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1代酷睿值不值得買?”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這樣的問題。不過憑借著“買新不買舊”的口號,雖然11代酷睿沒有什么性價比,發(fā)熱也比較大,但我?guī)筒簧傩』锇檠b機都還是用上了11代酷睿。然而,前段時間的618購物狂歡節(jié),某東搞了幾個CPU+主板(尤其是“技不如人嘉”品牌)專場,也使得“海鮮”二手市場上出現(xiàn)了不少超便宜的i7-11700K,于是我就花了不到2000大洋把這個酷睿11代i7抱回家,然后完成了本次的DIY換代裝機。
PS:我之前用的是intel酷睿八代,本來想熬到酷睿12代再升級的,沒想到還是抗不過618購物節(jié)的余威。
本次裝機配件如下:
先來看看主要的CPU、主板、顯卡以及機箱。
先說簡單說說CPU:intel i7-11700K,可能是intel 14nm最后的輝煌,采用8核心16線程,16MB緩存,TDP為125W,最高睿頻頻率為5.0GHz,多核睿頻頻率為4.6GHz。我在“海鮮市場”還買的是全新盒裝版本,所以超頻性能如何當時還真不知道。
為了匹配i7-11700K,我選擇的主板是微星MPG Z590 GAMING EDGE WIFI,也就是刀鋒版本;本來更看重暗黑版本,但后者好像又貴了一些。不得不說今年的Z590主板是真的貴。
該主板的賣點不少,比如外觀就很炫酷,大面積的散熱裝甲將CPU供電,M.2硬盤位以及芯片組全面覆蓋。同時它的供電單元也非常強悍,采用了14路的75A數(shù)字供電方案,也為i7-11700K的超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至于網(wǎng)卡方面也表現(xiàn)不錯,不僅有線網(wǎng)卡是2.5G,無線網(wǎng)卡也是最新一代英特爾AX210,支持WiFi 6E和6GHz頻段,也就說有線無線都能帶來不錯的使用體驗。
內存和硬盤我都采用了威剛品牌,其中內存是威剛XPG龍耀D50 DDR4內存(CJR顆粒),可以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在4500MHz;至于SSD則是威剛XPG翼龍S70 1TB,這也是我手上目前速度最快、容量最大的PCIe4.0高速固態(tài)硬盤,具體成績下面也有測試。
顯卡是影馳GeForce RTX 3080 Ti 星曜 OC,該顯卡的目前售價在1.15萬左右,之前的“首發(fā)價”差不多是1.3萬,個人覺得這個顯卡的正常價位應該在7500~8000左右。參數(shù)方面,該顯卡是向RTX 3090看齊,其采用了GA102-225核心,在CUDA核心、頻率,還是光追、Tensor單元的數(shù)量以及顯存的帶寬上,都和RTX 3090接近。不過主要的區(qū)別是顯存上,被砍了一半,和RTX 3060一樣,為12GB。也算是老黃精準刀法的又一次展示吧!
值得一提的是畢竟有OC后綴,所以這塊GeForce RTX 3080 Ti的頻率要比公版的1665MHz多一些,為1710MHz,不過TDP設定則是與公版一致,為350W。
機箱是小伙伴用剩下的喬思伯MOD-5,本來我想用ROG太陽神機箱,但是這個喬思伯MOD-5感覺更炫酷,再加上機甲戰(zhàn)士與我的RX-78高達十分契合,所以還是用了這個機箱來裝機。
當然這個機箱我其實裝過一次,半開放的設計的確很好看,尤其是上一些分體式水冷,點亮后非常吸睛。但實際上這一類的半開放式機箱安裝的難度還挺大,主要是走線不太方便,再加上雙面鋼化玻璃側透的設計,只要稍微對走線不重視,就有點破壞機箱的觀感。
結構布局上,MOD-5其實和普通機箱類似,只不過在“外部裝甲”的加持下,看上去更炫酷一些。比如前面板的玻璃擋板后可以安裝3個120風扇或者360冷排。
頂部可以放置2個120風扇或者240水冷,不過我在安裝的時候發(fā)現(xiàn)240水冷會和主板有沖突,建議還是直接安裝風扇。
機箱尾部則有喬思伯MOD-5的銘牌,這個也可以說是喬思伯的特色。
機箱的I/O接口被放置在底部,提供了3.5mm的耳機、麥克風、2個USB 3.0以及一個Type-C接口。可能喬思伯的設計師覺得,我這么好看的機箱,怎么能放在桌子下面呢?所以接口就被設計在機箱底部。
電源方面我選的是安鈦克HCG 1000金牌全模組電源,也是安鈦克35周年的新品,該電源采用了全模組設計,額定功率為1000W。
規(guī)格方面安鈦克HCG 1000金牌全模組電源是采用了主動式PFC+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架構,全日系電容,其中單路12V輸出達到了83A,換成功率為996W。
該電源還支持Hybird Mode功能,也就是風扇啟停,開啟后電源上搭載的14cm風扇會在低負載低溫環(huán)境下停止轉動,從而達到散熱能效與噪音控制上的平衡。此外,該電源的保修政策很不錯,10年只換不修,可見安鈦克也對這款電源的品質很放心。
裝機過程:
別看喬思伯MOD-5機箱結構簡單,但其實安裝起來也比較費時間。比如前面的3個12cm風扇就要規(guī)劃好排線。我這也拿了三個喬思伯FR-701風扇,RGB只有淡淡的一圈,不會過于花里胡哨。
安裝的是時候先要拆掉支架,這樣安裝才會更加便利一些。
然后裝入主板即可。從裝機到這一步來說都比較順手,沒有發(fā)生什么意外。
可當我打算裝240水冷的時候,意外就發(fā)生了!上文也提到了,我發(fā)現(xiàn)機箱頂部與主板僅為4cm。就這個距離下放個兩個120風扇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加上大概2cm的冷排,就裝不進去了。
所以我這次裝機我還是用上了風冷——九州風神大霜塔Pro,也是我目前最好的風冷散熱器。該散熱器雖然沒有RGB加持,可性能與外觀的表現(xiàn)都還不錯。比如它的頂部采用了黑色的金屬蓋板計,熱導管也都進行了黑化處理,看起來質感不錯。6熱導管+配合雙層增壓設計的散熱風扇,兼顧靜音和性能。之前硅脂測試也使用過,性能表現(xiàn)的確非常卓越。
硅脂我也用了上次評測出的最好成績——九州風神EX750,雖然技術指標沒有什么亮點,導熱系數(shù)為6.2W/m.k,但實測下來,其導熱表現(xiàn)的確非常出彩。
涂抹時的感覺會略微粘稠,但要比信越7783好涂不少。
安鈦克HCG 1000金牌全模組電源可以非常輕松選擇需要的線材,當然也可以選擇顏值更高的定制線材,收納布局也將更方便一些。
機箱的底部我也裝了一個風扇,不過不是用來吹風,而是用來吸風。因為這個風扇我選的是喬思伯FR-701的反向扇葉版本。
再裝好顯卡、接好線裝好玻璃后就完成安裝。
點亮后狀態(tài):
RGB光污染不會太嚴重。不過我可能會后期升級到360水冷。
背線也稍微整理了一下,也不會顯得太凌亂。
性能測試:
先來看看喜聞樂見的魯大師,基本上配件都識別正常。
跑分方面,這臺主機的跑分接近200萬,其中CPU得分為76.9萬,顯卡得分為79.4萬,內存得分為13.5萬,固態(tài)得分為28萬。也成功超越了全國99%的用戶??梢娬娼鸢足y沒有白花,都在數(shù)據(jù)上展示。
3DMark得分為17615分,其中CPU得分為12312,顯卡得分為19065。
CPU方面我將頻率設為4.8GHz,沒有關閉AVX512F,CPU的單核成績?yōu)?43.7;多核成績?yōu)?515.2。
CINBENCH R20測試,得分為5742。
SSD方面通過AS SSD測試,讀取4918MB/s,寫入4980MB/s;不過感覺4K成績不是很理想,感覺讀寫不如AMD銳龍平臺,所以總分僅為5953分。
換成CDM測試,數(shù)據(jù)好看了不少。其中順序讀取7103MB/s,寫入5785MB/s,4K成績也要比AS SSD的成績好看不少。
內存方面,XPG龍耀D50 DDR4內存(CJR顆粒)非常能超,嘗試過4600MHz都沒有問題。不過我是為了穩(wěn)定,就將頻率放在3800MHz上。這時候讀取速度為55951MB/s,寫入速度為54519MB/s,復制為48486MB/s,延遲為65.9ns。
拷機方面,因為開始沒有關閉AVX512F,結果單烤FPU還不到一分鐘就提示硬件錯誤,可以看到這時候的CPU功率高達235W,所以一般的散熱器還可能真壓不住火力全開的11代酷睿。
關閉AVX512F指令集后,CPU的功耗降低到190W左右,這時候九州風神大霜塔Pro就完全沒壓力了,單烤FPU 12分鐘,CPU的溫度為82℃。
游戲體驗方面:
《英雄聯(lián)盟》
4K分辨率,全特效,大亂斗模式,剛開局的游戲FPS為400~500幀左右;戰(zhàn)斗場景的FPS為230~300幀左右。話說現(xiàn)在LOL我也就玩玩大亂斗了。溫度方面,CPU和顯卡都僅為55℃上下浮動。
《賽博朋克2077》
應該是目前最厚道的游戲,設置為4K分辨率,全特效,關閉垂直同步,光追超級選項。
將DLSS開到自動選項,游戲FPS在50~70幀之間浮動,玩起來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將DLSS開到超級性能上,游戲的FPS可以提升到70~90FPS以上。雖然看起來畫面沒有之前那么清晰,但流暢度的確大大提高。
如果不開啟DLSS選項,那么很遺憾,RTX 3080 Ti也無法滿足在4K分辨率開啟光追。游戲FPS會降到25~30幀左右,屆時整個畫面會非??ā囟确矫骘@卡溫度突破了70℃,而CPU還在60℃上下浮動。
《刺客信條:英靈殿》
同樣的是4K分辨率,最高畫質,游戲FPS在60-70幀之間浮動,感覺優(yōu)化比《奧德賽》做得好一些,起碼流暢度還是有保證的。
《戰(zhàn)地5》
坐等《戰(zhàn)地2042》中。所以先拿《戰(zhàn)地5》進行測試,4K分辨率,全特效,關閉垂直同步。
游戲FPS也穩(wěn)定在60幀上下,無論是畫質表現(xiàn)還是流暢程度都非常不錯。
《狙擊手:幽靈戰(zhàn)士 契約2》
這個游戲我還比較喜歡,主要是狙擊時的子彈軌跡特效比較好看,有些類似之前《狙擊精英》。同樣是4K分辨率,畫質極佳。
整體游戲體驗非常不錯,一方面是畫質細節(jié)不錯,而游戲FPS穩(wěn)定在80~90幀以上。
總結:
先說結論,本次裝機我不是很滿意!因為CPU雖然只要2000,但綜合算下來,本次裝機的費用其實快2萬了。并且雖然主機的性能上去了,可顯示器還是有些拖后腿。因為這個4K顯示器還是我在幾年前900塊錢在某東上買了,已經(jīng)返修過2次,雖然色彩表現(xiàn)還不錯,但僅為60Hz的屏幕刷新率完全沒有把這套配置的游戲體驗給發(fā)揮出來。所以,下一步我打算換屏幕了。小伙伴們有什么好推薦嗎?