耳機,也別忘了 Xperia 1 Ⅲ 頂部有 3.5mm 音頻接口,這年頭還有安卓旗艦會反向升級尊貴的 3.5mm 音頻接口嗎?
21:9 4K HDR OLED屏 120Hz,這些參數(shù)乍一看都會聯(lián)想到顯示器,而且是比較專業(yè)的旗艦顯示器,但是在這里,它確實就是一款手機的屏幕而已。
首先在體驗這款屏幕的時候,建議把圖像設(shè)定修改一下,Xperia 1 Ⅲ有兩種模式可以選擇,大師模式和標準模式,只能二選一,開啟后會有明顯的對比。大師模式能夠兼容 BT.2020 色域和 10 位色 HDR 的圖像,所以更適合一些視頻創(chuàng)作者。對于大眾消費者來說強烈建議開啟標準博士下的視頻圖形增強X1,是專為移動設(shè)備打造的技術(shù),并且可以開啟自動大師模式,讓系統(tǒng)判斷切換。
Xperia 1 Ⅲ 內(nèi)置了樣片對比來感受,右側(cè)是開啟視頻圖形增強X1后的畫面,更清晰、更鮮艷,視頻觀感非常好。
而 21 :9 的屏幕尺寸最能夠發(fā)揮的地方,就是觀看電影了,目前影院上映的絕大部分影片都是以 21:9 的尺寸拍攝的,播放時完全沒有黑邊,充滿了整個屏幕。搭配Xperia 1 Ⅲ 的兩側(cè)立體聲揚聲器,體驗效果確實比大部分手機都震撼。
游戲體驗
游戲是現(xiàn)在手機最大的智能之一,可以說真正能發(fā)揮驍龍 888 的實力也是各種游戲類應用,王者榮耀這么多年過去了也依然占據(jù)著手游榜首。我也是資深玩家,立刻來體驗幾局。
其實我從以前就關(guān)注 Xperia 系列,但是沒想到針對游戲,Xperia 1 Ⅲ 也有游戲增強模式,左上角這個霓虹十字圖標,簡直就是索尼 PS 手柄的方向鍵。點擊一下后可以看到主流功能也都有,截圖錄像、游戲模式、多任務等。
在游戲模式下的分屏又是新的方式,這個小屏幕適合快速回消息,游戲更新時看視頻解悶,而且小屏尺寸可以任意拉伸,小屏位置可以任意放置,游戲增強器的成熟程度感覺比系統(tǒng)本身還高,想來也是,畢竟索尼還是三大游戲主機廠商之一。
21 比 9 的尺寸在游戲體驗上就是物理外掛,在王者榮耀里非常吃視野的英雄有黃忠、鐘馗、墨子等,比如這兩個位置看紅藍 BUFF 太方便了,先人一步采取行動。其實王者榮耀為了異形屏手機做了各種屏幕的適配,包括兩側(cè)都有預留,不過 21:9 實在是太寬了,兩側(c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陰影拉伸。要是單獨為 Xperia 1 Ⅲ 做屏幕適配,就真的是最強游戲手機了。
除了顯示范圍的優(yōu)勢外,21:9 的屏幕在橫握時會比一般的手機寬不少,也就是說雙手握持時,中間顯示區(qū)域會留更多,不被雙手遮擋,在高速 APM 操作上會更游刃有余。
同樣享受福利的還有刺激戰(zhàn)場、原神這樣的 APP,橫向尺寸的延伸比縱向尺寸的延伸有絕對的優(yōu)勢。
續(xù)航發(fā)熱
驍龍 888 的 CPU 是目前市面旗艦安卓手機的性能天花板,但是這一代的 888 口碑和當年 810 一樣并不是很好,是因為發(fā)熱功耗方面。各家的手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Xperia 1 Ⅲ 的解決方案是自家的節(jié)能優(yōu)化 APP,我一般會給各種游戲打鉤開啟,這樣確實游戲中就很少感覺到手機發(fā)熱,續(xù)航也得到提高。
還有許多人有邊充電邊打游戲的習慣,所以在游戲模式中開啟 H.S.電量控制后,就可以實現(xiàn)只給手機供電玩游戲,不通過電池,自然就不會讓電池發(fā)熱了。
既然解決不了驍龍 888 本身功耗的問題,就通過程序優(yōu)化改善,在軟件層面,索尼依然有黑科技。
而在硬件方面,Xperia 1 III的主板雙面都設(shè)計有散熱石墨片,更增加了面積以擴散來自熱源的熱量。 即使在高負荷的情況下,手機也能保持流暢運行。
在充電方面索尼提供了Qi 無線充電,還能反向給其他設(shè)備進行充電。
總結(jié)
21 比 9 的纖瘦體型,HDR 4K 顯示屏,中規(guī)中矩的矩形邊框,2.5D 的直屏,3.5mm 音頻接口,無線充電都沒有落下,這是許多旗艦安卓機都沒有的配置,更不用說這款顯示屏,應該是目前所有手機的天花板了,反而驍龍 888 這塊各大廠家都爭相作為賣點的 CPU 都顯得不那么特別了。
Xperia 1 Ⅲ 從外觀到硬件都有不少的黑科技,即使沒有買過微單電影機,攝影大師和電影大師的確可以讓消費者一下就接觸到專業(yè)的影音體驗,也許會為未來購買微單打下基礎(chǔ)。當然就和沒有完美的相機一樣,Xperia 1 Ⅲ 也并非完美,原生安卓系統(tǒng)并非所有人都喜歡,30W 的充電功率放在旗艦機型也略小,這些可能不是最令人在意的因素。
我曾經(jīng)路過索尼的實體店,各類微單我都很熟悉了,我之前去的時候就是直奔 Xperia 1 系列的手機的,因為我確實很好奇,只是體驗的時間很短暫,當時有個人來到店里,問店員 Xperia 1 Ⅱ 有沒有貨,店員正準備拿出機型介紹,他說不用介紹了,早就了解的很清楚,就是來直接買的。我直接看到他付款拿貨走人,我想,這肯定就是經(jīng)常喊索尼大法好的真愛粉吧。如果是真心喜歡這款手機并熟知所有黑科技的人,就會毫不猶豫的買單。
Xperia系列發(fā)展到第三代,各項技術(shù)都趨于成熟,Xperia 1 III作為新一代全面均衡的手機旗艦,在影音娛樂均為頂級水準——媲美微單的影像實力、沉浸式影音體驗、與游戲手機相似的體驗……不僅是索粉,攝影愛好者,游戲玩家,音樂發(fā)燒友,或是電影愛好者們,都推薦一同感受One Sony戰(zhàn)略下的索尼黑科技集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